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高等學校後勤工作的職能是通過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生活服務,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飲食管理服務中心作為後勤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適應廣大師生需要,高質量、平價格地做好膳食供應工作及服務育人的任務,是高校後勤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能否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擔負起膳食服務的重任,不僅取決於內部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也需要就餐者外部監督機制的不斷健全和推動,伙食管理委員會正是起了這種外部監督機制的作用。

每個高校的伙食管理委員會各有自身的特色。有的學校伙食管理委員會主任是由副校長擔任,成員眾多;有的學校伙食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學生會生活部,幾名成員。目前看來,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還沒有統一的模式和現成的經驗,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成立於1993年的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是代表維護全校學生正當權益,配合學校後勤部門管理食堂的學生群眾性監督自律組織,是聯繫同學和學校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認真貫徹“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十二字方針,發動同學投入校園精神文明建參與伙食民主管理,提高同濟大學學生伙食質量,為“吃在同濟”更增光彩!

成立時間


一說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79年3月。當時在校團委、學生會的共同努力下由各系推薦及自願報名,成立了共八十餘人的同濟大學學生文工團,以豐富廣大師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校學生會與膳食科協商成立了同濟大學伙管會,共有二十人組成,由阮小根任首屆主任。伙管會建立了意見箱,聽取同學與食堂工作人員的意見,監督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同濟大學伙管會可以算是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前身。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另一說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85年,當時僅不定期地舉行學生與後勤部門的一些座談活動,並無正式的組織結構與章程。此說雖然無書面資料加以佐證,但可以作為同濟大學學生自發參與學生伙食民主管理,開展伙食監督工作的起始點。在1997年時,時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王建云為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題詞,便是以1985年作為成立的時間。
目前有書面資料可以佐證的是,1999年初,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超卓在寒假期間清理辦公室時,在辦公桌的夾層中發現了幾份保存基本完好的會議記錄。其中之有一份伙管會歷史上最早的會議記錄。記錄上所記載的時間為1993年3月8日,其議題為“同濟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會議地點是我校來賓二餐廳,記錄人為同濟大學第一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諾斯,記錄長達7頁。由於伙管會辦公條件所限和其它原因,所有的歷史文件都未能保存下來,這份文件因落入辦公桌夾層內隨著伙管會辦公室的遷移得以保存,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這為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成立時間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同濟大學校史顯示,“1946年,為了進一步擴大群眾基礎,為廣大同學服務,學生自治會還在工學院開辦了學生服務部。當時,房屋和資金頗難解決學生自治會把自己的辦公室隔出一間較大的房間和走廊給服務部。至於經費,校方勉強借給法幣一百萬元。在當時物價暴漲地情況下這點錢只夠買毛巾、牙刷之類地小日用品。杯水車薪,實在無濟於事。於是,學生自治會與學生伙食委員會協商,將每月的部分菜金,借給學生服務部周轉,到月底以前歸還。服務部的工作人員是自治會聘請同學義務擔任的。總經理是許傲西,副總經理是王家駿,會計是資文斗,採購員兼進貨員是王家騂和廖鼎容,石繼先等十幾位同學擔任營業員,輪流站櫃檯。他們勤勤懇懇為同學服務,得到廣大同學的讚揚。”這是目前有書面資料可考的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最早的活動記錄。
抗戰期間的同濟大學學生伙食委員會,1979年的同濟大學伙管會,1985年的無正式組織機構的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到1993年同濟大學第一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歷史風雲變幻,同濟園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學子與後勤部門一起為學生伙食工作默默地工作。吃在同濟。

章程


成立於1993年,並藉助1994年國家教委“211工程”部門預審的春風發展壯大起來的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不斷發動廣大在校學生全面參與伙食管理工作,幾年後,已經發展成具有健全的組織體系、明確的工作思路、嚴明的工作紀律和完善的規章制度,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的學生自律組織。
1997年,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在往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起草的工作條例的基礎上,帶領全體委員著手章程的修定,徵集全體同學和教職員工的意見,並反覆討論修改,於同年10月15日第一次面向全體委員、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發布了章程的總章。具體內容可參考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伙食簡報第12期。
1999年,經過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各級委員兩年中對章程的多次修改,已經比較完善。章程具體內容可以參考此鏈接。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委員章程都是依照此版本修定。

