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

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是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的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首批試點高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33個本科專業;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擁有4個一級學科及1個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及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各類在校生2萬餘名。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仙林、漢中門、泰州3個校區。

2021年7月,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A類建設高校推薦名單。

歷史沿革


南京中醫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歷經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江蘇省中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江蘇新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恢復建制)等歷史時期,是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中醫藥大學

1995年,更名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1998年,成為首批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
2002年,開闢仙林校區。
2010年,列為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成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5年12月,成為“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2018年更名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2017年9月,南京中醫藥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年,入選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2018年1月,南京中醫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新中藥學院”。11月,成為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9年12月,發起成立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
2020年8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為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辦學條件


學科體系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4個,江蘇省品牌專業3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學校是全國首批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4個一級學科及中醫1個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及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主幹學科均進入A類。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中國大陸高校ESI機構排名位列第128位,2017年入圍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2018年上榜自然指數國內高校TOP200,入圍美國Scimago中國大學“學術”排名前128強,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教育質量百優榜,艾瑞深校友會2019年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100強。博士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自審權和主幹學科專業的教授評審權。學校還是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具有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授予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藥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管理、科學技術史、軟體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中醫、中藥學、藥學、護理、應用心理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中藥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3個):中藥學、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兒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中醫學、中醫內科學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4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14個):方劑學、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肝膽病學、針灸學、藥用植物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製學、中醫醫史文獻學、中醫護理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肛腸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19個):傷寒學、中醫診斷學、臨床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痹病學、中醫腫瘤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養生學、推拿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資源化學、中醫藥信息學、中醫文化學、中醫藥管理學、中醫皮膚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心病學
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中醫臨床基礎、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中醫婦科、針灸推拿學。

人才培養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擁有15個本科專業,30餘個專業方向,涵蓋醫、管、理、工、經、文等多個學科門類,初步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相互滲透、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建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5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學校建成22所附屬醫院、5所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國家基礎學科理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試辦)、首批獲准接受和培養留學生及台灣地區學生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護理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護理實驗教學中心、中醫臨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內科護理學、中藥炮製學、中醫診斷學等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精誠計劃"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一覽表
序號教材名稱規劃教材出版社出版時間編者
1外科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潘立群 陳榮明
2中西醫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金桂蘭 汪悅
3中醫外科學(案例版)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潘立群
4中醫兒科學(案例版)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汪受傳
5中醫兒科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汪受傳
6中醫診斷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吳承玉
7兒科護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汪受傳
8中醫診斷學普通高等教育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5吳承玉
9內科臨床實習指南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實習指導叢書科學出版社2005汪悅
10小兒推拿手法與穴位視聽教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5任現志
11流行性腮腺炎的中醫治療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音像出版部2005韓新民
12中醫兒科學新世紀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郁曉維
13五官科護理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丁淑華
14五官科護理學習題集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丁淑華
15兒科護理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汪受傳
16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汪受傳
17兒科臨床實習指南科學出版社2005汪受傳
18中醫兒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汪受傳
19中醫養生康復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王旭東
20中醫診斷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吳承玉
21中醫內科學教材參考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薛博瑜
22實驗針灸學習題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李忠仁
23中醫內科學習題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周仲瑛
24牽引療法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4馬勇
25中醫內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同步輔導系列叢書科學出版社2004汪悅
教學成果獲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獲獎名稱獲獎級別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時間
評獎
部門
獲獎人員
1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二等獎外科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1997教育部潘立群、陳榮明、凌立君
2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二等獎醫哲結合、構建自然辯證法教學新模式2005教育部張宗明、王中越、張艷萍、
3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部省級特等獎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與探索2009江蘇省人民政府吳勉華、黃桂成、劉躍廣、文庠、汪悅
4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針灸專業技能“全程一體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09教育廳董勤、甘君學、徐蘭鳳、張建斌、陳梅
5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兒科學》教材改革與實踐研究2009教育廳汪受傳、趙霞、蔣斌、陳曉征、韓新民
6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構建中醫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2007教育廳金桂蘭、黃桂成、汪悅、凌立君、張琴
7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部省級一等獎中醫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05省教育廳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
8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內科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2004省教育廳金實、汪悅、王旭、薛博瑜、章永紅
9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構建《中醫兒科學》立體化教材體系2004省教育廳汪受傳、任現志、郁曉維、韓新民、李江全
10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中醫舌診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2004教育廳吳承玉、徐征
11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部省級優秀成果獎中醫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04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
學校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是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臨床藥理基地、中國中醫文獻檢索中心分中心。
學校還多次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和首批高校校風建設優秀單位。

