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庵
中國當代古書畫鑒定家
劉九庵(1915年-1999年),河北省冀縣大齊村人。14歲到北京琉璃廠悅古齋字畫店學徒,長達12年之久,從此與古書畫結下不解之緣。后曾獨自營銷、代售古舊字畫。1956年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書畫的徵集、鑒定和研究工作,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古書畫鑒定家。歷任國家歷史文物咨議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是我國文物博物館界首批獲得國務院批准享有特殊津貼的專家之一。
劉九庵初名久安,1915年農曆一月二十六日生於河北省冀縣城關鎮大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劉九庵家境貧寒,三歲時喪母,由祖母撫育成人,八歲起在本村小學讀孔孟四書和國文常識。當時,劉九庵的二叔劉右章在北京琉璃廠吉珍齋,每逢回家時,常給他講些書畫方面的掌故和傳奇故事,這些引起他無比的興趣,他很想學習書畫知識,尤其是如何辨別書畫真偽。孩提時代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4歲時,劉九庵由吉珍齋古玩店韓輯五介紹來京到琉璃廠悅古齋字畫店當學徒。當學徒非常辛苦,很不容易,只有幹得好的人才能被留下來。作為學徒,不僅要了解店裡的規矩,而且要眼裡有活兒。回想當年的艱辛,劉九庵說他三年沒有嘗過坐的滋味,即使經理在裡間,他在外屋也是不敢坐的。做學徒時,劉九庵勤奮好學,處處留心,店裡買進賣出文物時,他就留意聽人家怎麼講,是真還是偽,時常向店裡的夥計和老先生請教,邊問邊學,等到晚上其他人都睡下了,他再點上煤油燈,蓋上紙罩查書做筆記。
劉九庵在悅古齋幹了12年,26歲時“出號”,開始自己經營。當時手中僅有十幾元錢,別無其他資本,但憑著誠實可靠的信譽,從各家畫店取書畫賣,賣出以後再行付款,賣不了原物璧回。在經營書畫時,劉九庵非常注意向同行學習,博採各家之長。在西琉璃廠萬源夾道十四號居住時,與其他五家個體書畫經營者住在一起,一周總要聚會兩三次,共同討論遇到的問題,互相觀摩所收藏的東西,還各自從一些收藏家借些字畫,一周辦一次展覽。豐富的生活經歷使他日臻成熟,逐步成為一名非常有眼力的書畫鑒定家。
劉先生從事古書畫鑒定、研究工作70餘年,成就斐然,貢獻突出:他曾兩度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中國古書畫鑒定組”,赴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文物收藏單位,鑒別、鑒定古書畫累計6萬餘件。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古代書畫目錄》兩部大型專著中,融匯了他潛心研究的成果和鑒定結論,足資後人汲取。他在清理、鑒別故宮博物院藏數萬通的明清尺牘中,發現了大量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信札。還在已被劃為非文物的字畫中,發現了宋人《柳節群盲圖》、元顏輝《山水》軸、元趙孟頫《行書五言詩》軸等國家一級文物,為國家挽救了珍貴文物,避免了重大損失,體現了老一代文物工作者恪盡職守的高尚品質。70年代后,他數次遠赴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在國內外文物博物館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劉先生好學敏求,治學嚴謹,考證精微。所見字畫勤於筆記,又善於總結。在書畫和明清人書札的鑒定上有獨到之處:既熟悉“小名頭”的書畫,又能從細微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撰寫並發表了重要的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記八大山人書畫中的幾個問題》、《再記八大山人書畫中的幾個問題》、《王寵書法作品的辨偽》、《祝允明草書自詩與偽書辨析》、《金農的親筆與代筆畫考析》和《張大千偽作名人書畫》等文章,不但史料詳實,論證謹嚴,而且觀點新穎,富有創見性,為美術史基礎理論的研究增添了新內容,更是學術界不可多得的創新之作。他編著的《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一書,集其畢生鑒定經驗之大成,雖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勘誤、增補而成,卻有重大突破,該書彙集了作者親自過目和審慎鑒別的大量實物資料,是美術史研究和書畫鑒定研究方面的重要參考文獻。劉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書畫鑒別圖錄》一書,也是採用了大量實物資料,剖析書畫做偽的方方面面,頗具特色,是他提高和發展傳統鑒定經驗的又一部力作。
為人劉先生向以克己為宗旨,將自己收藏多年的珍貴書畫,如明徐渭《墨花圖》卷、清鄧石如《隸書屏》等百餘件,分別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河南新鄉博物館。在他臨終前還囑託親屬,將某拍賣公司因遺失向他所借的文物而賠償的15萬元全部捐助家鄉的希望工程,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劉先生還以提攜晚輩為己任,曾出任國家文物局委託碩士生導師。他還以極大的熱情組織了《全國古書畫贗品展》和“書畫鑒定研討班”,傳授古書畫鑒定的奧秘,使許多中青年人受益匪淺。
一生劉九庵先生的一生,以誠信為本,審慎修身、治學,嚴於律己,寬厚待人,贏得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尊敬,表現出一位資深專家的大度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