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名詞。即寸口。又稱氣口。《靈樞·終始》:“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詳寸口條。
王叔和《脈經·卷第一·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說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問·五藏別論》
王冰注云:“氣口,則寸口也,亦謂脈口。以寸口可候氣之盛衰,故云氣口;可以
切脈之動靜,故云脈口;皆同取於手魚際之後同身寸之一寸,是則寸口也。”
張介賓《類經·三卷·藏象類十一》注云:“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於此,故曰氣口;肺朝百脈,脈之大會聚於此,故曰脈口;脈出
太淵,其長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雖三,其實則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