師資隊伍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7人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3人被列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5人先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數十人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近百人先後進入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等人才培養梯隊。
國醫大師(3個):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
國家級教學名師(2個):楊進、汪受傳
“973”首席科學家:段金廒

院系概況

截止2019年9月,學校設有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藥學院、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針灸推拿學院·養生康復學院、護理學院、衛生經濟管理學院、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國際經方學院及第一、二、三臨床醫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體育部等教學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藥學院”(中藥學“4+5”本博連讀9年制)。擁有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附屬南京中醫院、附屬南京醫院等6個直屬附屬醫院,29個非直屬附屬醫院、4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
2021年7月15日,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揭牌儀式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漢中門校區舉行。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2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國家中藥臨床試驗研究(GCP)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中醫藥研究與新葯創製中心、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5個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SPF級實驗動物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中藥資源產業化與方劑創新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針葯結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中藥炮製規範化及標準化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
中醫瘀熱病機重點研究室
中藥炮製標準重點研究室
名醫驗方評價與轉化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8個)
中藥質量標準實驗室
中藥製劑實驗室
針灸生物醫學實驗室
中藥化學實驗室
分子生物學(兒科)實驗室
中藥藥理實驗室
分子生物學(溫病)實驗室
中藥炮製實驗室
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
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協同創新中心
中醫藥防治腫瘤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科技廳,2個)
江蘇省中藥藥效與安全性評價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方劑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教育廳,3個)
針灸學省級重點實驗室
方劑研究重點實驗室
中藥炮製機理及共性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
江蘇省植物葯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中藥高效給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理血方劑創新藥物工程中心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2個)
江蘇省中醫藥健康養生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抗腫瘤驗方研究與產業化工程實驗室
其他江蘇省重點科研機構(2個)
江蘇省海洋藥物研究開發中心
江蘇省中醫藥研究與新葯創製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南京市中藥微丸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南京市中醫藥健康養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
中醫藥預防保健協同創新中心
中醫文化研究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
其他校級科研機構(2個)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
南京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資料來源: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處

