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麥積區的結果 展開

麥積區

甘肅省天水市轄區

麥積區,隸屬甘肅省天水市,是天水市市轄區。地處天水市市區東部。地處東經105°25′~106°43′,北緯34°06′~34°48′之間,東西長123公里,南北最寬處50公里,最窄處不足5公里,全境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麥積區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麥積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截至2018年,麥積區轄17個鎮、3個街道,另轄一個經濟開發區,兩個高新區和三個工業區。區政府駐道北街道。麥積區常住人口為55610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麥積區之名,取“麥積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內有麥積山石窟而得名。麥積作為縣級建置,清初,沿襲明制。1985年,隨天水撤地建市,原天水縣改為北道區,2004年9月30日民政部批複更名為麥積區。2016年12月,麥積區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9月25日,麥積區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10月22日,麥積區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麥積區地區生產總值187.6億元,同比增長4.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05%;工業增加值49.6億元,同比增長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億元,同比增長7.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9億元,同口徑增長1.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9.87億元,增長4.3%;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8元,同比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8元,同比增長8.2%。

2020年4月,入選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開展的“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歷史沿革


麥積區之名,取“麥積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內有麥積山石窟而得名。麥積作為縣級建置,清初,沿襲明制。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甘肅省(康熙年間分陝西設甘肅布政使司)直隸州,隸甘肅承宣布政使司(治今蘭州市)。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秦州轄域內分設三岔廳,廳治初設三岔(今利橋鄉散岔村),不久正式建吳砦(今三岔鄉三岔鎮),轄境內東南部73村,境內其餘地方仍直屬秦州。
民國二年(1931年)2月,秦州直轄地改為天水縣,治今天水市,隸屬甘肅省隴南道(不久改稱渭川道);三岔廳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設警察分廳。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渭川道為渭川區行政公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又改為甘肅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天水縣(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天水縣放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天水縣人民政府,縣治設今天水市,隸天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轄原縣城及近郊區。
1950年2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正式行文批准設立天水市(縣級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縣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區天水郡村),天水市,天水縣俱隸甘肅省天水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1年改稱天水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天水專區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1961年12月,縣、市分設,恢復天水縣建制,縣治設今秦州區天水郡,1962年7月遷北道埠(今麥積區)。
1969年改稱天水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又改為天水地區行政公署。
1984年9月,天水市由原縣級市升為副地級市,划原天水市5個鄉,7個辦事處設置秦城區,划原天水縣馬跑泉,甘泉,麥積,二十里鋪,社棠和北道鎮設置北道區(二區均為縣級建置,時稱區公署,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其餘鄉仍組成天水縣,縣、區均隸天水市。
1985年4月,北道區撤銷,屬地仍歸天水縣。同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天水地區和天水縣,天水市升為地級市,設北道,秦城兩個縣級區。天水縣西南部17鄉劃歸秦城區(今秦州區),其餘22鄉,鎮組建北道區,治地仍設北道埠,隸甘肅省天水市。
2005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北道區更名為麥積區,仍隸甘肅省天水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麥積區地圖
麥積區地圖
天水市麥積區位於甘肅省及天水市的東南部,東接陝西省寶雞市,南鄰秦州區、兩當縣徽縣,西靠甘谷縣,北連清水縣、秦安縣。麥積區地處東經105°25′~106°43′,北緯34°06′~34°48′之間,東西長123公里,南北最寬處50公里,最窄處不足5公里,全區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天水市麥積區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最高峰天爺梁,高達3120米;最低點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區域分異明顯。東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層褶皺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質沉陷和紅、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區因受緯向構造帶的斷裂,形成渭河地塹,經第四紀河流分育和侵蝕堆積,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氣候

麥積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兆焦耳/平方米,全年無霜期170多天。

水文

麥積地跨長江、黃河流域,以秦嶺為分水嶺,嶺北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積2180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62.6%。渭河在境內長181公里,較大支流有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嶺南為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內主要支流有紅崖河、花廟河和白家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麥積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6%,林種共28科,224屬,675種,其中白皮松、粗榧、玉蘭、杜仲、白檀、鐵橡、銀杏、金錢槭等珍稀樹種分佈較多。珍稀動物牛羚大鯢獼猴金貓水獺林麝鬣羚紅腹錦雞鴛鴦等常出沒于山谷叢林間。有中藥材247種,主要有黨參、當歸、川芎天麻、大黃、茴香等。

