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坎
漢語詞語
土坎,漢語詞語,拼音是tǔ kǎn,指土墩。亦稱“土坎子”,用土修築而成的台階狀東西。
指土墩。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五章:“真象是一隻戰火中的燕子,早已迎著俯衝相反的方向,躍到一個土坎下面去了。”
管樺 《山谷中》:“‘有工傷事故沒有?’記工員跳過一個土坎的時候問。”
譚尚維 《回顧長征·甘孜會師》:“那天他顯得格外興奮,站在部隊前面的土坎上。”
鄉鎮:全鎮幅員面積41.3平方公里,轄5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總數10482人。土坎鎮位於縣城西北方,距縣城僅8公里。
全鎮主要為東高西低的坡形地勢走向,海拔高度在200-1400米之間不等,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明顯。
1、“二仙牌”木質中國象棋,其料選用武陵山特有木材精製,其特點:光滑、堅韌、色澤鮮艷、擲子有聲,永不破裂、變形。享譽國內外。
2、土坎苕粉,選用本地產優質紅薯,經刮皮、粉碎、過濾提煉后,人工製成,其特點:晶亮透明、久煮不爛。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土坎正由傳統的農業經濟向農工並舉的方向發展。目前土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集中體現在:一是交通運輸便捷,不僅有武豐公路,烏江黃金水線穿越其境,更有即將建成通車的渝懷鐵路,設有貨運站距政府所在地僅100米之遠。二是土坎是川東電力能源,主要集散之地,有豐富的電能資源。三是土坎通訊十分發達,聯通、移動兩大公司在土坎建有微波站,電信業更是發展到了各村社,全鎮總裝程式控制電話二千多門。近幾年,域外有識之土,正在走向土坎建企業,辦公司,相信土坎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土坎”,是指現南起簡家壩,北至菜壩,西臨烏江,東止現武豐公路邊這塊長約1000米,寬近200米的平壩之地。因其地形西臨烏江水面有高約30餘米的土埂,且該片土地肥沃,深厚數丈無石頭,而被古代文翁取名曰“土坎”。相傳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究屬何時何人予其名,無從可考。但唐武德二年(619)置武龍縣后最早設縣址於土坎鎮造紙廠南100米處,確有史可考。歷史上的土坎十分落後,人口稀少。至清光緒年間,仍實行千戶長管理制度。到民國初年(1911)建制設鄉,土坎仍歸躍德鄉(今羊角鎮)管理,直到1918年時才從躍德鄉析出為土坎鄉,時設鄉長,團練各一人。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7年仍稱土坎鄉,轄現關灘、新坪、桐壩、五龍、朱家、建設6個村。1958年起稱土坎人民公社,所轄地域未變。1964年起,清水公社併入土坎,共轄13個村。1972年清水片析出另成立清水公社,土坎公社轄6個大隊,1986年為羊角區轄鄉,轄朱家、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6個村41個村民組,1992年9月將清水、碑埡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划入時轄18個村,120個村民組。1993年4月屬巷口羊角片區,年底屬羊角片區。1995年10月土坎改鄉設鎮,建立土坎居民委員會。並析出原碑埡鄉后,轄土坎居委會和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朱家、清水、雙龍、松樹、柏林、和順、四合12個村77個村民組。2000年朱家村析出歸碑埡鄉,2002年和順、四合析出歸仙女鎮后,至今只轄9個村,1個居委會,2003年建制調整后全鎮設5個村1個居委會。轄地面積41.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