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雲
王壽雲
王壽雲,軍事系統工程專家,中國作戰模擬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38年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王壽雲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方面比較活躍,一是學術秘書工作;二是武器裝備規劃計劃領導組織;三是國防系統分析研究。他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他主要研究領域和成果:規劃計劃方針政策和系統工程指導思想。長期從事國防科技研究和工程管理工作,對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理論和方法論,有較深入的研究,對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徠壽雲,1938年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中學時期開始接受進步思想教育,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過宣傳隊、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活動。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大學期間,學習刻苦,成績突出。1960年4月提前畢業,擇優選拔到到國防部航空委員會第五研究院工作,該院第一任院長是火箭導彈專家錢學森。王壽雲懷著對國防事業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身於這一壯麗的事業。1965年任錢學森的秘書。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綜合計劃部規劃計劃局副局長。1985年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軍職常委兼副秘書長、1993年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委兼秘書長。1994年到國防大學國防系學習。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兼職教授。1997年12月因車禍為公犧牲。
1938年 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
1956年 北京大學數學系學習。1960年4月提前畢業。
1960年 國防部航空委員會第五研究院。
1965年 任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秘書。
1982年 任國防科工委綜合計劃部規劃計劃局副局長。
1985年 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軍職常委兼副秘書長。
1990年 授予少將軍銜,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1993年 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正軍職常委兼秘書長。
1994年 國防大學國防系學習。
1997年12月 因車禍為公犧牲。
《現代作戰模擬》
1 錢學森,許國志,王壽雲。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文匯報,1978年9月27日。
2 王壽雲,現代作戰模擬,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1984。
3 王壽雲,作戰模擬方法學,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1988)。
4 王壽雲,國防系統分析的綜合集成,國防科工委科技委,1993年年會論文集。
5 王壽雲,新時期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國防現代化發展戰略系列講座,第七講1990。
6 王壽雲,迎接軍事革命的挑戰,軍事系統工程,1994年3期。
7 王壽雲,科學與經驗相結合的國防系統分析。1997年在國防大學的演講。
王壽雲的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可分為三類:一是學術秘書工作;二是武器裝備規劃計劃領導組織;三是國防系統分析研究。他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他主要研究領域和成果:規劃計劃方針政策和系統工程指導思想。
作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秘書,在這一崗位上長達17 年,主要是協助錢先生進行科學研究。他工作勤奮,認真負責,作風嚴謹、細緻,有高度的事業心。他刻苦鑽研,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與錢學森先生等合作完成了《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軍事系統工程》、《系統工程與科學管理專集》、《論系統工程》等論著。作為主要負責人,他完成了《系統工程名詞淺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計算機作戰模擬的科學技術》等論著。王壽雲堅持把系統工程理論運用於軍事學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開拓這一領域、造詣深厚、站得高看得遠的學術帶頭人。1978年,許國志先生提出要開展系統工程研究,創立系統工程學會、辦系統工程雜誌、在大學里開辦系統工程系。錢學森和王壽雲非常讚許這一方向。具體的組織和學術道路,王壽雲出了不少好主意。開展計算機作戰模擬,為武器裝備論證服務,就是他的主張。這一方向的意義、科學性和正確性,已為軍事系統工程、軍事運籌學和國防系統分析20年的實踐所證明。
1982年,王壽雲任國防科工委綜合計劃部規劃局副局長后,積極參與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規劃計劃方面的領導工作。他積極貫徹軍委縮短戰線、突出重點的方針,和其它同志一起,具體組織了對戰略武器發展規劃的全面調整,參與了“七五”計劃的編製工作。他作風紮實,經常深入工廠、研究所調查研究,從戰略發展高度和改革的要求思考問題。他參與了1984年國務院“新技術革命與中國對策研究”,為中國新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85年11月,他到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工作,先後任副軍、正軍職常委兼副秘書長、秘書長,負責科技委日常工作的組織實施、協調、落實,也是中國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新技術革命對策研究和有關裝備論證研究的參與者、組織者。他參與指導了“863”高技術研究和國防科技預先研究工作,他充分發揮了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豐富的優勢,尤其是在系統工程方面的專業特長,表現出極強的技術管理與組織才華、深厚的學術造詣和淵博的知識。其間,他參與完成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國防部分),該綱要成為中國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工作的一份綱領性文件,為規劃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技術研究與發展道路,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作為總體設計者和第一作者,完成了一系列有關中國國防科技戰略研究報告及論述。這些研究成果對於中國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研究與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推進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武器裝備規劃計劃組織領導工作中,他非常重視運用系統方法,重視發展戰略頂層設計。1993年,他領導和組織了武器裝備體系概念、構成和評價方法的研究工作。在這一研究中,提出武器裝備體系是由功能上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各種武器裝備系統組成的更高層次系統,各組成部分間的耦合沒有武器裝備系統那樣緊密。因此,高技術局部戰爭中,雙方作戰體系對抗的重要方面是雙方武器裝備體系的對抗。