礦產資源

麥積區礦產資源豐富,現有礦產地98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6種,主要有鉛、鋅、金、鉬、粘土石灰石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尤以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最大。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5年10月9日,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等22個鄉撤鄉改鎮的批複》(甘民復〔2015〕113號),麥積區利橋鄉、琥珀鄉改為利橋鎮、琥珀鎮。
2017年1月,麥積區五龍鄉、黨川鄉改為五龍鎮、黨川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麥積區轄3個街道、17個鎮,另轄一個經濟開發區,兩個高新區和三個工業區。區政府駐道北街道。
道北街道北道埠街道橋南街道社棠鎮甘泉鎮渭南鎮
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
麥積鎮石佛鎮利橋鎮琥珀鎮五龍鎮黨川鎮
三岔鎮馬跑泉鎮天水經濟開發區天水高新技術工業園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
天水市麥積區廿鋪工業示範區天水市麥積區東柯河工業園區天水市麥積區三陽工業示範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麥積區總人口為65萬人,其中各鄉鎮人口數據如下:
鄉鎮街道人口數量鄉鎮街道人口數量
道北街道17258人利橋鎮4902人
北道埠街道24850人黨川鎮4998人
橋南街道30226人元龍鎮20440人
社棠鎮33465人中灘鎮3.8萬人
馬跑泉鎮6.1萬東岔鎮10742人
渭南鎮43096人琥珀鎮13759人
石佛鎮42675人五龍鎮25742人
三岔鎮15421人新陽鎮3.4萬人
花牛鎮5.9萬人伯陽鎮2.45萬人
麥積鎮2.1萬人甘泉鎮4.36萬人
參考資料:
2021年6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正式發布,麥積區常住人口為556102人。

政治


區委書記成少平
區委副書記趙虎生

經濟


綜述

2018年,麥積區全年生產總值180億元,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68.3億元,同口徑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億元,增長9%。大口徑財政收入17.47億元,增長2.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9億元,增長7.27%;地方財政支出48.45億元,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80元,增長9.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0元,增長10.25%。
2021年8月27日,麥積區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第一產業

2018年,麥積區第一產業12億元,增長4.5%。實施農業重點項目113個,完成投資13.7億元。實現糧食總產17.06萬噸,完成各類營造林1.7萬畝,新建果品基地2.74萬畝,蔬菜種植16.2萬畝,新改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場12個,推廣旱作農業6.1萬畝,流轉土地5760畝,新發展龍頭企業27家、農民合作社663家、家庭農場25家。渭南盛龍和石佛九峪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使用。“麥積花椒”“麥積山花蜜”通過農業部地理標誌登記認證,麥積區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第二產業

2018年,麥積區第二產業76億元,增長4%。組織實施城鎮化重點項目54項,完成投資31.58億元。落實項目融資22.59億元,發放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4.45億元。

第三產業

2018年,麥積區第三產業92億元,增長8%。隨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創建成功,新建深度貧困村電子商務服務點39個,提升改造鎮電子商務站5個,農村地區實現電商交易額2.17億元,同比增長21.16%。培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6個、專業旅遊村11個、旅遊扶貧重點村31個、農家樂432戶,接待遊客189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7.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09%和29.76%。

文化


麥積卦台山舉行民間祭祀伏羲大典
伏羲祭祀的歷史最早可追至漢代,祭祀在春天舉行;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朝廷確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金、元兩代沿襲;明代將卦台山的祭祀日期定為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丙日,即二月三日和八月三日舉行。明嘉慶年間伏羲廟建成,官祭伏羲移至秦州城,卦台山遂成為民間祭祀伏羲的中心,祭祀日期更改為每年農曆正月十六、二月十五日兩次舉行。
麥積卦台山舉行祭祀伏羲大典
麥積卦台山舉行祭祀伏羲大典
1981年,當地群眾自發組織恢復祭祀活動,並重修廟宇。從此將農曆正月十六日、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三日(龍的誕辰日)定為祭祀日,並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隨著卦台山伏羲祭祀形式的傳承和祭祀內容的擴充,加之伏羲卦台山相互聯結的名勝古迹的修葺,卦台山祭祀活動成為海內外華夏赤子尋根祭祖的聖地。2006年5月,太昊伏羲祭祀大典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卦台山民間祭祀伏羲活動也被列為“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重要活動內容之一。