歷史影響


1995年,在國家教委進行“211工程”校園精神文明評估中,同濟大學食堂系統被評為滿分,並因同濟大學第二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出色的工作額外獲得了寶貴的加一分,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1997年底,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被共青團同濟大學委員會推舉為“示範群體”,成為學生群體的典範。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指導老師是馬錦明,李昉和端木怡雯。
1998年,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被列為同濟大學共青團工作的“品牌項目”之一,得到了上海市市委書記黃菊同志的首肯。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曾與同濟大學學生委員會(同濟大學學生會)的工作有些脫節。
1998年,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逸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管理研究會伙食管理專業委員會的內部刊物《中國高校伙食通訊》第101期和102期分別發表了《學生伙管會工作開展與自身建設初探 》和《學生伙管會自身建設之我見》兩篇文章,向兄弟院校展現了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風貌。
2005年,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逸和同濟大學第六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英總結了多年工作經驗,在《高校後勤研究》(2005年第05期)發表了《學生伙管會工作開展與自身完善 》一文,同時被《中國高校後勤改革發展文集》(新華出版社)收錄,在高校中有一定的影響。

會刊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刊是《伙食簡報》,為面向校內內部發行的不定期出版物。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將其改版,定位為面向校內內部定期發行的月刊,並作為和兄弟院校交流的載體,邀請時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於信匯為新版《伙食簡報》刊頭題詞。

