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程師學院
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複合交叉培養的特色學院
浙江工程師學院,即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浙江工程師學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依託浙大多學科綜合及強大的工科基礎、政產學研及國際合作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推進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造就更多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圍繞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需要,突出“複合交叉、名校合作、政府支持、校企協同”的辦學特色進行辦學。在教育部,省、市、區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於2016年9月12日正式揭牌成立。省委書記夏寶龍表示:“建設浙江工程師學院是順應時代需求、社會需求、企業需求的重大創舉。”
2016年,浙江工程師學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項目,即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改擴建項目(浙江工程師學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被列入浙江省“十三五”重大建設規劃、浙江省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2017年被納入杭州市擴大有效投資推進重點項目實施計劃,2018年被列入貫徹全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行動計劃,是浙江大學參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的一大舉措。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抗戰期間,浙大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七年,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兄弟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留在杭州的主體部分被分為多所單科性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浙江大學,邁上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在一百一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浙江大學始終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社會發展、弘揚先進文化為己任,逐漸形成了以“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

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
工程教育創新崗教師
姓名 | 職稱 | 姓名 | 職稱 |
楊家強 | 教授 | 孫軼琳 | 副教授 |
鍾崴 | 教授 | 林曉青 | 副教授 |
丁勇 | 教授 | 胡松鈺 | 副教授 |
錢超 | 教授 | 劉少俊 | 副教授 |
張健 | 副教授 | 孫安玉 | 副教授 |
周晶 | 副教授 | 顧復 | 副教授 |
陳燕虎 | 副教授 | 朱秋國 | 助理研究員 |
屈萬園 | 副教授 | 吳昂鍵 | 助理研究員 |
申永剛 | 副教授 | 周永智 | 助理研究員 |
馬弘 | 副教授 |
實驗技術教師
姓名 | 職稱 | 姓名 | 職稱 |
沈劍峰 | 高級工程師 | 賈寧波 | 工程師 |
王向前 | 助理研究員 | 朱辰 | 工程師 |
魏兵 | 實驗師 | 黃毅方 | 工程師 |
劉冬 | 實驗師 | 邵新光 | 工程師 |
王琳 | 工程師 | 高健 | 實驗師 |
兼職兼任教師
姓名 | 職稱 | 姓名 | 職稱 |
毛光烈 | 兼職教授 | 劉榮 | 兼職研究員 |
胡仲明 | 兼職教授 | 李偉 | 兼職研究員 |
JongseongLim | 兼職教授 | 楊愛喜 | 兼職研究員 |
陶俐言 | 兼職教授 | 楊和平 | 兼職研究員 |
伍鵬 | 兼職教授 | 孫凱紅 | 兼職專家 |
孔劍 | 兼職教授 | 李丹青 | 兼任教授 |
周躍進 | 兼職教授 | 楊磊 | 兼任副教授 |
趙朝義 | 兼職教授 | 付永吉 | 兼職專家 |
聚焦鑄魂育人,以校企合作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質量。推動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交叉培養深度融合,創新研究生全員育人培養模式。校內外協同打造研究生教育共同體,探索“校內導師+行業導師”雙導師制,引育跨專業導師團隊,建立導師培養質量表徵指數,引入“五好”導學團隊評選機制,聘請世界500強的行業領袖擔任導師。重點打造研究生“課程思政”典型,以教學名師為主體培育《工程倫理》等產教融合的示範樣板課程,建立涵蓋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思政教育體系。邀請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等重大工程的總設計師參與協同育人,大力提升研究生的家國情懷。打造本土化與國際化一體的高端實踐育人平台,延續20多年研究生掛職鍛煉傳統,啟動“致遠”海外實踐計劃,建設近200個海內外實踐培養基地,每年有1000多名研究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加4—6周的社會實踐。
服務國家急需,在推進重大攻關任務和開放辦學實踐中提升研究生素質能力。主動對接創新範式轉型,以前瞻創新保障優先教育。堅持在承擔國家戰略任務中培育研究生創新素養,推動研究生資源向重大項目傾斜,著力在集成攻關實踐中解決交叉複合培養等難題。“十二五”以來,作為牽頭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40項,建設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創新平台,在清潔能源、盾構裝備、工業控制、傳染病防治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堅持在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中優化研究生培養布局,推動研究生教育與學校事業發展同向同行,引導研究生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服務雄安新區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高起點建設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等平台,建立包括9個工業技術研究院、98個技術轉移中心在內的高端成果轉化網路,創建大江東航空製造高端裝備研究中心、溫州研究院等產業化基地。堅持在加快開放辦學中造就一流研究生,與相關企業開展“網際網路智能技術”工程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項目,聯合培育交叉複合型工程博士;與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頂尖工程院校開展“3+2”等聯培項目,其中中法雙碩士項目已聯合培養4屆共49名高水平的工程研究生。
