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工程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寧波工程學院(NingboUniversityofTechnology),簡稱“寧工”,浙江省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由寧波市人民政府創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選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以工科為主,文、理、經、管多學科協調發展,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61所實施高校之一,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入選高校,教育部首批CDIO試點高校,首屆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理事會主席單位,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高校,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校,浙江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寧波工程學院其前身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83年,1984年被原國家教委列為全國四所中德合作高專之一;2001年與寧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籌)合併,仍稱寧波高等專科學校;2008年,學校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實現了專科向本科的實質性轉變。
截至2020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1800畝,分為風華校區、翠柏校區和杭州灣校區。設有13個二級教學單位,44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810人,其中高級職稱353人,博士31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3600餘人。
寧波高等專科學校
1988年,浙江省汽車駕駛技工學校(寧波分校)改建為寧波交通技工學校。
1995年,寧波交通學校創建。
1996年,成為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2000年,寧波交通學校、寧波交通高級技工學校合併組建寧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籌)。
2001年,與寧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籌)合併,仍稱寧波高等專科學校。
寧波工程學院
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下發通知,同意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寧波工程學院。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實施高校。
2012年3月29日,寧波工程學院與同濟大學共建杭州灣新區汽車學院正式簽約,2012年九月份汽車學院開始招生。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20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寧波工程學院
寧波工程學院
研究所(17個)
序號 | 研究所名稱 | 級別 | 研究所所屬單位 |
1 | 高教研究所 | 高教研究機構聯誼會會長單位 | 寧波工程學院 |
2 | 應用化學研究所 | 校級研究所 | 寧波工程學院 |
3 | 材料工程研究所 | 市首重點實驗室 | 寧波工程學院 |
4 | 產品設計研究所 | 科研院校和企業合作 | 寧波工程學院 |
5 | 交通運輸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6 | 外語語言文學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7 | 城市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8 | 統計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9 | 文化與品牌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10 | 地方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11 | 管理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寧波工程學院 |
研究中心(5個)
研究中心名稱 | 備註 |
工程教育研究中心 | |
國際港口與物流研究中心 | 與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 |
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 |
港口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 | 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 |
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能效測評研究中心 | 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能效測評的單位 |
1984年即與亞琛應用科技大學結對,是全國四所中德合作院校之一。寧波工程學院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大學建立校際合作關係並開展合作辦學、師生交流和合作研究,實施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有多種出國留學和學生交換項目供學生選擇。設有寧高出國留學服務中心。校際之間教師互訪、學生互派、學術合作、教學交流,成績斐然,外向型辦學特色日益顯著。
寧波工程學院主動開展與名校大所的合作,與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與太原理工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實施全面合作;知識產業園已有多家培訓和研發機構入駐運行。全面展開與地方政府及企業的合作,與鎮海區、杭州灣新區管委會、慈溪市等開展全面合作,已有戰略合作關係企業61家。寧波工程學院與韋恩州立大學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館藏資源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學術刊物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由寧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寧波工程學院主辦,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榮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
截至2020年9月,專任教師772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71人、副高職稱246人、博士學位293人。
專任教師 | 772人 |
具有正高職稱 | 71人 |
副高職稱 | 246人 |
博士學位 | 293人 |
截至2020年9月,寧波工程學院設有13個學院(部),45個本科專業。
院系 | 專業 | |||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電子信息工程 |
網路工程 | 人工智慧 | |||
建築與交通工程學院 | 建築學 | 土木工程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工程管理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交通工程 | |||
機械工程學院/杭州灣汽車學院(合署)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汽車服務工程 | 車輛工程 |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安全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油氣儲運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物理 |
應用化學 | 安全工程 | |||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應用統計學 | 金融工程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經濟管理學院 | 物流管理 | 物流工程 | 會計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市場營銷 | 國際商務 | 電子商務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日語 | 德語 | 商務英語 |
人文與藝術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廣告學 | 工業設計 | 文化產業管理 |
城市管理 | ||||
機器人學院 | 網路工程(機器人)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器人) | 工業設計(機器人)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器人) |
國際交流學院 | 會計學(中美合作辦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中美合作辦學)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美合作辦學) | |
繼續教育學院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體育教學部 |
截至2020年9月,寧波工程學院擁有6個省高校重點學科。
省高校重點學科(6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技術應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學、化學工藝、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教學建設
校級精品課程(12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科學導論、應用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流體力學、大學英語、商務英語、材料力學、線性代數、線性代數、電路、寫作、汽車電控技術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土木工程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模擬工程技術中心
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刀模具中心、網路工程技術、模擬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聚合工程與技術、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實驗室
省級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1個):網路技術實驗室
省級示範基礎實驗室建設單位(1個):化學化工實驗室
寧波工程學院以應用開發型高級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積極探索“知行合一,雙核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已在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個專業進行試點;建築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3個專業被列為教育部首批CDIO試點專業。
校標
寧波工程學院
漸變式藍色背景代表不斷創新的專業學科結構,憑藉永無止境的智慧,為地方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奉獻美好未來!標誌左半邊凸現“人”的圖形,表達寧波工程大學以人為本,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為社會培養敢於進取、勇於開拓的懂工程技術和管理的新型人才。右半邊是只回頭瞻望的雛鷹,象徵莘莘學子,在工程學院學習、生活,積累知識,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中,時刻準備投入到社會做一隻時代的雄鷹!象徵著新生的工程學院正以昂揚的姿態,朝著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工程技術大學闊步邁進。整個標誌設計嚴謹,色調和諧,充滿朝氣與活力,象徵學院敢於搏擊時代風浪的開闊胸懷和非凡膽魄,與時俱進,不斷跨越輝煌的未來!
校訓
2004年5月,學校升格並更名為寧波工程學院。同年11月,確定“知行合一”為寧波工程學院的校訓。
“知”、“行”寓意深遠,特色鮮明。“知”一字出自《莊子·外物》,“心徹為知”要求實事求是,探求真理,把握當下,勇於前進。“行”是中國歷史上眾多大家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清時期的朱熹、王陽明、王夫之提出的深刻治學為人之道。確立“知行合一”為校訓,就是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弘揚嚴謹求實的辦學傳統,知治理世事,經緯天地,關注天下,行盡學所用,不務空談,重實功實用,把學問用到世事上。
“知行合一”為校訓,確定了寧工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均以此為底蘊,也成為了寧工人的精神品格所在。它揭示了寧波工程學院師生求真務實,崇尚知識,探尋規律,追求真理的精神;它體現了寧波工程學院師生學以致用,立志成才,創新創業,敢走天下,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宏遠志向。
校歌
作詞:黃昌年
寧波工程學院
(一)
我們的校園在東海之濱,
腳下是古老肥沃的浙東大地,
眼前是寬闊無垠的海洋,
雛鷹翱翔,知行合一明方向。
(二)
我們的校園在東海之濱,
東錢湖滋潤我們的美好心靈,
四明山鑄就我們的脊樑,
桂花飄香,知行合一播四方。
副歌
為工程建設,我們添磚加瓦,
務實求精,讓青春在創造中閃光;
為祖國強盛,我們與時俱進,
日新我新,讓生命在奉獻中閃光。
職位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呂忠達 |
校長 | 邵千鈞 |
黨委副書記 | 胡敏、李萬春 |
副校長 | 鮑吉龍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陳炳、戴志偉、徐可明 |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浙江省監察委員會駐寧波工程學院監察專員 | 葉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