王壽雲在參謀、秘書、領導工作之餘,他本人一直進行著科學研究。在“決策科學方法的發展”論文中,論證研究了作戰指揮科學決策方法的表現:信息—決策體系的科學化,參謀“D決策體制的科學化,決策方法的定量化。運籌學是“為領導機關對其控制下的事務活動作出決策提供定量根據的科學方法。”這一定量決策科學的出現,把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職業科學家和工程師組織到軍事決策過程中,則是參謀概念的第二個劃時代的發展。相應地,王壽雲非常贊同並積極宣傳錢學森提出的“建立國民經濟總體設計部”思想。這是把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有機地組織在這個國民經濟總體設計部中,共同設計出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通信、能源、教育、科技、人口、國防以及人民生活在內的國民經濟建設的最優方案,供國家領導機構決策參考。
在“新時期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方針研究”中,王壽雲率先提出包括國家戰略、國防戰略的國防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思想,以及國防科技發展任務、模式和方針政策。指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既從屬於經濟、科技、國防、政治、社會協調統一發展的國家戰略,又從屬於作戰理論、武器裝備、部隊結構、部隊訓練協調統一發展的軍事戰略,和包含軍事力量戰略、戰役、戰爭藝術層次的作戰戰略。
王壽雲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提出了“科學定量與經驗結合”的觀點,指出“處理作戰模擬的定量方法,是科學理論、經驗和專家判斷力的結合”的定量方法學,只是半經驗半理論性的。定性的方法與定量方法結合起來,最後定量。這樣的系統定量分析方法學是建模者判斷力的增強與擴充,是很重要的。輔助決策的計算機作戰模擬,是科學、經驗和判斷力的結合。經驗性假定(猜想或判斷),是作戰模擬的出發點。對戰鬥過程的了解,可以形成一種假設,即關於戰鬥過程某些個體組成因素之間內在關係用數學形式表示的一種猜想,作為邏輯推演的前提,這是一種“數量表示的判斷”,它為我們提供了處理非常複雜的作戰模擬問題的一種思路。建模者好的判斷力提供唯一的引導。作戰模擬模型具有內在的判斷性質。它所產生的結果,是對方向性趨勢的洞察,是對人的判斷力的一種擴充,而非一種替代。作戰模擬模型的假設常常是原來未經嚴格證明的。模型核實,就是用實驗性的或經驗性的證據對所要求的假設進行檢驗的過程。
用來定義模型的前提,並不簡單是數學的前提,它們也是關於客觀現實行為的假設。模型輸出的可信度依賴於兩點:(1)數學分析內部邏輯的正確性;(2)模型與現實問題之間聯繫的經驗正確性。處理那些遵從充分了解並被確認了的科學規律的系統時,經驗的確實性,是由這樣一個事實來保證的:所用的模型代表了這些被確認了的客觀規律(或過程)。除此以外的其他情況,處理用來替代現實問題的模型時,其正確性必須經過過程的統計實驗和長期經驗來演示。如果這些數學的經和驗的正確性被滿足,那麼從基於嚴格邏輯和客觀事實的意義上說,所獲得的結論就是客觀的。按照純粹推理和邏輯來發展的作戰模擬模型,是智力推演而非實驗模型,被用於分析目的,是為管理者只能提供方向性趨勢的洞察力,增加對系統的了解,提出了數據收集的指南。
經驗研究,對於增加國防系統分析的科學基礎和客觀性是必不可少的。迄今為止,人們對損傷率、瓦解點、壓制、協同以及戰鬥區域前緣(FEBA)的運動等等基本戰鬥現象的認識,是不充分的。用於國防系統分析的大多數有著戰鬥基本現象的數據,還依賴於不可靠的經驗理論基礎。統一組織的歷史研究和野戰實驗,對於建設更豐富更健全的經驗基礎,有著基本的重要性。
王壽雲另一重要思想是系統和定性定量綜合集成。特別表現為關於國防系統分析的論述。
國防系統分析模型的實質是:提供一個共同的框架,能夠把科學和決策的眾多分屬領域的專家判斷綜合起來,用以增強和擴充決策者的判斷力。如果要把這種模型公開地應用於國防決策,使與決策有關的部門能對假設進行富有意義的評審或提出異議,那麼,就有必要在決策中應用連貫一致的模型(或模型系列)。當國防決策集中研究整個國防力量綜合需求和軍種間的折衷問題時,各軍種使用不同的模型、假設、數據和不同的軍事專門知識來擬制各自的要求。在現有結構下,不存在調和這些差異的分析手段。出路在於,發展一種連貫一致的模型、假設和數據分析框架。這種框架會促進把科學和有關各軍種最出色的判斷合成一體。
層次結構模型途徑,是為建立連貫一致的分析框架所作的一種努力。這種層次結構模型用來代表戰鬥的離散層次,從小部隊遭遇戰直到戰區級衝突。在低層次和高層次模型之間,武器系統交通的表示是連貫的、一致的。在每一層次,更為詳盡的下級模型的輸出,成為緊聯著的上級模型的輸入。
錢學森在1989年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將專家群體、數據和各種信息同計算機模擬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各種學科的理論和人的經驗同知識結合起來,發揮綜合系統的整體優勢去解決問題。錢學森在1992年進而提出了這一科學方法的應用形式,即聚諸方面成功經驗的匯總,建設“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研討廳”。採用以上各節所述的建築材料,可以說明建設這種研討廳的可行性。
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具有科學與經驗相結合的本質,人們可能運用一種結合民主集中制傳統的規範形式,去尋求科學與經驗相結合的解答。按分佈交互網路和層次結構建設研討廳,就成為一種具有縱深層次、橫向分佈、交互作用的矩陣式的研討廳體系。運用這樣的研討廳體系,實現國防系統分析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具有非常實用的意義。
科學與經驗相結合、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論現代表達形式,指出了中國國防系統分析方法發展的方向,也指出了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系統分析方法的發展方向。這是系統方法論的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這種綜合集成方法論,完全反映了王壽雲治學態度、觀點和主張。這對於系統工程、國防系統分析的發展和實踐,具有指導性和預見性。
王壽雲的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中國航天基金榮譽獎1項和中國工程院第二屆中國工程科技獎(1998 年頒獎)。先後發表論文幾十篇、論著多部,很多論文收錄在其逝世后編輯的論文集《軍事系統工程的理論與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