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濱江新區的結果 展開

濱江新區

十堰市濱江新區

十堰生態濱江新區規劃面積2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00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規劃期內近期建設用地60平方公里,遠期建設用地40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超過40萬人。在區域上,濱江新區將形成“一江兩湖四區六鎮”空間發展新格局。

十堰濱江新區緊鄰高鐵北站,十堰高鐵北站位於張灣區水提溝村和龍潭灣村,高鐵北站距漢江大橋15公里。

規劃


十堰生態濱江新區規劃期內近期建設用地60平方公里,遠期建設用地40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超過40萬人。在區域上,濱江新區將形成“一江兩湖四區六鎮”空間發展新格局。
“一江”即漢江
“兩湖”即鄖陽湖、安陽湖。兩湖將構成生態濱江新區的生態核心、景觀核心、產業與城鎮發展核心。
“四區”即老城區、政務新區、長嶺新區、安陽科教產業區。其中老城區以商業文化休閑產業為主要功能,政務新區承擔鄖陽區行政與商務功能,長嶺新區打造鄖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安陽科教區主要承擔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功能。
“六鎮”指依託山水資源,承接部分旅遊服務功能,完善環湖產業鏈條,人口規模較小的城鎮居民點。包括譚家灣小鎮、城關小鎮、柳陂小鎮、鄖陽島、楊溪小鎮、青山小鎮。

地理位置


十堰濱江新區規劃圖
十堰濱江新區規劃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丹江口大壩加高,漢江的水位將隨之升至170米。漢江穿鄖縣而過,一些區域沉於水下,水位升高后的漢江也將在鄖陽區形成兩片開闊的水域,改變鄖陽區現有城市格局,串聯起鄖陽區位於漢江岸邊的城鎮,組成環湖帶,形成條狀與環狀相結合的城鄉發展新格局。
南水北調工程對水質提出了高要求,鄖陽區也被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限制開發功能區,根據這一實際,2011年編製完成的《鄖縣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中,將鄖陽區發展定位為“國家級清潔水源地,生態型健康濱水城”,戰略規劃中還確定了“以水立縣,著眼國家戰略,突破功能局限;以文興縣,彰顯文化特質,突破產業布局;以業強縣,立足鄂西北,突破空間局限”的發展思路,同時,建設“國家二類水質水源保護模範區、國內一流的生態健康養一生區、鄂西北生態經濟實驗區和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的四大發展目標被提出。
“鄖陽區在進行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編製的過程中,生態、濱江的發展思路已經形成。”鄖陽區城鄉規劃局總工程師張如空說。
10月12曰,在鄖陽區三級幹部會議上,市委書記周霽要求,要掀起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的新高潮。
十堰濱江新區
十堰濱江新區
10月13日,市委、市政府支持鄖陽區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現場辦公會在鄖陽區召開,會上專題研究了鄖陽區在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的定位和發展問題。市委、市政府也形成了內容包括將鄖陽區“一江兩湖四區六鎮”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整體納入十堰第七次城市總體規劃,並適當補貼規劃編製經費;支持鄖陽區產業發展;支持鄖縣重大項目立項、建設和項目布局等內容的關於支持鄖陽區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的九條意見。
10月19日,在十堰黨政代表團赴四省五城學習考察歸來后召開的市委工作會議上,全面啟動十堰濱江新區建設被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在鄖陽區城鄉規劃局,十堰周刊記者了解到,生態濱江新區規劃面積2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00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規劃期內近期建設用地60平方公里,遠期建設用地40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超過40萬人。在區域上,濱江新區將形成“一江兩湖四區六鎮”空間發展新格局。
“一江”即漢江。
“兩湖”即鄖陽湖、安陽湖。兩湖將構成生態濱江新區的生態核心、景觀核心、產業與城鎮發展核心。
“四區”即老城區、政務新區、長嶺新區、安陽科教產業區。其中老城區以商業文化休閑產業為主要功能,政務新區承擔鄖縣行政與商務功能,長嶺新區打造鄖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安陽科教區主要承擔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功能。
“六鎮”指依託山水資源,承接部分旅遊服務功能,完善環湖產業鏈條,人口規模較小的城鎮居民點。包括譚家灣小鎮、城關小鎮、柳陂小鎮、鄖陽島、楊溪小鎮、青山小鎮。
“濱江生態新區四大不同的功能分區劃分明確,所處的區域是十堰的核心區,將對江南、江北的發展都起到輻射帶動作用。”鄖陽區城鄉規劃局局長韓吉喜說。
市委書記周霽指出,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的核心要義是:規劃是龍頭和總綱,“生態”是前提和基礎,“濱江”是優勢和特色,“新區”是功能和定位。

