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腸衣
豬小腸加工后的半透明薄膜
豬宰后的新鮮小腸,經加工除去腸內外的各種不需要的組織,剩下一層堅韌半透明的薄膜,稱為腸衣。豬腸衣皮質堅韌、滑潤、柔軟,有彈性,是灌制各種香腸的好材料,還可加工成腸線,用於製造運動器具、樂器和外科手術用線等。
臘腸
豬腸衣屬於食品範疇,用於灌制香腸供人們食用,所以出口腸衣加工的企業必須遵守國家商檢局發布的《出口腸衣加工企業註冊衛生規範》的規定,使其加工衛生條件符合要求。加工採用的原料應來自安全非疫區並經獸醫宰前、宰后檢驗健康無病的牲畜。在收購豬原腸時,主要應掌握四點:
生豬
二是豬小腸必須兩端完整,大小頭齊全,不帶破損,不沾泥沙與雜物,每根長度在14 m以上;
四是收購來的豬小腸,既不能放在金屬容器內,也不能幹堆在一起,應浸漂於清水之中。
在生豬屠宰后及時取出內臟,將小腸的一頭割斷,在其未冷卻之前及時扯腸,以一手抓住小腸,另一手將連在小腸上的豬油捏住,慢慢地將小腸往下扯,使豬油與小腸分離,要求不破不斷,全腸完整。油、腸分離后,小腸尚有一定溫度,不能堆積,必須立即將小腸的內容物捋凈,但用勁不能太猛,以免拉斷。將腸內容物捋出后,隨即將小腸用溫水灌洗,以免小腸內的臟物腐蝕腸壁,影響腸衣品質。
將已經灌洗乾淨的小腸再次灌入清水,並將小腸一圈一圈地卷在一根細木棍上,然後將木棍擱在較大的水缸上,將水缸盛滿水,這樣小腸可垂直浸沒在水中。浸泡過程中,可手提木棍上下垂直抖動,目的是使組織鬆軟,以便刮制;浸泡時間應根據氣候、腸質等具體情況掌握,但不能過長,防止發酵。春、夏、秋季泡1 天即可,冬天要泡1天以上,最多不能超過3 天,同時要堅持每天換水。
豬小腸
刮時持刀應平穩均勻,用力不得過重或過輕;難刮之處不應強刮,應反覆輕刮,以免將腸壁刮破刮傷。必要時可用刀背在難刮之處輕敲,使該部分組織變軟后再刮。刮腸的台板面必須平滑、堅硬,無節疤。在刮制時,要用水沖、灌、漂,把油脂、血色素等排盡。遇有腸衣破眼部位應將其割斷並切齊。最後再將小腸凈洗一次。
配扎腸把時一般掌握在10 副豬小腸加工1 把腸衣半成品,要根據外貿部門對豬腸衣的規格要求,精心量碼、搭配,量碼應以腸衣的自然形狀為準,不可繃緊量尺。
灌水檢查
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腸衣可分為鹽漬腸衣和干制腸衣。用腸衣專用鹽腌制的腸衣稱為鹽漬腸衣;而用自然光或烘房等將腸衣脫水乾燥、殺菌的腸衣稱為干制腸衣。鹽漬腸衣的加工相對較容易,但鹽漬腸衣的包裝、保管、儲存和運輸難度較大。干制腸衣的包裝、保管、儲存和運輸難度較小,但干制腸衣銷路較窄。
鹽漬腸衣
干制腸衣
洗凈后的腸衣,用氣泵吹氣,使腸衣膨脹。置於清水中,檢查腸衣有無漏洞,最後掛在通風處晾乾。乾燥后在腸衣一頭用針刺孔使空氣排出,再均勻地噴上水,用手工或壓腸機將腸衣壓扁,包紮成把。加工后的腸衣應經常檢查,防止變質。
由於鹽漬腸衣與干制腸衣的性質不同,其包裝也不相同。鹽漬腸衣採用無毒塑料桶,內襯塑料袋。必須堅固耐用,符合食品衛生要求,裝桶時須充分撒布腸衣專用鹽,並灌滿飽和鹽滷。干制腸衣採用麻布包裝,內襯牛皮紙和無毒塑料薄膜,縫合處必須密合,包內撒布胡椒粉。
腸衣桶
腸衣屬易腐敗變質商品,為了保證腸衣品質,安全運到目的地,運輸過程中應切實注意不要受熱,在車站、碼頭候裝時須選擇陰涼通風、清潔的地方,必須避免日晒、雨淋。火車運輸要求帶棚,輪船運輸須置於通風陰涼的水平線下,並遠離熱源。
成品腸衣應該薄而透明,無破損,色淡黃,無異味,量碼、分級后符合規定的要求。半成品腸衣色澤分為五種:“上三色”為白色、乳白色、淡粉紅色,“下兩色”為黃白色、灰白色,以“上三色”品質為佳。
豬腸衣
2009年12月29日《長江商報》發表題為《業內人士曝臘腸腸肉和腸衣貓膩 豬肉摻牛肉香料》的文章:“豬肉摻入牛肉香料灌成‘牛肉臘腸’,然後賺取差價;臘腸走俏,用人造腸衣甚至雞、鴨腸衣替代。有業內人士說出了臘腸腸衣的小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