工作開展方式


以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為例,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是 同濟大學第三十屆學生委員會的 常設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同濟大學學生委員會 常務委員。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接受校學生處、團委以及後勤集團的指導,下設辦公室、總監部、總宣部三個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這三個部門中再下設若干分支部門。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參與食堂管理,集中行使就餐者的監督權利,密切學生與學校職能部門的關係。
第一,監督食堂的伙食工作。總監部是實現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能的部門。由各院系學生代表組成的總監部在各食堂設立固定監督崗,即監督各部,每周一至周五中午監督食堂的伙食供應情況,包括質量、價格、品種、服務態度、環境衛生等。“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是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特色:即監督員佩帶工作證走到同學身邊,熱情地徵詢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現場解決問題,如飯菜份量不足予以補足,菜中發現雜物予以調換,服務員態度不好建議食堂予以批評等等。不能當場解決的,如涉及學校基礎設施、能源供應、校園治安以及學生整體素質方面的問題,要向同學講明原因,由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統一反映到學校有關部門。如果條件允許,監督員應維持就餐秩序,勸說同學不要浪費糧食,調解就餐同學間的矛盾等等,並以自身行動教育感化身邊的同學。
為了全面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監部下設有流動監督部,對那些暫時未設監督崗的食堂或餐廳進行不定期檢查,其它時間由辦公室接待提出建議和投訴的同學。有的同學怕麻煩,“小事情,小問題”不願反映,有了監督崗,只要你來說一下就行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不只解決大問題,更要抓小問題,把問題發現並解決在萌芽狀態。
每天,監督各部、流動監督部和辦公室的工作都做好記錄,包括同學提出的建議、聯繫地址以及食堂對建議意見的處理方法,食堂管理員應簽字確認。辦公室每周將各部門收集的建議和意見整理、分析、歸納,及時反映給飲食管理服務中心。要以各種形式儘早將處理結果反饋給相應同學,集中反映的問題在校內各媒體和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刊《伙食簡報》做出解釋和處理。這是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最重要的工作,實踐證明很有必要、很有成效。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每周工作報告為學校職能部門決策提供了客觀依據,同學反映的問題能迅速得到答覆,感到自己是學校真正的主人,這縮短了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距離。
第二、發動同學投入學生伙食民主管理,協調好食堂與學生的關係,增進食堂與學生之間的感情。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是由學生代表組成的學生群體,無論參與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什麼工作,都能切身體會到學生伙食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學生伙食民主管理。這些學生代表的行為給周圍的同學作出了表率。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也是權力與義務並存的學生組織。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又考慮食堂的實際情況,讓同學看到食堂的困難,溝通學生和炊管人員的思想。學生參與到伙食工作中去了,就會理解食堂的一些難處,這些學生代表對穩定周圍同學的情緒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在做好伙食監督工作的同時搞好宣傳,增加工作透明度。如定期出版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刊《伙食簡報》,宣傳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以及後勤集團飲食管理服務中心為改進服務所做出的努力,增進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理解;刊登學生和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委員及同學的來信來稿,與兄弟院校的交流體會等,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開闢弘揚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專欄等。
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評比活動,如評選服務明星、擔當廚師競賽評委等等。這增強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食堂之間交流競爭,同時為廣大同學營造出優質服務的環境和民主參與的氛圍。同學們感受到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是一個工作紮實、面向同學的群體而自覺參與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活動,積極地投入伙食民主管理。
經常召開食堂員工與學生的座談會,或帶領學生參觀食堂,慰問食堂員工。如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組織一些學生參觀食堂慰問員工后,同學深有感觸:“我早晨六點半起床晨跑還要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但這時食堂師傅們早已準備好了飯菜,想起我們平時亂倒飯菜,一點小事情就與他們爭吵真不應該”。有同學說:“以前只是同學挑食堂的毛病,食堂工作的辛苦卻鮮為人知,我們總覺得服務員打菜速度慢,現在親自試了試,怎麼也用不好這把勺子,食堂里悶得喘不過氣來,服務員還必須戴著帽子和口罩。”
組織一些學生參加食堂幫廚,在解決特困學生實際問題的同時也協調了學生與食堂的關係。可以發動學生製作裱貼一些字畫,美化食堂環境,當親身體驗了勞動者的艱辛與偉大之後,就會尊重食堂員工的勞動,自覺維護就餐秩序和環境整潔。可以配合飲食管理服務中心調查推行“營養午餐”,即為特困生免費提供一頓午餐。獻血期間,可以安排食堂為獻血學生免費燒煮營養品。飲食管理服務中心和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在設身處地地為同學著想,同學們也由衷地感謝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服務與幫助,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了,就會有更多的同學參與伙食民主管理。
第三、倡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貫徹“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如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自1993年始每年全國節糧周之際都舉行節糧周宣傳,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廣泛利用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刊《伙食簡報》、校報、校廣播台、海報、黑板報、宣傳畫、傳單、標語等形式宣傳節糧惜糧的意義,喚醒同學的節糧惜糧意識;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要求從內部成員做起,影響教育身邊的同學,形成一種“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氣。同時,組織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和同濟大學社團聯合會書法協會聯合舉行“節糧杯”書法大賽,讓廣大同學投票評選,在弘揚民族文化、陶冶情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又宣傳了節糧惜糧的意義,取得了雙重效果。如舉辦同濟大學飲食文化節,廣大同學參與食品製作,廚藝比拼等等。
另外,針對發生在同學中的不良現象,監督員應及時勸導和制止。許多時候,因為學生不了解食堂的工作而責怪、辱罵服務員。如菜已經盛在個人飯盒中卻非要更換;不報菜名而用手指點讓服務員誤解。比如一位學生不知何故將飯盒和菜扣在服務員身上便逃之夭夭,服務員卻保持了相當的理智。這不僅僅是食堂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和提高服務水平就可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食堂員工與全體師生應長期參與這樣一項思想教育工程,在這項思想教育工程中,包括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員在內的全體師生和食堂員工在監督教育他人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在規範起自身行為的同時又影響了別人的行為,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讓食堂與學生之間關係融洽,相互尊重,這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曾與同濟大學學生委員會的工作有些脫節,獨立運作過一段時間。1997年至1998年間,經整合,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納入同濟大學學生委員會,作為學生委員會常設委員會,共同開展工作。