科研成就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2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81項科研成果獲得廳局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其中3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科研成果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獎。入闈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2項;通過省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項目初審3項;申報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項、中華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獎3項、中國中醫藥科技進步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論文論著獎6項;鑒定科技成果3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科研成果獲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獲獎名稱
獲獎
級別
獲獎
等級
項目名稱獲獎時間
評獎
部門
獲獎人員
1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三等獎從“瘀熱”論治內科難治病的系列研究2008江蘇省科技廳周學平、郭立中等
2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復方——清絡通痹顆粒的研製2007教育部周學平等
3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小兒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候、治法、機理及應用研究2006江蘇省科技廳汪受傳、任現志、李江全、趙霞、韓新民等
4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部省級二等獎補腎化毒方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理論探討及免疫作用機制研究2004江蘇省科技廳汪悅、金實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一覽表(部分)
序號科研課題名稱課題來源課題級別起止時間主持人
1中醫外治法(生肌玉紅膏)為主綜合防治慢性下肢潰瘍的療效及效價比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姚 昶
2散寒止痛外治法治療風濕病關節痛寒濕痹阻證的臨床示範性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陳榮明
3“易層”貼敷療法臨床應用的規範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8-2011王培民
4針刺不同穴位影響肥胖大鼠下丘腦GS活動及AMPK表達的研究國家級國家級2008-2010徐 斌、王欣君
5臟腑病機術語標準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8-2010薛博瑜李春婷
6中醫藥標準資料庫、知識庫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8-2010韓新民
7金欣口服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生命周期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汪受傳
8針刺抗氧應激調質及跨膜蛋白信號轉導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李忠仁、沈梅紅
9山茱萸活性部位、成分對衰老模型DNA及相關衰老通路影響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8-2010王明艷
10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王燦暉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2007BAI10B0033)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級2008-2010劉 濤
11健身氣功.六字訣對不同年齡層人群失眠干預治療的現狀調查和臨床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級2008-2008王 旭
12夏桂成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7-2010談 勇
13變應性鼻炎中醫治療方案研究國家級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級2007-2010嚴道南
14生津潤燥養血法治療原發性乾燥綜合征臨床方案的規範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錢 先
15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紊亂的中醫藥調控治療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盧 蘇
16中醫藥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孫軼秋
17變應性鼻炎中醫治療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嚴道南
18高位虛掛線法在高位肛周膿腫和高位肛瘺手術中異病同治技術的規範及療效評價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錢海華
19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水樣液缺乏性乾眼症方案的規範化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王育良
20祛風病證結合治療咳嗽的方案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史鎖芳
21益腎清利法治療原發性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腎虛濕熱證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及示範應用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盛梅笑
22糖尿病及其主要慢性併發症中醫藥防治綜合方案的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余江毅
23潰瘍性結腸炎中醫干預方案及療效評價研究科技部國家級2007-2010沈 洪
24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國家科技部基礎專項分課國家級2007-2009汪 悅
25改良三甲散抗老年性痴獃病海馬神經元損傷作用(306726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7-2009劉 濤
26從“瘀熱”學說辨治內科難治病的規律及其證候本質的分子基礎研究國家九七三項目國家級2006-2010吳勉華
27周仲瑛防治哮喘複發臨床經驗應用與評價研究(2007BAI10B02-03)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級2006-2010周學平
28改良三甲散對老年痴獃病海馬神經元損傷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9劉 濤
29可控遞送中藥聯合生長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實驗研究(3057233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8潘立群
30兒科常見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指南及療效評價標準研究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汪受傳
31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肺炎診療指南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汪受傳
32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哮喘診療指南國家中管局國家級2006-2008趙 霞
33可控遞送中藥聯合生長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6-2008潘立群
34中醫、中西醫結合小兒泄瀉治療指南國家中醫局國家級2006-2007韓新民
35中醫、中西醫結合流行性腮腺炎治療指南國家中醫局國家級2006-2007韓新民
36基於因人制宜思想的中醫體質理論基礎研究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國家級2005-2010吳承玉
37清肺口服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基因調控的研究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級2005-2007汪受傳
38周仲瑛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科技部科技攻關國家級2005-2006王志英
39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療效評價方法研究科技部科技攻關國家級2004-2007汪受傳
