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祠堂

甘肅省隴西縣城歷史遺跡

李氏祠徠堂是中國的一個姓氏祠堂,位於隴西縣城。

建設背景


據1997年7月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全世界累計
李氏祠堂
李氏祠堂
超過了一個億,為中國第一大姓。李家龍宮始建於唐初期(公元627年),又名李氏祠堂或李氏宗祠,是唐朝修建於隴西的一座李氏大宗祠。位於今隴西縣城,北關苗兒巷,因唐太宗曾御筆親書"李家龍宮”而得名。

歷史沿革


唐書世系表載:唐高祖封李世民為隴西郡王;唐太宗封李博義為隴西王、李宗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穎為南安王,均在隴西這一地域。唐貞關年間,隴西已成為絲綢南路的名城重鎮之一,商賈雲集、使者、僧侶往來,物阜民殷,經濟文化繁榮,公私倉廩,無不豐實。唐皇室奠基於隴西,唐太宗修《氏族志》,以李姓為天下姓氏之冠,並詔令天下李氏為隴西為"郡望","隴西堂"為堂號。對受封歸降的顯赫之士廣賜國姓——李姓。唐天子重視在西陲"真龍落脈"的家園隴西建立宗祠廟,光顯祖宗、威鎮遠方。並御筆親書"李家龍宮"匾額,欽准當地官員召集數千能工巧匠歷時三年零三個月苦心營造,樓閣林立,殿堂巍峨,環境肅穆,頗為壯觀。主祭堂高懸"隴西堂"金匾,堂內供奉李氏先祖聖像,以及唐高祖李淵的畫像牌位,側牆上懸著《大唐疆域圖》。李姓人士
李氏祠堂
李氏祠堂
均在此祭祀祖先。李家龍宮的修建,使昔日"渭州"隴西城日趨一日的喧赫起來,李氏的達官顯貴前來祭祖,宮廷重臣常來邊陲巡視,隴西一時成為西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滄海桑田,歷史變遷。由於戰亂、自然災害、官職遷調、貶謫、遊學、經商、避仇等多種原因,李姓人曾頻繁地遷徙,從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動,遍布世界各地,李家龍宮數度遭毀,變成了一片廢墟。至今遺址方圓一百多畝地下一片瓦礫,有的地方竟厚達十米,當地人稱為"瓦碴坡"。宋朝修復了部分建築,亦因戰火遭毀,元代建築僅保存一座。
後來由於客家人的祖先,走過了一段漫長曲折的遷徙之路,因而時時不忘祖籍"唐山"。而客家李姓對"隴西"則傾注了更多的深情。在閩、粵和台、港、澳及東南亞各國的李姓同胞,家家戶戶都有"隴西堂"的匾額,或掛在大門口,或懸於客廳,有的逢年過節供奉"隴西堂"的牌位,緬懷故土,遙祭祖先,海外李氏宗親會會址的高大建築物上都用漢字署名"隴西"二字。湖北陽新李氏宗祠有一幅植聯:"我自隴西來,駐馬東征,回首難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飛鴻南向,一聯聊寄子孫心。"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的"隴西堂"廊柱上有一幅植聯:"旋馬家聲遠,猶龍世澤長。"唐朝大詩人李白稱:"白本隴西布衣,因家於綿","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李宗仁回憶錄》第一篇"家世"中說:"相傳我們的先祖是隴西人,歷朝歷代,遷徙數千里才定居到廣西的。"
1987年,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德等二人,冒著風險毅然來到北京訪問,記
李氏祠堂
李氏祠堂
者問他:"為何來大陸採訪?"他脫口而答:"我是客家人,遠祖在隴西。我從小巷到大陸來,很想看看大陸,當了記者以後,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這一行動,代表了台灣同胞的共同心愿。之後有不少台灣、新加坡和日本等地李姓同胞千里迢迢來隴西尋根祭祖。

文化活動


長期以來,隴西人民和當地政府對李氏同胞來隴尋根祭祖伸出熱情之手、殷勤以待,積極協助,大力提供方便,省、市、縣各級領導和各界有識之士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1992年8月15日,"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
同年10月27日,又成立了"甘肅省‘隴西堂’籌建委員會"。
"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和"隴西堂"的籌建,為海內外李氏同胞架起了溝通血脈聯繫的橋樑。
研究會成立以來,已從北京、山西、陝西、蘭州等地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聘請了21名研究員。並與設在我國台灣的
李氏祠堂
李氏祠堂
世界李氏宗親會第四大宗親組織和美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的200多名知名人士取得了聯繫。向海內外13個國家和地區的87個李氏宗親組織,全國31個省市的180多個部門2000多名有關人員散發了資料。
1992年8月29日,中共隴西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修復"隴西堂"的具體事宜,確定了"因地制宜、依山附勢、隨峰就嶺、順山而建"的修復方針。在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和親切關懷下,修復"隴西堂"的宏偉藍圖已成現實。它既是天下李氏的祭祖之地,又是一處旅遊勝地。它不僅像一顆參天大樹,用那紮根於大地的根系把海內外一億多李氏族人聯繫起來,凝聚一起,而且把我省在中部地區中斷了的旅遊之路和文化之脈連接起來——西接蘭州、敦煌、東連崆峒、麥積
李徠氏兒女從遠古走到今天,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著對生活強烈的希望、企盼。
在隴西這片遠古而嶄新的土地上,到處都以春天般的生機顯示著同一種自信。
這種自信來自於承載著悠久歷史文明、充滿了濃烈現代氣息的隴西所展現的一幅
李氏祠堂
李氏祠堂
寫真回面——歷史文化積澱豐厚;特色產業潛力深厚;工業發展基礎雄厚;商貿流通得天獨厚。
李氏文化,隴西情結。李氏與隴西的淵源、繁榮與演繹,正是一部中華民族大融合、大發展和創造輝煌燦爛文明史的
縮影。研究李氏文化,探尋隴西歷史,更是在弘揚民族文化和華夏文明,全球的李氏因祖籍隴西而自豪,全世界的華人因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