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中的一種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往往和慢性淺表性胃炎同時發生。是一種消化內科常見的疾病。由於膽汁或者胰液等腸道的一些消化液,經幽門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改變。多數表現為胃部不適、燒心,中上腹燒灼痛、反酸、腹脹,嘔吐膽汁等。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無效者採用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可以治癒。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等疾病,進一步發展為萎縮性胃炎,使胃癌發病率增高。
● 消化內科或內科
1.腹脹
表現為腹部飽脹不適,中上腹持續燒灼感,也可表現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用鹼性藥物無緩解反而加重。
2.胃灼熱
胃部有灼燒感,甚至有些患者食管也有燒灼感,常常伴有噯氣、反酸、噁心、嘔吐、腸鳴、排便不暢、食慾減退以及消瘦等。
3.胃出血
嚴重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還會出現胃出血,有的患者大便呈現黑色(柏油樣便),有的是嘔血。
4.嘔吐
由於胃排空障礙,嘔吐一般發生在晚間或半夜,有些患者嘔吐物中帶血。
本病可併發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因反流的胃液可侵襲咽部、聲帶、氣管而至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即臨床上所稱的Delahunty綜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甚至促使發生胃癌的發生。
●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膽汁、胰液等十二直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內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損傷。主要原因有:
● 正常人在空腹和餐后出現的十二指腸胃反流對人體無影響,若發生胃-十二指腸運動功能障礙,則會發生病理性十二指腸-胃反流,頻繁發作、反流量大、持續時間長時,可導致膽汁反流性胃炎。
● 胃次全切除術后因喪失了抗反流作用的幽門,殘胃排空障礙,極易發生十二指腸反流。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幽門功能性異常,頻繁發生自發性鬆弛也可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
●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膽汁流入胃內,對胃內產生刺激而產生的炎症。
● 持續性的中上腹的燒灼痛。多發生在餐后,服用鹼性的藥物無緩解,甚至加重。有的人可出現胸骨后疼痛。
● 上腹部飽脹感或不適,上腹隱痛或劇痛。
● 噁心嘔吐,常呈周期性發作。
● 可伴噯氣(打飽嗝)、反酸、燒心、噁心、食慾減退和消瘦等。
● 如胃黏膜糜爛出血,可出現嘔血或排黑便(柏油樣便)等。
● 確診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依據胃鏡檢查。
● 胃鏡檢查
● ● 胃鏡是首選檢查方法,主要是為了了解有無胃炎和膽汁反流表現,可明確診斷。
● 核素掃描
● ● 主要是為了觀察被檢者禁食時和生理狀態下的十二指腸胃反流情況,可以避免因插管、胃鏡帶來刺激而致不準確的檢查結果,同時可確定反流的程度。
● 胃液胃酸和膽酸測定
● ● 主要是為了測定膽酸含量,可輔助診斷。
● 胃內膽紅素測定
● ● 做24小時連續胃內膽紅素監測,主要是為了明確胃內膽汁的濃度,對診斷的意義重大。
● 胃灌注試驗
● ● 胃內灌注鹼性溶液出現上腹痛、伴或不伴噁心者均列為灌注試驗陽性。
● 醫生確診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胃鏡檢查和胃內膽紅素測定來確診的。
● 有上腹部燒灼痛、腹脹腹痛,嘔吐膽汁,伴打飽嗝、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和消瘦等癥狀。
● 胃鏡檢查胃腔有大量淺黃至黃綠色膽汁,胃壁上多量膽汁黏液。幽門口鬆弛或處於開放固定狀態,十二指腸液呈泡沫狀或水流狀從幽門口反流入胃。胃黏膜充血水腫,黏膜皺襞腫脹、黏膜接觸性出血,伴有糜爛、淺潰瘍。
● 如空腹基礎胃酸分泌量<3.5mmol/L、膽酸含量>30μg/ml,可基本確定膽汁反流性胃炎。
● 胃內膽紅素測定可直接反映胃內膽汁濃度,可輔助診斷。
● 本病需與非甾體抗炎葯、酒精、幽門螺桿菌等所致的胃炎進行鑒別診斷。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胃鏡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 絡合膽酸的藥物,如鋁碳酸鎂等。
● 膽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部飽脹感或不適,可影響工作和生活。
● 可導致食管狹窄。產生炎症,有吞咽困難的現象發生。
● 食物經胃部反流到喉部,刺激到喉部導致慢性喉炎,出現聲音嘶啞現象。
● 膽汁反流可導致上消化道炎症、潰瘍和腫瘤。
● 膽汁反流性胃炎造成消化道吸收功能的紊亂,影響身體的健康。
●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是否有癥狀及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手術史等。
● 早期、規範的治療,對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 部分患者可以治癒。
● 通過健康的飲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 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油炸食物。
● 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
● 避免吸煙、飲濃茶或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