核心定義


濱江新區[十堰市濱江新區]
濱江新區[十堰市濱江新區]
如何理解這一決策其中的核心要義,鄖縣給出了回答。
規劃是龍頭和總綱。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之所以冠名“十堰”,就是要把鄖縣作為十堰城區一部分來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因此,十堰濱江新區的規劃,要站在大十堰的全局高度來考慮。規劃要科學前瞻,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寬視野、大手筆。要統籌兼顧,統籌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生產與生活、城(十堰)與城(鄖縣),實現科學規劃,有序開發,集約節約,永續利用。
“生態”是前提和基礎。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必須始終堅持生態第一、綠色發展。要把生態建設與保護落實到十堰生態濱江新區規劃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到鄖縣發展的各個階段,充分彰顯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自然生態的特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無可比擬的綠色優勢,努力把自然生態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打響綠色牌、生態牌,走生態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的路子,使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相得益彰,讓生態優勢轉變成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濱江”是優勢和特色。青山綠水是鄖縣最大的優質資源,濱江是鄖縣最鮮明的特色。山有水則靈,城有水則秀。十堰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最大的缺憾就是城區沒有大的河流,缺少了秀麗和靈性。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十堰城市從此有了一泓江水,品位大大提升。因此,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必須始終彰顯濱江特色,在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城市建設、景觀打造等各個方面,發揮鄖縣山水優勢,依託濱江有利條件,科學安排項目建設,合理利用岸線資源,努力打造漢江沿岸濱江開發的典範。
“新區”是功能和定位。十堰現在有東城區、西城區、汽車產業開發區、武當山旅遊特區等多個區域的支撐,那麼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必須始終立足十堰的“新區”來謀划和定位鄖縣未來的發展,將市縣對接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充分體現新城區、新業態、新功能,致力把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北部的主要發力點和重要增長極。
濱江新區[十堰市濱江新區]
濱江新區[十堰市濱江新區]
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定位就是宜人宜居新城區、綠色產業聚集區、城鄉統籌示範區、轉型發展試驗區。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是十堰市委、市政府立足鄖縣實際,著眼全市大局,統籌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十堰支持鄖縣建設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的戰略目標是,把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成宜人宜居新城區、綠色產業聚集區、城鄉統籌示範區、轉型發展試驗區。
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在空間發展上,初步定位為圍繞鄖縣“一江兩湖四區六鎮”(布局漢江,鄖陽東湖、鄖陽西湖,老城區、政務新區、長嶺開發區、安陽科教產業區,譚家灣鎮、城關鎮、茶店鎮安陽鎮柳陂鎮楊溪鋪鎮),合理安排產業空間、人口空間、生態空間、用地空間,形成百平方公里生態屏障、百平方公里生態水面和百平方公里濱江新城,實現漢江條帶與圈層環狀相結合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
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是鄖縣實施的市級戰略,事關全市發展大局。對此,十堰市委書記周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要求把鄖縣作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的核心來打造,支持鄖縣把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成湖北的“崑山”,力爭2至3年後,再爭取省級新區、國家級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