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名,是指口中有苦味的一種癥狀,為一種常見的內科癥狀。口苦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口苦可能由不當飲食、進水量過少、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原因引起,一般進行自我調整口苦癥狀就可緩解甚至消失。但口苦癥狀明顯或日久不愈時,要引起重視,可能是臟腑疾病的一種表現。中醫認為口苦多見於心火、胃熱、肝膽火旺、膽氣上逆等癥狀。西醫學的膽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膽系感染性疾病等是口苦發生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種疾病在發生髮展以及病機轉歸方向不同都有可能發生口苦,正常情況下,人的感受感覺亦是正常。但在異常情況下或逆境中即是六淫,淫邪不除使機體有違常循,再者五種基礎物質的相生、相剋、相乘,不得以而為之同樣會產生口苦,這裡包括有人為的(如食苦味之物),還有情緒的變化,臟腑的不協調。例如最普通的肝膽失調很容易出現口苦,肝位於腹腔,橫膈之下,右肋之內。肝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臨證指南醫案.肝風》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稱之位“剛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口苦,與肝是有直接關係的,直接地說肝主疏泄,是指肝臟之功只有疏通氣機、暢達全身各部位、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情緒、情結的舒暢作用。肝氣的疏泄作用,調暢全身氣機、郁者通、通則暢、使臟腑經絡之氣的運行暢通無阻。臟腑、經絡、形體、關節、關竅的機能活動,全賴於氣的升降浮沉出入運動。肝氣的生理特點是主升、主動,這對於全身氣機的疏通、暢達,對臟腑經絡之氣升降浮沉出入運動的協調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對維持全身臟腑經絡、形體、關節、官竅等機能活動的有序進行,是一個重要因素。肝氣的疏泄功能正常發揮,則氣機調暢,氣血運行適合人體活動的需要,經絡通和,臟腑、形體、關節、官竅等的機能活動才能同步穩定有序。
口苦的病因很多,肝失疏泄最為常見,多與情志、情緒、情結等方面有關,一為
肝氣鬱結,疏泄失職。二為情志抑鬱,郁怒傷肝所致。三為情結所致常見鬱鬱寡歡,悲憂欲哭,胸肋、兩乳或少腹部位脹痛不舒等症。四為肝氣亢逆,或疏泄太過,多為暴怒傷肝,氣機紊亂所致。五為肝陽亢盛,日久化火,火迫膽汁妄行上逆於口而苦。
肝的疏泄還能促進脾胃功能運化和膽汁的分泌排泄,脾胃一臟一腑、一實不滿,一滿而不實,一升一降,完成二者的運化功能,體現在脾胃之氣的升降,從而促進脾胃的運化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要藉助於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因為膽汁是參與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膽汁乃肝之餘氣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氣疏泄功能的影響。因
膽囊又是中醫五臟六腑的奇恆之腑,
奇恆之腑顧名思義,具有奇特的功能,又有持之以恆的能力,能協調肝臟,導疏泄,還能幫助脾臟,幫助胃消化排解,化解,讓機體更加旺盛充實體魄。一旦肝膽遭不和,失於疏泄,肝氣橫行,
肝氣犯胃,肝氣協膽汁上逆而造成口苦,納呆,消化不良,或目眩等各種病症,如清濁不分、呃逆頻作、很少虛恭(放屁)、善太息,兩肋脹隠痛等。由此可見,引起口苦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療上同樣是口苦治療方劑用藥方面必須要整體診斷,分綱舉目方能得到滿意的療效。
情志失調,肝氣的疏泄功能,能調暢氣機而能使人心情舒暢,心無激蕩亢奮,也不致抑鬱。情志活動,是指人的情感,人的志向以及人的靈魂深處的思維變化。五臟之主君,心主神志,與心主血脈密切相關。而血的正常運行,又要依賴心氣機能調暢,心氣機能盛衰又離不開
命門之火,心陽的相互支撐,更離不了肝主疏泄,肝氣調暢,所以肝具有調暢情志、情結、情緒之機能,否則失調,木旺助火,火借風力,清濁不分,同樣也會口苦。藉此所言,人要有一顆平常的心,一個正常的心態,無欲、無攀、做無為而有為之人,不亦樂乎。
癥狀:口苦嘔惡,厭油膩,腹脹納呆,小便短簧,大便不爽,或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2.膽胃鬱熱
癥狀:口苦咽干,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而燥、脈弦數。
治法:利膽瀉火,解郁通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