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依託於蘭州大學,是中國計委1985年首批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我國有機化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實驗室廣泛深入開展功能有機分子的化學與功能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多項研究已取得國際領先水平。實驗室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近千項,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歷史沿革


年 度學科(學術機構)
1955創立有機化學學科
1978教育部批准成立有機化學研究所
1981博士學位授權專業(有機化學,首批)
1982國家理科重點學科(有機化學,首批)(2001年再次被確定為國家理科重點學科)
1982分析測試中心(教育部直屬院校首批利用世行貸款建立)
1985成立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5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機化學,首批)
1993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
1998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
1998甘肅省重點學科(化學,首批)
2003更名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資料來自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研領域


實驗室研究方向:廣泛深入開展功能有機分子(指具有重要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應用價值或性能的有機分子)的化學與功能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主要涵蓋五個方面:
(1)合成有機化學:開展高選擇性、高效經濟、環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及有機反應和試劑的研究;開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半合成及活性研究。
(2)生物有機化學:應用自由基化學和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自由基對生命調控過程的化學生物學問題。
(3)物理有機化學:開展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機理研究,特別是固相及催化有機反應機理研究。
(4)天然有機化學:以西部植物資源為研究對象,發現新結構、新活性先導化合物,為西部天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立科學支撐。
(5)有機材料:開展新型有機材料,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

科研設施


截至2013年,實驗室擁有50餘台技術先進的儀器設備,包括VarianINOVA 600、400及300 M Hz NMR, Bruker AVANCE 400 M 固體NMR,AVANCE DRX-200 NMR,APEX II FT-ICR MS,Bruker Smart ApexII X-ray,Esquire6000 LC-MS,Trace DSQ GC-MS,OLIS DSM 1000 CD,AFM,A300-9.5/12 ESR和Elemental Analyzer vario EL Cube等。

學術委員會


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稱學委會職務專業工作單位
丁奎嶺1966.03研究員主任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塗永強1958.10中科院院士副主任委員有機化學蘭州大學
王銳1963.05教授(博導)副主任委員生物化學蘭州大學
佟振合1937.09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北京理化所
程津培1948.06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國家科技部
林國強1943.03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黃乃正1950.11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香港中文大學
吳雲東1957.05中科院院士委員計算有機化學香港科技大學
周其林1957.02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南開大學
麻生明1965.05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朱道本1942.08中科院院士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化學所
李燦1960.01中科院院士委員物理化學大連化物所
孫漢董1939.11中科院院士委員植物化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沈競康1951.05研究員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劉吉開1962.11研究員(博導)委員有機化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楊震1959.8教授(博導)委員有機化學北京大學化學系
王梅祥1960.09研究員(博導)委員有機化學北京化學所
劉買利1959.12研究員(博導)委員核磁共振波譜學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翟宏斌1966.10教授(博導)委員有機化學蘭州大學
許鵬飛1964.10教授(博導)委員有機化學蘭州大學
資料來自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研團隊


概況

截至2013年,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54人(中科院院士2人,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21人,具有博士學位46人,其中45歲以下人員37人)。包括十多名年輕教授的“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正在成為本實驗室的學術骨幹。歷屆實驗室主任劉有成院士、劉中立教授、塗永強院士,現任實驗室主任翟宏斌教授,劉有成院士、張禮和院士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丁奎嶺研究員。

學術骨幹

院士教授副教授
塗永強程斌達世俊戴芳高坤曹小平樊春安
劉有成董恆山韓丙金小玲房建國惠新平劉偉生
李亞李雲劉強李瀛梁永民邵向鋒
劉雪原劉珍伶柳忠全厙學功王銳王為
馬寶春彭羽師自法謝志翔許鵬飛楊尚東
武全香謝新剛許主國翟宏斌張浩力張煒
薛吉軍袁呈山於煒周波
張輔民張元
資料來自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

蘭州大學“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是 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建立的群體之一,截至2013年,已有成員15人,獲得連續三期資助,總計1170萬元。重點實驗室發表的重要論文(IF>3)中,群體貢獻68%。
姓名研究方向人才計劃研究經歷說明
塗永強有機合成傑青、長江學者澳大利亞Queensland大學博士后
王銳化學生物學傑青、長江學者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美國Kansas大學博士后
劉偉生有機材料百千萬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MIT高級訪問學者
李衛東有機合成傑青、長江學者美國Harvard大學博士后,現為蘭州大學、南開大學雙聘
許鵬飛有機合成新世紀人才日本名古屋大學訪問教授
高坤天然產物創新群體骨幹成員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訪問教授
梁永民有機合成百人計劃台灣清華大學博士后
曹小平有機合成創新群體骨幹成員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博士后。德國Bielefeld大學訪問教授
王為物理有機長江學者德國Stuttgart大學研究人員;2006年引進
厙學功有機合成傑青、新世紀人才美國Colorado州立及Oregon大學博士后;2004年引進
張浩力有機材料新世紀人才英國Leeds大學和Oxford大學博士后;2004年引進
周波化學生物學新世紀人才蘭州大學“萃英人才計劃”支持;2004年引進
樊春安有機合成新世紀人才巴黎第十一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博士后,獲洪堡獎學金;2007年引進
房建國化學生物學創新群體骨幹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后;2008年引進
白實天然產物結構分析蘭州大學“萃英學者”特聘教授美國Delware大學助理教授;2008年引進

