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火絨草

藥物

松毛火絨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松毛火絨草Leontopodium andersonii C.B.Clarke的幼苗。分佈於貴州西部及中部,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常用於癰疽瘡瘍,跌打損傷,蟲蛇咬傷。

入葯部位


幼苗。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主治


癰疽瘡瘍,跌打損傷,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上端有花莖,多少平卧,長達15cm,具有頂生密集纓狀葉叢的根出條,在下一年又生長根出條和花莖。花莖直立,高18-70cm,堅挺,下部木質宿存,不分枝或上部有傘房狀花序枝,下部稀有不育的短枝,被平伏的絹狀蛛絲毛,上部常被近黃色棉狀茸毛,全部有密集或上部有疏生的葉,節間除上部外長2-5mm。葉狹線形,長10-40mm,寬1-2.8mm,先端有細長尖頭,基部稍狹,邊緣反卷,上面有蛛絲狀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茸毛,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宿存;根出條常被長柔毛。苞葉多數,與上部葉等長或較長,卵圓狀披針形,寬達4mm,先端尖,兩面被白色或干后黃色的厚茸毛,先端常近無毛,較花序長2-3倍,開展成徑為2.5-7cm的苞葉群,有時成分散的復苞葉群。頭狀花序,徑4-6mm,常10-40個密集;總苞被白色厚茸毛;總苞片約3層,先端無毛,尖或稍鈍;小花異型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3.5mm;雄花花冠狹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長鋸齒;雌花冠毛細,有微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花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00m的乾燥草坡、開曠草地、針葉林下和丘陵頂部。分佈於貴州西部及中部,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部。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幼苗:有清熱解毒的功能。”

附註


本種哈尼族用全株治療濕熱黃疸,嫩葉治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