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落繡鞋

越劇神話劇

越劇神話劇。弘英、張步虹、靖一1960年根據陳燙整理本改編。

寫宋熙寧年間,勇平王高斌之女高藹霞為黑妖蟒攝去。獵人石義見義勇為,冒死入黑洞滅妖,救出高藹霞。

作品內容


石義義兄王恩得知王府尋找郡主,也假意趕去滅妖。俟高藹霞出洞后,即將洞口堵死,再去冒功騙賞。石義在洞中被白兔仙子所救,但在回家途中,又被王恩騙去藹霞所贈珠寶后推下山崖。石義又為白兔仙子救治。王恩被招為郡馬。正當王府為藹霞完婚時,石義趕到。經藹霞親自盤問,認出石義乃救命恩人,結為百年之好。王恩被送官究辦。
此劇1960年12月由天津市越劇團演出,林健、張文導演,嚴榮政,王綠楓作曲。筱少卿飾石義,陳佩君飾王恩,黃秀英飾高藹霞,周素豹飾黑蟒妖,謝素雲飾白兔仙子,邢湘麟飾高斌,章鹿娟飾石母,筱艷芳飾高夫人,丁漢君飾春蘭,高克勤飾劉四,高志平飾張翁,夏月仙飾夏蓮,筱瑞娟飾門官,許小萍,張桂香,,朱鹿華,周佩英飾校尉,陳琴珍,楊小蓉飾家人。1961年,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越劇藝術影片在全國放映。香港藝聲唱片公司為該劇錄製了盒式磁帶。
1962年,方海如、吳兆千、俞德豐根據傳統戲改編此劇,由男女合演的浙江越劇二團演出。方海如、郭兵導演,周大風作曲,南式仁舞美設計。何賢芬飾石義,張蓉樺飾高藹霞,吳兆千飾王恩,翁加卜飾九頭鳥。1980年重演。何賢芬、周正飾石義,張蓉樺、徐惠娥、李勇勇飾藹霞,董榮富、陳信華飾王恩,俞仁海、胡玉觀先後飾九頭鳥,前後演出達400餘場。“除妖”一場有精彩武打,並使用小型機關布景,出現飛人的藝術處理,很受觀眾歡迎,在杭州劇院連滿40餘場。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剛攜子媳觀看演出后,首次邀請二團與浙江的越劇赴港演出,由此引起浙江領導的重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20世紀90年代由嵊縣越劇團演出后製成盒帶。

演職人員介紹


陳佩君

女,一級演員。浙江寧波人,192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1938年拜男班藝人筱月紅為師,工旦角。1941年轉入鴻興舞台科班習藝,改學小生。1943年出科。1944年參加丹桂劇團。1947年進玉蘭劇團。1948年加入雲華劇團。1951年參加新新劇團,擔任頭肩小生,初次隨團到天津演出,受到觀眾歡迎。1952年受越新劇團聘請,重赴天津演出。期間應文化部藝術局之邀進入首都,演出了《信陵公子》、《寶蓮燈》、《梁祝》等劇,賣座連滿一月,受到梅蘭芳荀慧生的鼓勵。1954年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二團,1956年調入上海越劇院一團。1958年支援天津市越劇團,擔任主要演員。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排演的《文成公主》中扮演了祿東贊一角,其水袖功、靴子功廣受讚揚。1960年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1961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越劇藝術影片《雲中落繡鞋》中飾演王恩。1963年起,任學員隊隊長兼教師、導演。1987年劇團撤銷后調入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任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筱少卿