科研成果


項目論文

截至2013年,實驗室承擔了國家97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千餘項;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近90%發表在重要的SCI收錄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
塗永強教授研究小組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發表論文“Total Synthesis of (±)-Alopecuridine and Its Biomimetic Transformation into (±)-Sieboldine A”(Angew. Chem. Int. Ed. 2011,50, 3916-3919)。
張浩力教授研究小組在雙極性有機半導體的合成方面取得進展,並在美國化學會刊上發表(J. Am. Chem. Soc., 2010, 132 (46), 16349–16351)。
王銳教授研究小組在美國化學會刊上發表論文“A Unique Approach to Concise Synthesis of Highly Optically Active Spirooxazolines and Discovery of a More Potent Oxindole-Type Phytoalexins Analogue”(J. Am. Chem. Soc. 2010.132. 15328-15333)。

授權專利

批准日期專利名稱專利號發明人備註
2005b-羥基-a-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及製備模板的合成方法ZL 03 1 34969.2許鵬飛發明
2005隧道循環式百合乾燥機組ZL 2004 2 0114000.6馬學毅實用新型
2005毛蕊花甙的新用途ZL 03 1 14454.3賈忠建發明
2005功能化陶粒載體及其固定化微生物處理廢水技術ZL 2 1 29972.2李彥鋒發明
2005模塊化污水生物處理裝置及工藝ZL 2 1 43060.8李彥鋒發明
2006鬼臼脂素類化合物及其應用與製備方法ZL 004 1 0026068.3
田暄
塗永強
發明
2006改性納米SiOx複合聚氨酯泡沫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ZL 003 1 0121064.9李彥鋒發明
2007一種防治腦梗塞的藥物ZL 2004 1 0026150.6
賈忠建
鄭榮梁
發明
2007一種水滑石阻燃劑的製備方法ZL 00610041884.0劉偉生發明
2007納米SiOx複合聚丙烯醯胺陽離子絮凝劑及其製備方法ZL 02152320.7李彥鋒發明
2008加蘭他敏製備方法ZL2006100416826
塗永強
胡向東
張恩
發明
2008含氟不對稱芳香性醚二胺及其製備和應用ZL2006100419881
李彥鋒
邵瑜
王曉龍
張樹江
發明
2008一種6,7-二氫藁本內酯和烷叉基苯酞的合成方法ZL200610093403.0
李紹白
吳莉
葉謙
發明
2008酸酐或酯選擇性烷基化反應ZL200610041974.X
李紹白
吳莉
葉謙
發明
2008點補償式線性曝氣管ZL20041 0073482.X李彥鋒發明
2008表面改性凹凸棒陽離子絮凝劑及其製備方法ZL200610043010.9李彥鋒發明
資料來自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獎項榮譽


成果名稱主要完成人員獎勵名稱等級獲獎時間
大環二萜和二環倍半萜類天然產物的立體選擇性合成李裕林、李衛東、李瀛、熊照明、岳祥軍、蘭炯、李靜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2000.12
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木酯素(Lignans)類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潘鑫復、吳安心、厙學功、顧文鑫、王明義、陳寧、趙玉瑞、秦丙昌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0
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含氮雜環及相關雜原子化合物化學研究張自義、王 勤、許鵬飛、惠新平、孫小文、王曉陽、褚長虎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00
2002-1-006雜環丙烷醇的新反應及其在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合成中的銀塗永強、王保民、樊純安、王飛、賈彥興、夏吾炯、任世闊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2002.11
2002-2-044有機反應新方法、新技術和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馬永祥、武小莉、梁永民、陳保華、黃國生、劉朝民、劉萬毅、謝同、羅盛軍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2.11
2002-0-44大孔載體製備及其固定化微生物處理廢水研究李彥峰、葉正芳、李明峰、周林成、李伯年、張樹江、姜鴻基、馬鵬程、馬萬硅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2.11
2002-3-094新型抗腫瘤固體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腫瘤、抗氧化作用研究王流芳、宋玉民、何鳳英、李一志、王敏、吳集貴、曲建強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02.11
雜環化合物在氨基酸不對稱合成中的應用與具有顯著生物活性的唑類雜環及開鏈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許鵬飛、惠新平、張自義、張艷、劉東、喬仁忠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04.04
山黧豆抗逆機理與ODAP積累及分析方法研究李志孝、王亞馥、邢更妹、崔凱榮、王飛、陳雄、邢更生、周功克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2004.04
新型稀土功能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劉偉生、譚民裕、唐寧、唐瑜、台夕市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2005.04
催化碳-鍵形成新反應、新方法、新技術及其合成應用王進賢、胡雨來、傅穎、白林、黃丹鳳、劉占祥、魏邦國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5.04
一些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相關方法學研究潘鑫復、厙學功、任新鋒、陳小川、李安排、彭宣嘉、謝新剛、王巧玲、武同興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5.12
我國西部特色菊科植物中抗腫瘤活性倍半萜類的研究賈忠建、高坤、師彥平、楊 超、王文蜀、祝英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2006.01
碳-碳(雜原子)鍵的形成與重排反應及其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塗永強、史雷、胡向東、張輔民、高栓虎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2007.05
六氫二苯並吡喃類及間苯二酚大環內酯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和相關方法學研究厙學功、王巧玲、謝新剛、何金梅、潘鑫復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8.04
有序功能納米薄膜結構的製備與應用研究力虎林、張亞非、陸梅、彭勇、覃東歡教育部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2007
固定化催化脫氫制亞氨芪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馬建泰、李瀛、李茸、達世俊、俞樹毅、岳立教育部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2008
構建碳-碳、碳-雜鍵的新方法及在有機合成和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梁永民、劉雪原、武小莉、段新華、畢海鵬、郭麗娜、嚴則義、楊尚東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2008
資料來自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