交通


麥積區是甘肅隴東南地區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隴海鐵路、G30高速公路和310國道橫貫東西,天水機場開通民航,與天津、杭州、南京、重慶、西安等城市實現直飛,境內有天水直達甘肅平涼的天平鐵路,寶雞直達蘭州的寶蘭客專進過境內,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核心區域,天平高速將於2020年完工。

社會


基礎設施

2018年,麥積區組織實施城鎮化重點項目54項,完成投資31.58億元。天潤路建成通車,新建巷改造全面完工,羲皇大道省工學院人行天橋、埠南路電力桿線入地、城區6條小巷道改造、8座橋樑加固等全面建成。打造隴昌路等示範路4條、成紀大道東路等整潔路6條、泉湖路等規範路16條,修補城區主次幹道3.2萬平方米,整修人行道3萬平方米。成功舉辦了馬跑泉公園第二屆鬱金香展和首屆菊花展,新增城市綠地22.8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4.57%。全區剩餘34個村莊規劃編製完成。
2018年,麥積區創建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7個、整潔村50個。東馬公路等5條95.75公里縣鄉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6條62.36公里“暢返不暢”道路整治全面完工,新建村組道路47.32公里,“四好農村路”創建通過省、市驗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拆除舊房11.73萬平方米,宅基地復耕1290畝。

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8年底,麥積區新建體育健身工程11個,道北群眾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成運營。東柯杜甫草堂改造完成對外開放,霍松林文化藝術陳列館主體完工,麥積電視台完成升級改造並在天水廣電網路併網播出。

環境治理

2018年,麥積區城區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率達85%,全區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減少98%,新建城區生活垃圾收集站3處;積極推進“農戶分類、村組收集、鎮(景區)轉運、市區處理”垃圾處理體系建設,為鎮村配備了一大批環衛設施,城鄉陳年垃圾得到全面清除,新增垃圾實現日產日清。
多方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建城區公廁26座,建設旅遊廁所15座;新陽、黨川、伯陽3鎮污水處理站啟動實施,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完成農村“三改一補”1.1萬戶,拆除“土小”企業30家,城區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72萬畝,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0%。渭河、藉河、葫蘆河、牛頭河等10條河流及區域內104條河溝設立“河長”603名,拆除采砂設備72台套,回填砂坑38萬方,平整河道75公里。實施重點溝渠及黑臭水體治理17.2公里。拆除違法建築146處8.96萬平方米,整治戶外廣告牌253處。

教育事業

2018年,天潤學校、啟升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橋南聯中與企業剝離,移交天潤學校聯合辦學。創建區級以上特色學校41所。建立了家庭困難學生補助基金,落實各類減免和補助資金3331.96萬元,資助學生5.03萬人次。高考二本上線1360人,上線率35.21%。

醫療衛生

2018年,麥積鎮衛生院街亭分院建成使用,完成農村婦女“兩癌”檢查2.3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07‰。
2018年,麥積區區作協、書協、美協、音協、影協組建成立,行政村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馬跑泉什字坪村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成功協辦了第二屆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麥積山論壇、第三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精心舉辦了全國山地自行車賽、龍舟賽、垂釣賽等精品體育賽事。
2018年,麥積區區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麥積區志》通過終審。

