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學

皮膚學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約佔個體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為1.5平方米,新生兒約為0.21平方米。不包括皮下組織

皮膚的結構


皮膚的厚度約為0.5-4毫米,存在較大的個體、年齡和部位的差異,如眼瞼、外陰、乳房的皮膚最薄,厚度約為0.5毫米,而掌跖部位皮膚最厚,可達3-4毫米。表皮厚度平均為0.1毫米,但掌跖部位的表皮可達0.8-1.4毫米。真皮厚度在不同部位差異也很大,較薄的(如眼瞼)約為0.6毫米,較厚的(如背部和掌跖)可達3毫米以上。
皮膚結構: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三部分

表皮

在組織學上屬於復層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和梅克爾細胞組成。其中角質形成細胞根據分化階段和特點分為5層,由深至淺分別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
正常情況下約30%的基底層細胞處於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質形成細胞有次序地逐漸向上移動,由基底層移行至顆粒層約需14天,再移行至角質層表面並脫落又需14天,共約28天,成為表皮通過時間或更替時間。

真皮

由中胚層分化而來,由淺至深可分為乳頭層網狀層。真皮在組織學上屬於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由纖維(包括膠原纖維網狀纖維、彈力纖維)、基質和細胞成分組成,其中以纖維成分為主,纖維之間有少量基質和細胞成分。

皮下組織

位於真皮下方,其下與肌膜等組織相連,由疏鬆結締組織及脂肪小葉組成,又稱皮下脂肪層。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小汗腺頂泌汗腺等。

附屬器官

包括毛髮、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層分化而來

功能


保護、吸收、感覺、分泌、排泄、調節體溫、新陳代謝

屏障功能

一、物理性損傷的防護
二、化學性刺激的防護
三、微生物的防禦作用
四、防止營養物質的丟失

吸收功能

皮膚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行吸收:1、角質層(此為主要途徑)2、毛囊、皮脂腺3、汗管
皮膚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1、皮膚的結構和部位:皮膚的吸收能力與角質層的厚薄、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關,一般而言,陰囊>前額>大腿屈側>上臂屈側>前臂>掌跖。
2、角質層的水合程度:角質層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膚的吸收能力就越強。局部用藥後用塑料薄膜封包,藥物的吸收會增高100倍,其原因就是封包阻止了局部汗液和水分的蒸發導致角質層水合程度提高的結果。
3、被吸收物質的理化性質:完整皮膚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氣體,水溶性物質不易被吸收。脂溶性物質和油脂類物質吸收良好,主要途徑為毛囊和皮脂腺,吸收強弱順序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狀石臘.。皮膚尚能吸收多種重金屬(如汞、鉛、砷、銅等)以及鹽類。
4、外界環境因素:運動后溫度升高可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增加,加快已透入組織內的物質彌散,從而使皮膚吸收能力提高。環境濕度也可影響皮膚對水分的吸收,當環境濕度增大時,角質層水合程度增加,皮膚吸收能力增強。

感覺功能

皮膚的感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感覺,皮膚中感覺神經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體內外的單一刺激,轉換成一定的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入中樞,產生不同性質的感覺,如觸覺、痛覺、壓覺、冷覺和溫覺;另一類是複合感覺,皮膚中不同類型的感覺神經末梢或感受器共同感受的刺激傳入中樞后,由大腦綜合分析形成的感覺,如濕、糙、硬、軟。光滑等。此外皮膚還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和定位覺等。

分泌排泄功能

主要通過汗腺和皮脂腺

體溫調節功能

一方面皮膚科通過遍布全身的外周溫度感受器感受外界環境溫度變化,並向下丘腦發送相應信息;另一方面皮膚又可接受中樞信息,通過血管舒縮反應、寒戰或出汗等反應對體溫進行調節。

代謝功能

1、糖代謝:皮膚中的糖主要為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等。
2、蛋白質代謝:皮膚蛋白質包括纖維性和非纖維性蛋白質,前者包括角蛋白、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後者包括細胞內的核蛋白以及調節細胞代謝的各種酶類。
3、脂類代謝:皮膚中的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肪,人體皮膚的脂類總量約佔皮膚總重量的3.55-6%
4、水和電解質代謝:皮膚中的水分主要分佈於真皮內,當機體脫水時,皮膚可提供其水分的5%-7%以維持循環血容量的穩定。

免疫功能

皮膚免疫系統包括細胞免疫和免疫分子兩部分,它們形成一個複雜的網路系統,並與體內其他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皮膚微環境和機體內環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