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北宋梅堯臣詩作

《田家》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農民辛勤一年耕作最後卻被風雨侵蝕,后兩句寫農民收割時只有豆桿,顆粒無收,無物充饑。全詩採用敘事的方式,有條有理、通俗自然的表現出當時農民生活的悲慘狀況,表達了詩人勞心民力、民生的拳拳愛國之情。

作品原文


田家
南山 嘗種豆,碎 莢 落風雨;
空 收一束萁,無物充煎釜。

註釋譯文


註釋

1、南山:虛擬地名。
2、碎:細。
3、莢:豆角。
4、空:只。
5、萁(qí):豆秸,豆稈子。
6、釜(fǔ):鍋。

譯文

曾在南山下種豆,卻被風雨打落。
辛苦一場,收到的只是一把豆稈,用什麼充饑呢!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宋景祐三年(1036),梅堯臣時任建德(今屬浙江)知縣。在任職期間詩人常深入民間,見諸多慘狀,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苦痛悲愁,故作此詩。

作品鑒賞


賞析

前兩句寫農民在南山種豆,風雨打碎了豆角。“南山嘗種豆,碎莢落風雨”,詩人選取“種豆”的一個情景,從而說明農民的困苦。詩中沒有寫農民如何精心照管種下的莊稼。但從快要收割時,一場大暴風雨把成熟的豆子全部打壞了的描寫中,可以肯定,農民起早摸黑,澆水施肥,鋤草鬆土,終於使豆子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風雨,把豆子沖爛。這兩句詩人把農民的悲慘情狀描寫的淋漓盡致。
后兩句寫農民收回一束豆莖后,可鍋里無物可煎。“空收一束萁,無物充煎釜”,辛勤勞動的果實被自然災害毀壞,農民們毫無辦法,只能收回一束豆桿,不能當飯吃,只能當柴燒,則又要忍飢挨餓。
全詩緊湊自然,先寫種豆,再寫受災,顆粒無收,最後寫無飯可吃,悲慘之極。詩人用同情的口吻寫出全過程,從而喚起人們的共鳴。

評價

當代作家馬天牧《古詩行旅》:“全詩都是敘述,平白自然。”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梅宛陵。少時應進士不第,以父蔭補太廟齋郎,歷任州縣屬官。中年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直講,累官至尚書屯田都官員外郎。他反對西昆派內容空洞、語言晦澀的詩風,對宋詩的革新起了推動作用。他與蘇舜欽齊名,世稱“蘇梅”。他的不少詩篇含蓄深刻、平淡樸素、清麗閑雅。不少作品揭露了社會矛盾,反映了人民疾苦,體現了現實主義精神。但也有作品流於平而無力、淡而無味。有《宛陵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