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烈祖的結果 展開

烈祖

《詩經·商頌》中的詩歌

《烈祖》,《詩經·商頌》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全詩一章,共二十二句。現存《商頌》五首詩,包括這首《烈祖》的創作時間,有人認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則認為是微子啟受周之封立國於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漢代微子啟又避諱寫作微子開,是殷紂王的庶兄)。這些詩應是初作於殷朝,后在流傳於宋國的長時間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潤色。《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篇名


烈祖

出處


《詩經 ·頌 ·商頌》

朝代


商朝

體裁


雜言體

原文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①
申錫無疆,及爾斯所。②
既載清酤,賚我思成。③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④
鬷假無言,時靡有爭。⑤
綏我眉壽,黃耇無疆。⑥
約軧錯衡,八鸞鶬鶬。⑦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⑧
自天降康,豐年穰穰。⑨
來假來饗,降福無疆。⑩
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題解


祭祀商朝始祖成湯,禱告祈福。

註釋


1、祜:《鄭箋》:“祜,福也。”《經義述聞》卷七:“秩,大貌。”
2、申:《傳疏》:“申訓重,重下也。”《集傳》:“爾,主祭之君,蓋自歌者指之也。斯所,猶言此處也。”
3、賚(賴lài):《毛傳》:“賚,賜也。”
4、和羹:《鄭箋》:“和羹者,五味調腥熟得宜。”《通釋》:“詩承和羹言,戒當訓備……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此詩所謂平也。”
5、鬷(宗zōng):《集傳》:“鬷,《中庸》作奏,正與上篇義同。族聲轉平而為奏耳。無言、無爭,肅敬而齊一也。”
6、眉壽、黃耇(苟gǒu):《傳疏》:“眉壽,黃耇皆壽征,言安我以無疆之福壽也。”
7、軧(齊qí)、鶬鶬(槍qiāng):《詩緝》:“其車以皮纏約其軧,又有文錯之衡,其八鸞之聲鶬鶬然和。以此格神,以此獻神。”
8、溥將:《集傳》:“溥,廣。將,大也。”
9、穰穰(攘ráng):《鄭箋》:“天於是下平安之福使年豐。”《集傳》:“穰穰,多也。”
10、假:《釋文》:“假,音格,王云:至也。”

譯文


啊,烈烈先祖神在上,不斷降下大福祥。無窮無盡多賜賞,到達時君這地方。先祖神前設清酒,賜我太平長安康。還有五味紅燒肉,陳設齊備又適當。默默向神來祭告,執事肅穆無爭嚷。神靈賜我百年壽,滿頭黃髮壽無疆。車轂裹皮轅雕花,八個鸞鈴響叮噹。祭告神靈獻祭品,我受天命廣又長。太平幸福從天降,今 年豐收多米糧。神靈光臨受祭饗,降下幸福無限量。冬祭秋祭神賞光,湯孫至誠奉酒漿

賞析


現存《商頌》五首詩,包括這首《烈祖》,究竟作於何時?有人認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則認為是微子啟受周之封立國於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漢代微子啟又避諱寫作微子開,是殷紂王的庶兄)。筆者認為這些詩初作於殷朝,后在流傳於宋國的長時間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潤色。
毛詩序》云:“《烈祖》,祀中宗也。”經歷代學者研究,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是“祀成湯”之詩。
清人《詩經通論》的評論是“《小序》謂‘祀中宗’,本無據,第取別於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與上篇末皆雲‘湯孫之將’,疑同為祀成湯,故《集傳》云然。然一祭兩詩,何所分別?輔氏廣曰:‘《那》與《烈祖》皆祀成湯之樂,然《那》詩則專言樂聲,至《烈祖》則及於酒饌焉。商人尚聲,豈始作樂之時則歌《那》,既祭而後歌《烈祖》歟?’此說似有文理。”
方玉潤詩經原始》進一步申說:“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獻;商制雖無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獻有樂則有歌,縱不能盡皆有歌,其一獻降神,四獻、五獻酌醴薦熟,以及九獻祭畢,諸大節目,均不能無辭。特詩難悉載,且多殘闕耳。前詩專言聲,當一獻降神之曲;此詩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獻薦熟之章歟?不然何以一詩專言聲,一詩則兼言酒與饌耶?此可以知其各有專用,同為一祭之樂,無疑也。”
這首詩的功利目的非常明顯,就是通過祭祀烈祖,祈求“綏我眉壽”、“降福無疆”。它是典型的宮廷祭歌(又叫“廟堂樂歌”)。
全詩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層鋪寫祭祀烈祖的盛況。開頭四句是第一層,首先點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於他洪福齊天,並能給子孫“申錫(賜)無疆”;“嗟嗟”一詞的運用,可謂崇拜得五體投地。接下八句,寫主祭者獻“清酤”、獻“和羹”,作“無言”、無爭的禱告,是為了“綏我眉壽,黃耇無疆”。這種祭祀場面的鋪敘,表現了祭祀隆重肅穆的氣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誠的心態。再接下去八句,寫助祭者所坐車馬的奢豪華麗,以此襯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貴,將祈求獲福的祭祀場面再次推向高潮。結尾兩句祝詞,點明了舉行時祭的是“湯孫”。首尾相應,不失為一首結構完整的詩篇。
此詩在語言運用上同其他《頌》詩一樣,講究典雅莊重,但由此也產生弊端,難免有些刻板乏味(當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約軝錯衡,八鸞鶬鶬”等)。在韻律安排上,此詩倒很有特色,三換韻腳,先用魚部韻,再用耕部韻,最後是用陽部韻。押陽部韻的句子特多,從“黃耇無疆”到“湯孫之將”的下半部分十一句,連用“疆”、“衡”、“鶬”、“享”、“將”、“康”、“穰”、“享”、“疆”、“嘗”、“將”十一個陽部韻,讀起來音調非常鏗鏘和諧,其音節美顯然遠勝於文句美。後世句句用韻的“柏梁體”詩恐怕也是濫觴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