深化體制改革,試點建設工程師學院產教融合“特區”。紮實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師學院。對接未來產業探索項目制育人模式,以數字經濟等產業發展前沿為導向,圍繞汽車工程及其智能化、移動智慧物聯網等12個領域實行項目制培養方式,在寧波等地成立若干分院,有效支撐當地新葯創製等千億產業群轉型升級。校企共建高水平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推動行業專家擔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校企共同制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保證實踐教學課程佔比超過50%,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建設15門品牌課程;貫通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行業職業資格評審機制,以工程師職稱改革倒逼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
做實科教協同,打造基於創新的創業教育品牌。推進學科、科研、人才一體化,加快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創業教育特色,率先提出基於創新的創業教育理念,設立國內首個創業管理博士點,湧現以首屆高校教師傑出教學獎為代表的創業教育典型,創業教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以研究生為負責人的創業團隊獲兩屆“網際網路+”大賽總冠軍。以全鏈條創業服務支撐師生開展產教融合,完善師生創業政策保障體系,成立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依託紫金眾創小鎮、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產學研平台,幫助師生打通學科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提升原始創新到產業應用的轉化成效。推進學生創業與校友創業聯動,探索“浙大+校友+新經濟”創業模式,成立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等生態社區,連續舉辦5屆全球性校友創業大賽,引導和推動在校研究生在校友創業實踐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綜合事務部:內設綜合辦公室、組織人事辦公室和對外聯絡辦公室;
教學事務部:內設學生事務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工程創新與實訓辦公室和培訓辦公室;
總務部:內設基本建設辦公室、後勤服務辦公室和安全保衛辦公室。
學院建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校址,其中在北校區147.5畝的發展用地上新建辦學設施,作為工程師學院相對完整的辦學空間,同時與城市學院共享辦學資源,逐步實現整體融合,形成本科、碩士、博士等學位層次齊全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改擴建項目(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
寧波市是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也是國家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經浙江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協商一致,決定建設浙江大學寧波校區,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寧波分院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分院已於2017年開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作為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的重要議題,浙江大學與衢州市合作共建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和衢州研究院協議正式簽定。此舉為紀念“八八戰略”和“山海協作”工程實施15周年增添了靚麗的一筆。
為實現浙江大學和衢州市校地雙方優勢資源有效對接,服務衢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造就更多高層次工程科技人オ,同時促進浙江大學“雙流”建設,2018年校地合作共建了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和衢州研究院。
2017年11月8日,浙江大學與台州市人民政府在紫金港校區簽署《加快推進浙江大學台州研究院建設協議書》。
根據協議,台州市政府將加大對台州研究院的經費投入,完成研究院、孵化園、人才培養中心、中試基地及眾創平台等“一院一園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浙江大學將加快籌建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浙江工程師學院)台州分院並啟動招生;浙江大學與台州市政府還將共建台州市智能製造研究中心。
在2016年起步招生階段,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招收300名工程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培養對象。自招生簡章發布至網上報名結束的兩周時間,報考考生共計1561人,考生中91%來自工程實踐一線與人才管理崗位,6%來自科研院所。經過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與嚴格面試選拔,錄取工程碩士215名,工程管理碩士85名,招錄比為5比1。
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初步規劃研究生層次工程師培養規模2017年達到1000人,2020年達到3000人,同時面向社會和企業年培訓一線各類工程技術人才1萬人次以上。
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工程科技人才和國際精英工程師,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創新國際化培養模式,堅持“高層次、高素質、國際化”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自學院籌建以來,浙江大學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等著名工程師院校合作不斷深化。今年3月,浙江大學代表團先後赴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等5所世界工程領域的著名院校訪問,推進浙大與上述院校合作與交流。
2016年9月4日,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巴黎高科國立高等電信學院、巴黎高科國立高等科技學院3所法國著名工程學科院校聯合開展的“創新創業管理雙碩士培養”項目在杭簽約。2017年9月,從2016級研究生中選拔出來的第一期11名學生,將赴法參加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及企業實踐。
職務 | 名單 |
院長 | 包剛 |
黨委書記,副院長 | 陳豐秋 |
常務副院長 | 韋巍 |
副院長(兼) | 卜佳俊 |
副院長 | 李磊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沈哲 |
副院長,黨委委員 | 趙張耀 |
副院長,黨委委員 | 王征 |
副院長 | 徐翔 |
副院長 | 史治國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吳健 | 黨工委常務副書記、副院長 | 2017.12-2020.7 |
王家平 | 常務副院長 | 2016.7-2017.12 |
王瑞飛 | 黨工委副書記 | 2016.7-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