40健身氣功淵源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級2004-2005王旭
41針刺抗氧化效應的MAPK信號轉導和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3-2005李忠仁、沈梅紅
42養陰行血葯對凋亡VEC信號轉導和相關基因的影響(3027157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2002-2005楊 進
43中醫兒科學名詞術語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8-2009汪受傳
44中醫耳鼻咽喉科病名標準化研究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8-2009嚴道南
45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脈衝電刺激治療慢性喉炎臨床研究國家中管局部省級2004-2006嚴道南
更多科研成果請瀏覽南京中醫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網站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創建於1954年,是一所主要收藏醫學文獻,特別是中醫藥文獻、兼顧社會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文獻的專業性圖書館。截止2014年6月,館舍面積29800平方米,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期刊79萬冊,其中古籍圖書3000餘種4萬餘冊;電子圖書95萬冊;中外期刊、專利、學位論文等35種資料庫。古籍資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見刻本、未刊稿本、珍貴抄本、日本、高麗早期刻本等為主。閱覽座位3000席,電子閱覽座位200席。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是江蘇省政府命名的“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醫藥衛生科學數據共享科研工程的重點參與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及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成員單位。 
由學校牽頭編撰並擔任總審定的《中華本草》,是對中醫藥幾千年發展成就的系統總結,被李鵬同志譽為“當代《本草綱目》”。
學術期刊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全國有影響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刊物。是國際連續出版物、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和江蘇省一級期刊。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99年(季刊),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中醫文化、哲學、史學、文獻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專欄,刊登中醫文化、哲學、經濟、中醫學史、中醫文獻、醫學心理、醫學倫理、中醫海內外教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學術交流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工作起步早、形式多、範圍廣。學校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中國中醫文獻檢索中心分中心,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及台港澳地區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93年學校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開辦中醫學專業,首開中國與西方正規大學合作開展中醫學歷教育先河。2006年,根據中意兩國衛生部協議,學校與羅馬大學、米蘭大學聯合在義大利開設中西醫結合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合作項目順利實施,開創了大學承擔中、外政府間正規中醫藥學歷教育合作項目的先河。2011年6月20日,學校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家中醫孔子學院,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揭牌儀式並發表重要講話。2019年2月學校又與愛爾蘭國立大學(高威)簽約共建中醫與再生醫學孔子學院。截止2019年9月,學校已經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或學術團體及機構有著廣泛交流和合作,先後在大洋洲、歐洲、美洲建立了8個海外中醫藥中心。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程純
校長胡剛
黨委副書記程革
黨委常委、副校長、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
黨委常委、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院長翟玉祥
黨委常委、副校長程海波、喬學斌、徐桂華、孫志廣、胡立宏
副校長曾莉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張玉清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風:團結 奮進 繼承 創新
說明:此校風是八字,四節奏。團結、奮進反映師生精神面貌;繼承、創新體現中醫藥學科的特徵與努力方向。
校訓:自信 敬業
說明:自信體現一種卓越的人格素質。自尊、自強方能自信;而自信又是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基礎,亦含有堅信中醫藥事業必定發揚光大之意。敬業為熱愛專業、熱愛職業之意。自信、敬業從人格與從業態度提出要求,言簡意賅,涵意深遠。
校徽
校徽說明:整個校徽為橢圓圖形。底色為藍色,象徵地球與海洋。圖案為白色、變形的“中”字。圖形左端為飛翔的和平鴿口銜人蔘草和針灸針;“中”字上端出頭部分為字母,乃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拼音縮寫。全圖意喻學校事業的騰飛以及為中醫藥事業走向世界而奮鬥!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歌
鐘山腳下、揚子江畔,杏林學子濟濟一堂。
青春風華、意氣軒昂,滿園桃李競芬芳。
民族繁衍、福澤四方,五千年醫藥源遠流長。
團結奮進、繼承創新,岐黃仁術共弘揚。
啊!自信、敬業,為祖國富強,為人類健康。
啊!自信、敬業,我們努力拚搏、再創輝煌。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學生組織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56年,秉持“頂天立地,厚學立人”會訓和“天道酬勤,生息與共”會風,立志做南中醫和南中醫青年的一面旗幟,圍繞大學生思想引領和成長成才、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建設和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組織的品牌項目有青年文化節、大學生“三創”之星評選等活動。
南京中醫藥大學社團聯合會成立於2007年,是在校團委社團管理中心的指導下成立的學生組織。在主席團的領導下,辦公室由人事部,秘書部,監管部,外聯部,財務部,事業發展部,網路新聞部八大部門組成,分會由文娛、學術、實踐、體育四大分會構成。校社團聯合會自成立以來,積極託管,監管和協調校內社團開展活動,響應學校鼓勵文化活動的政策,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有利於建設高雅向上的校園文化。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南京中醫藥大學在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第139名。
2020年7月8日,經網路審核、現場答辯和省教育廳廳務會議研究等程序,入選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
2020年10月,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480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公布,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第183位。
2021年1月3日,2020年中國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102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南京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32位,全球排名第1833位。
2021年5月16日,南京中醫藥大學奪得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護理學專業賽道冠軍。
2021年7月,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A類建設高校推薦名單。
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南京中醫藥大學位於901-10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