女,一級演員。原名范月娥。浙江嵊縣人,1924年12月出生。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34年進嵊縣後山新新群英舞台學戲,工小生,業師為竺基煥。科班學藝帶演出6年後,進入尹桂芳領銜演出的戲班,任二肩小生達3年。1945年在上海、寧波等地挑班主演。1946年冬至1949年春在滬組織少卿越劇團,先後與魏銀鳳、裘愛花、李慧琴、許瑞春、魏梅照等合作,演出於芷江、虹口、萬國等戲院。1949年7月~9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第一屆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1950年春,加入“上海聯合女子越劇團”到天津演出,從此落戶津門。1953年劇團更名為天津市越劇團,她出任團長,並掛頭牌小生。1986年劇團撤銷后擔任天津市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她扮相俊美,嗓音清亮,唱腔剛柔兼備,演戲能文能武。在扮演《文成公主》松贊干布一角時,唱腔上運用〔囂板〕和紹興大板腔調,表演上運用了趟馬、劈叉、翻滾等身段動作,生動地表現出少數民族粗獷、剽悍、威猛、英俊的人物形象。在天津越劇團主演過幾十部戲。扮演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西廂記》中的張生、《孟麗君》中的皇甫少華、《梁祝》中的梁山伯、《文成公主》中的松贊干布、《雲中落繡鞋》中的石義等主要角色。1954年、1959年、1960年由其領銜主演的《紅樓夢》、《孟麗君》、《文成公主》先後進京演出,受到中央領導和專家的讚賞和觀眾的熱烈歡迎,產生轟動效應。在演出《孟麗君》時,還受到周總理的上台接見。1960年春《文成公主》到上海演出,亦受到上海文藝界的好評,全劇被中國唱片社灌成唱片發行。《雲中落繡鞋》則於1961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越劇藝術片在全國放映,並由香港藝聲唱片公司製成盒式音帶發行。1954年在天津市戲曲匯演中,飾演《梁祝》中的梁山伯獲表演一等獎。1960年當選為天津市先進工作者。曾任天津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屆政協委員和天津市文聯委員、劇協理事。

邢湘麟

(1917~2009)女,一級演員。浙江嵊縣長樂鎮太平鄉沃基村人,2009年2月10日凌晨6時許,天津市越劇團頭肩老生——資深越劇藝術家邢湘麟以92歲高齡去世。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生前居於天津。1917年10月,出生越劇故鄉——浙江嵊州。1930年進嵊縣沃基霓裳仙雲科班學戲三年,工老生。
1933年出科后,在杭州與邢竹琴、金香鳳演出。1934年她加入了越新舞台,與越劇皇后姚水娟同台演出。1938年8月起,在上海更新舞台參加四班聯合義演,先後與趙瑞花、竺素娥、李艷芳、邢竹琴、尹桂芳、等著名演員搭班,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演出,演出於老閘、通商、天香、南洋等戲院,尤其在寧波走紅,頭肩老生。1940年9月,加入姚水娟領銜的越華劇團為頭肩老生,演出於皇后戲院。此後,一直以頭肩老生掛牌,相繼與越劇界諸名角焦月娥、姚素珍、魏素雲、戚雅仙、毛佩卿合作,轉輾演出於滬上各越劇場子,直至1949年。她以擅演《打鑾駕》、《狸貓換太子》、《秦香蓮》等劇中的包公著稱于越劇界。1950年春,參加“上海聯合女子越劇團”赴天津演出(1953年劇團更名為天津市越劇團),就此落戶天津,常在京、津兩地演出。主演了《十五貫》、《文成公主》、《屈原》、《文天祥》、《紅樓夢》、《楊立貝》、《江姐》、《蘆盪火種》、《雲中落繡鞋》等劇目。所扮演的況鍾、唐太宗、屈原、文天祥、楊立貝、雙槍老太婆、沙奶奶等角色在觀眾中較有影響。其在《文成公主》中的唱腔,1960年被中國唱片社灌製成唱片出版。參與主演的《雲中落繡鞋》,1961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在全國放映。在1954年天津市第一屆戲曲匯演中,扮演《梁祝》中的祝公遠獲表演二等獎。1959年被評為天津市先進工作者。1986年劇團撤消后,轉任天津市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3年3月天津市越劇團在天華景戲院演出《沉香扇》。1950年4月,裘愛花夫婦以三方合作方式組織“上海聯合女子越劇團”北上天津,為越劇的“南花北移”開創了先河。約請的主要演員有筱少卿、邢湘麟等人。有南方藝苑奇葩之稱的越劇,受到北方戲迷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