自身建設完善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不僅是一個學生監督組織,而且是一個學生自律組織。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能準確把握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總結分析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飲食管理服務中心的發展需要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這樣的外部監督機制來推動自身的完善,它可以通過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聽取廣大同學的建議和意見,及時調整服務措施、改進工作。
以同濟大學第三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為例,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監督員中午下課後犧牲吃飯和休息時間為同學服務,無私奉獻。有時候服務員和同學不理解,面對懷疑與指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例如,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工作細緻深入,各位成員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大家都覺得這是學習寶貴社會經驗和人際交往藝術的好機會。實踐表明,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成員在工作中增強了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識,樹立起了團結敬業的精神,這就是一種實現“自我教育”的自律作用。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不能產生負面影響。要充實教師力量,得到學校領導的關心,要以實際行動獲得廣大同學的支持。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與其他學生組織相比,除了組織陶冶情操,寓教於樂的活動來豐富校園生活這一點相同之外,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即“參與管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工作繁雜細緻,持續性強,緊密相關於學生的日常生活;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並且要得到學校各部門的協助。只要高校後勤服務存在,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存在,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就應該發揮她的作用。民以食為天,學生何嘗不是如此?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作為聯繫學生與食堂之間的一座橋樑,工作涉及面較大。對待學生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既要督促食堂解決,又能協助食堂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才為最佳,處理方法不當難免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曾根據許多學生反映的情況,充分調查后評出了一名最差服務員,並在校內發布,為個別服務態度差的服務員敲起了警鐘。此間,飲食管理服務中心始終沒有發表意見,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做此決定時也未考慮充分,後來食堂與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雙方陷入尷尬的局面。所以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不僅需要熟悉學生工作的指導老師,更需要後勤集團方面及時提出一些參考性意見。更為重要的是,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工作涉及到學校各方面如食堂服務、學生素質、校園基礎建設等等,如果學校領導不重視,光靠學生自身的努力遠遠不夠。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要定期向學校彙報工作,商討一些重大問題的解決辦法,學校方面也應主動關心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及時肯定成績,提出建議。
確實,在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工作並不引人注目,某些成員產生“工作枯燥、強度大、沒有成就感,還要聽別人指責”的心理也屬正常,但我們應如何面對?首先,這需要每個成員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認識到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工作舉足輕重的作用,認清成績,正視不足;其次,要多為同學做實事,以實際行動爭取廣大同學的支持和理解。
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規定委員必須從在監督崗工作超過一學年的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員中推選,這樣他才了解實情,才有全局意識。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骨幹的工作時間應更長,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實際情況后認識和處理問題才不會偏激。我校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還設有紀檢調研部,負責檢查各部門日常工作,對嚴肅組織紀律,樹立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形象起到了積極作用。
如何將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工作與學生會各部門以及校內其他學生組織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值得探索,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如,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應和校內其他學生組織如各院系學生會生活部、各學生社團保持橫向聯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並加強與其他高校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聯繫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同濟大學為例,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經濟管理學院等學校類似組織的長期聯繫,對全面發揮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的效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了解到兄弟院校類似學生組織的工作情況的同時,充實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時也帶去了同濟大學學生伙食民主管理方面的思路和經驗,這對自身建設是很好的促進。

會訓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會訓是“求實”。“求實”乃立會之本,是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一切工作的前提。各級成員應牢記會訓,實事求是,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會徽


同濟大學第二屆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設計了會徽。會徽用橋和兩邊的飄帶作為中心圖案,喻示著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在同學與膳食科食堂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會徽由李志勇、張逸設計並由委員會議通過。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章程規定:會徽不得任意徐改,在任何場合下會徽繪製必須正確無誤。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2012年,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徵集並通過了新的會徽。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同濟大學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

歷屆主席,主任委員,會長


1946-?
1979-?阮小根
1985-?
1993-1995 第一屆 主席:王諾斯,兼任 同濟大學學生會 生活部部長
1995-1997 第二屆 主任委員:李洪亮,兼任 同濟大學學生會 委員
秘書長:李軍、白鐵軍
副主任委員、袁罡李悅
1997-1999 第三屆 主任委員:張逸,兼任 同濟大學學生會 常務委員
秘書長:陸芸、羅文傑、陳潔萍
副主任委員:孫元超、俞琨、劉超卓、徐臻林
1999-2001 第四屆 主任委員:鄭曉宇
2001-2003 第五屆 主任委員:劉景勇、余飛
2003-2005 第六屆 主任委員:劉春松、王英
副主任委員:劉志堅
2005-2007 第七屆 主任委員:童亮、王鼎鈺
2007-2009 第八屆 主任委員:沈帥、張志傑
2009-2011 第九屆主席:王剛丁楠
副主席:孫艷秋
2011-2012 第十屆 主席:於淼
2012-2014 第十一屆 主席:韓文凱
2014-2015 第十二屆 主席:和浩豪
2015-2016 第十三屆 主席:孫琦玉
2016-2017 第十四屆 會長:馬文靜
2017- 第十五屆 會長:李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