社會保障

2018年,新增城鎮就業1.46萬人,安置失業再就業人員1360人,輸轉城鄉勞動力11.15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3.43億元。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續保率97%、待遇發放率100%。改造農村危房928戶,建設保障性住房3313套29.32萬平方米,為2163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24.22萬元。
2018年,全年減貧1.32萬人,54個村實現整體脫貧。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44億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300戶,改造提升飲水工程22處、農村電網14處,建設村級幼兒園65個、標準化村衛生室11個。
組建了區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和17個鎮、道北街道分公司,落實產業到戶資金2.1億元,完成配股入股1.37億元。打造了南山15萬畝花牛蘋果等13個脫貧奔小康產業園。新發展經濟林果9264畝、規模養殖場5個,發展種植蔬菜1.53萬畝、中藥材8000畝、中蜂養殖3萬餘群。聘用村級公益性專崗服務人員和生態護林員2769名,落實報酬2663.8萬元。
新認定掛牌扶貧車間22個,吸納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7273名,組織輸轉貧困勞動力7802人次,創勞務收入2.14億元。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44億元,兌付門診、住院補償費3.28億元,兌付“三戶一孤”人員理賠資金334.7萬元。落實西青區幫扶資金3864萬元、中車集團幫扶資金250萬元,琥珀梁飲水工程等幫扶項目建成使用。積極整合726名幫扶幹部力量,組建209支駐村幫扶工作隊。

旅遊


風景名勝

綜述
麥積區是“東方藝術雕塑館”麥積山石窟所在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麥積山景區,就鑲嵌在東南部的林海群峰之中。景區內,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黃山”美譽的石門,曲溪,小隴山植物園以及凈土寺蛟龍寺等,麥積還有街亭溫泉、甘泉、馬跑泉以及新開發的中灘溫泉等。境內還有詩聖杜甫流寓秦州時的東柯草堂、國畫大師齊白石題匾的雙玉蘭堂、牧馬灘秦漢古墓葬等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麥積區還有麥積石窟、卦台山、仙人崖、石門山、凈土寺、曲溪龍園、香積山等景點。
主要景點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於秦嶺西端北側,距城區28公里。鑿於十六國後秦時期,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於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寶窟,現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仙人崖
仙人崖
仙人崖
仙人崖,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於麥積區東南距城區45的公里秦嶺山脈,距麥積山石窟17公里。由三崖(東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東崖峰、西崖峰、寶蓋峰、獻珠峰)、六寺(木蓮寺、石蓮寺、鐵蓮寺、花蓮寺、水蓮寺、靈應寺)及仙人湖組成。三崖五峰之上現保存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間,南北朝、宋、明、清等朝代塑像197尊,壁畫82平方米。西崖長約90米,深10米,崖中起平台,建殿宇樓閣14座36間,以“仙人送燈”尤為著名。
石門山
石門山
石門山
石門山,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距城區50公里,前山有印月湖、五陽觀,後山有牧馬灘,南北兩峰對峙,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門,故得名石門。北峰由興隆峰、麒麟峰、斗姆峰組成,南峰由皇天峰、玉靈峰組成。山上有老君殿、趙公廟、祖師殿、聖母宮、王母官、三仙庵、桃花庵等明代建築群,殿閣台榭映於碧波雲海之中,別有情趣,石門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植被繁茂,峰巒奇秀,雲海蒼茫,素有小黃山之稱,以“石門夜月”尤為著稱。
卦台山
卦台山
卦台山
卦台山又稱伏羲畫卦台,位於天水市麥積區渭南鎮西,距城區38公里,是中華人 文始祖伏羲觀天法地、演繹八卦、教化眾生之地,因此而得名。其山突兀而起,狀如倒扣之瓢,山頂為平台,海拔1363米,相對高度170米。北麓渭水環繞,河岸北正對九龍山,山下有龍馬洞,渭水中有分姓石(又稱分心石、龍石);南倚白鹿山,中呈峰腰,東臨三陽川盆地,三陽川在南北兩山環抱中,渭河呈“S”形,由西向東穿過,如同一個真實的太極原圖。卦台山作為天水伏羲文化與龍文化的標誌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2A級旅遊景區,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方特產

特色小吃
呱呱釀皮麻食漿水面、涼粉、肉夾饃、甜醅、清真碎面、油酥餅、打滷麵、饊飯攪團、干拌面、八寶飯、裡脊、雜燴、米黃、鍋盔、火燒、回回饃、辣子面、漿水面、辣子面。
名優特產
麥積區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於多種作物生長,糧食、經濟作物多種多樣。花牛牌蘋果、麥積牌葡萄、元龍花椒、立遠板栗、伯陽鮮桃、新陽杏子、甘泉大櫻桃以及獼猴桃、核桃、木耳、生漆、食用菌等均為麥積區特產產品。

獲得榮譽


2019年5月18日,麥積區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4月,入選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開展的“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