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鄉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下轄鄉

五營鄉地處黑龍江省綏化市東北部,南靠呼蘭河與東南的慶安縣隔河相望,北監諾敏河西南與雙河鎮接壤,東北同三河鎮比鄰,鄉政府所在地為前五村。另有同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五營鄉。

五營鄉現有5630戶,23210人,其中農業戶5590戶,農業人口2188人,當地居民全為漢族。五營鄉耕地總面積6239公頃,是以水田為主的鄉鎮,水田面積5327公頃,旱田面積912公頃,旱田主要種植大豆高粱玉米、薯類。五營鄉現有民營企業10個,職工總數350人,總產值1833萬元,年創利稅20萬元,05年招商引資480萬元,新引進企業3個,05年共引進項目資金580萬元。

地理信息


五營鄉地處綏化市東北部,東經127°13′,北緯46°36′,距市區38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勢屬於衝擊平流總面積92.4平方公里,轄前五、吉利、齊心、互相、東圍、金伏9個行政村,45個自然屯,65個村民組,鄉政府所在地為前五村。
地處第三積溫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有效各溫年達2300℃至2100℃,無霜期125至130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

歷史沿革


五營鄉名系“五家營子”的簡稱。出放荒地時,從遼寧、熱河搬來五家占荒戶,俗稱村落為“地營子”,故取名“五家營子”。中華民國時期,屬綏化縣雙河鄉管轄。東北淪陷後期,設置五營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7年隸屬雙河區管轄,1951年改隸第十二區。1956年4月,並村划鄉,設置五營鄉。1958年8月,併入雙河人民公社。1961年從雙河公社劃出成立五營公社。1984年3月,改為五營鄉。

發展建設


五營鄉
五營鄉
全鄉現有大牲畜存欄2616個,其中牛2312頭,馬295匹,羊3515隻,豬19012頭,全鄉發展養豬一條街4條,養牛專業屯5個,畜牧小區一個,養殖大戶30戶。
全鄉人均收入3022元,社員儲蓄1000萬元,住房磚瓦率達到67%,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齊頭並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近幾年,全鄉無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生,被評為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

領導資源


五營鄉黨委書記李福,鄉長郭曉明,副書記張金生、張孔富,副鄉長陳井寬、王煥軍。

社會事業


五營鄉
五營鄉
全鄉現有中學一所,小學十所,現有教職員工117人,全鄉教育雙基工作進入了全區先進行列,學校建設達到了綠化、美化、香化標準。全鄉道路實現了砂石化,其中互相村、前五村05年各新修水泥路面一條,計劃生育工作有所加強,人口控制增長率在96%,鄉現有衛生院一所,衛生所十個,新增X光外科化驗設備,方便了全鄉百姓的就醫,結束了五營百姓有病出鄉的歷史。
五營鄉
五營鄉
為了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北林區五營鄉標本兼治,從精簡村組幹部和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入手,年節省支出35萬元。五營鄉有6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65個村民組。精簡前,全鄉共有村組幹部180人、民辦教師44人,年支出達68萬元。年初,五營鄉大膽對臃腫的村級幹部隊伍進行了“消腫減肥”。通過村民選舉和組織把關,取消專職村民組長。該職由村兩委成員兼任,民兵連長、團總支書記兼職兼薪。對專兼職幹部實行定崗、定責、定酬一補,分解目標,年終考核;對村專職幹部,要求年工資不超過4500元,兼職村民組長不開支。精簡后,五營鄉共減下村組幹部142人,年節省支出25萬元。與此同時,他們還對鄉村教師隊伍進行了核編、清退,並通過嚴格考核,一次性清退民辦教師33人,節省支出10多萬元。精簡村組幹部和教師隊伍,採取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不但精練了隊伍,節省了支出,同 時也增加了在職幹部教師的危險感,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精簡后,五營鄉的農村工作輕裝前進,不但沒有影響工作,而且各項工作都能搶前抓早,圓滿完成。

招商項目


五營現有兩個項目誠信對外招商,一是萬噸山泉水項目:在五營鄉吉利村有一眼泉井,常年噴涌,水質清澈透明,符合國家開發的泉水和礦泉水標準。省級論證報告具全。只待有識之士前來開發。二是有一棟閑置中學,總面積2萬平方米,有校舍1270平方米,適宜興建中型企業用房用地,現對外出售。五營鄉對前來投資者政策優惠一是全力協助辦理建廠手續,二是保證當地治安穩定。三是可適當優惠轉讓廠房廠地及現有固定物資。四是按當地標準安排子女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