共找到16條詞條名為潘健的結果 展開
潘健
廣西南寧為父捐肝者
潘健,男,廣西南寧人。2011年7月26日,年僅23歲的他,因給父親移植肝臟而成名。
父親患肝癌命懸一線
潘健與父親及醫生
據楊教授介紹,雖然肝是唯一可再生的人體器官,但活體肝移植手術是一種高技術、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當時全國僅有不到二十家醫院有能力做這種手術,而且活體肝移植手術對獻肝者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無任何傳染性或遺傳性疾病;血型合適;體檢等相關檢查合格,最後還要通過心理評估,證實捐獻者是出於自願等,最終報告還要由廣東省衛生廳分管副廳長簽字,方能進行手術。
為救父孝子沒一點猶豫
潘明的妻子和弟媳先後進行檢查,但都因各種原因未能成為合格獻肝者,他唯一的生存希望就落在兒子潘健的身上。潘健是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08級的一名設計專業學生,一個帥氣愛笑的大男孩,平時健康的生活習慣使他成功通過了所有的檢測,成為了父親幾乎唯一的合格獻肝者。
得悉了這一結果后,一直堅持不放棄的潘明卻動搖了,兒子是家中的獨生子,第二年就將大學畢業的他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要做活體肝移植,兒子要冒比自己更大的風險,“自己幾十歲也就無所謂了,但兒子還有大把青春,不想他來捐。”潘明坦言當時已經做好了放棄的準備。
然而23歲的潘健卻早已作出了抉擇。潘健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他說剛開始的時候對父親突如其來的重病感到很崩潰甚至絕望,但是檢驗結果卻讓他看到了希望,“我那麼年輕,恢復起來肯定也快。”潘健說無論讓他重新選擇多少次,他都不會動搖也不會後悔。
“我的命都是爸爸給我的,現在我救他也是應該的。”靦腆的潘健最終取得了親屬的支持,大家雖然十分擔心父子倆的安危,但也只能尊重潘健的意見,默默為他們祈福。
2011年7月26日,楊教授帶著他的治療組走上了手術“戰場”,按照術前評估,潘健近60%肝臟將被移植到父親潘明的體內,由於活體肝移植需要治療組連續為父子二人手術,這場“戰鬥”從早上8點半一直進行到次日凌晨3點鐘,“看到各種儀器顯示捐獻和移植后的二人一切正常,現場的醫生們和督戰的領導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楊教授說。
兒子術后肝再生恢復八成
2011年9月21日,據楊教授介紹,潘健的肝已經生長到原來體積的80%左右,術后恢復得比較好,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一般來說術后3個月就可以正常生活了,術後半年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就可以參加運動了。”楊教授說喜歡踢球游泳的潘健以後依然可以參加他喜歡的體育運動。“10月1日我就回去上學了,之前請了一個月的假。”潘健說一些同學好友聽說了他的情況后都有鼓勵他,他也想儘快和朋友們相聚。
父親日後或將終身服藥
而父親潘明則需要服用抗乙肝和抗排斥的藥物,就情況來看可能需要終身服藥。至於終身服藥帶來的經濟負擔,楊教授表示,這類患者第一年的藥費平均來說每個月要4000多塊錢,而一年之後患者需要承擔的藥費則可以降到1000塊錢左右,不會對其日後的生活造成過大的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