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羊角鎮的結果 展開

羊角鎮

重慶市武隆縣羊角鎮

羊角鎮位於武隆縣西部,東與土坎鎮接壤,西與白馬鎮相鄰,南與車盤鄉、北與木根鄉和涪陵區龍塘鄉相接。鎮內地形屬低中高山地地貌,南北兩岸呈"V"字走向,海拔高度在170-1477米之間。距縣城14公里,重慶182公里;千里烏江、319國道、渝懷鐵路和規劃的渝長高速公路徠從東向西穿境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鎮幅員面積110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總人口2萬餘人,城鎮化率達到21%。耕地面積為12571畝,其中田3983畝、土8588畝。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五十年(1785),李家灣山崩,亂石泥流在江邊堆積成磧,形式羊角,得名羊角磧。由於“五里灘”(千里烏江第一長灘)灘險水急,上下貨船在此卸貨,服務業逐步興起而形成集鎮。光緒三十四年(1908)於此設置耀德鄉。民國19年(1930)改為羊角鎮,37年轄13個保。1951年3月以第一、二保續置羊角鎮;1958年6月撤重雲鄉入羊角鎮並改鎮為鄉。1992年9月將羊角、長坡、艷山紅三鄉合併建羊角鎮,鎮人民政府駐地羊角磧,轄羊角居委會四個居民組和朝陽、青春、鹿池、田坪、重岩、田灣、石床、廟嶺、倉壩、大樹、院子、梨花、艷山紅、茶嶺、羅家、山埡16個村,80個村民組。1996年起,羊角鎮針對山埡村自解放以來一直未修通公路、未照上電燈,農民居住及生活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對山埡村所轄5個作業組實施了整體異地移民,羊角鎮管轄15個村、75個作業組。2003年12月武隆縣進行鄉鎮建制調整,碑埡鄉併入羊角鎮。至此,羊角鎮轄10村:朝陽村,青春村,田灣村、石床村,廟嶺村,茶嶺村,艷山紅村,碑埡村,鵝嶺村。2020年4月22日,依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武隆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渝府〔2020〕18號)撤銷建制。

自然資源


羊角鎮各種自然資源蘊涵量非常豐富,僅以鐵礦石和煤炭資源來說,目前粗略探明的地點就有3個,有艷山紅村的扎岩洞煤礦、茶盆岩鐵礦、硫鐵礦、鋁土礦、以及廟嶺村大樹煤礦等礦產資源,皆處於未開發的狀態,其實際蘊涵量相當高,是一塊尚未開發利用的寶地。還有尚待開發的煤礦、鐵礦和儲量1570KW的水能資源、商貿開發、羊角特產豬腰棗、農家老臘肉、精絲苕粉等山貨市場及羊角明清古鎮開發、碗碗羊肉大排檔等項目,開發潛力巨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以後,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充分利用旅遊黃金線的獨特優勢,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城鎮建設、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力度,正著力打造武隆縣特色餐飲一條街、武隆縣地方名特產品批發市場和豆製品超市,努力打造重慶市食品工業重鎮、武隆縣工業大鎮和中國豆腐乾之鄉,使羊角鎮逐漸打開山門,走向重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氣候地理


鎮內地形屬低中高山地地貌,南北兩岸呈“V”字走向,海拔高度在170-1477米之間。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

經濟條件


羊角鎮老街
羊角鎮老街
羊角立足於全縣特大鄉鎮行業,主要得益於羊角特色經濟的發展。農業農村方面:羊角海拔變化大,適合於多種農作物生長,但是由於用地條件不好,農業產業上規模的不多,只有棗子和梨子等特色水果產業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羊角棗子成名很早,大概從唐朝時期就盛產。隨著沿江公路貫通和武隆旅遊的大發展,羊角棗子的知名度和銷售價格迅速攀升,深受遊客青睞。去年,羊角棗子正式命名為“武隆豬腰棗”,市林業局也授予羊角鎮為“重慶市棗子之鄉”。據統計,06年棗子在地面積1萬畝,產量達到60萬斤。鮮棗價格平均達到15元一斤,最高單價達到60元,可以說是全國都比較名貴的水果之一。同時,羊角梨子和石榴也在全縣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工業經濟方面:羊角的工業基礎較好,轄區內有3戶縣級骨幹工業企業,納入鎮級統計的企業13戶,從業人員1529人。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增加值4283萬元,入庫稅金701萬元,生產水泥19.5萬噸,硫酸2.6萬噸,豆腐乾8400噸,食醋2200噸。工業稅金佔全鎮總量的90%,是典型的工業鄉鎮。地方名特方面:羊角有三大地方特色,豆腐乾、老醋、豬腰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羊角三寶”。羊角豆腐乾和羊角老醋均有深厚的歷史積澱,都有一塊重慶市著名商標,也是全縣唯一的兩塊著名商標。羊角豆腐乾和羊角老醋都隨著武隆旅遊業的發展迅速壯大,深受遊客喜愛,也是全縣打造最成功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羊角豆腐乾企業達到33家,具有一定規模的15家,註冊商標7個,重慶市著名商標和知名品牌各一個,年產量達到1萬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羊角豆製品公司投入1800萬元技改后,年產量達到3000多噸,成為了羊角豆腐乾的火車頭。去年,該公司獲全國豆製品著名品牌企業20強稱號。2家老醋企業也先後投入600多萬元對企業進行了技改,年產量達到1萬噸規模,產品已銷往10多個區縣。同時,羊角的烏江魚碗碗羊肉也迅猛發展,羊角成為廣大遊客的就餐首選地之一。

文化建設


文化情況

為了滿足廣大移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推動和促進新農村文化和諧進程。我鎮綜合文化站於2007年5月動工,2007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佔地共1200㎡。總投資金額90萬元,上級財政撥付20萬元,自籌資金70萬元。該建築為獨幢磚混建築,內設圖書閱覽室,收藏圖書2000餘冊,可同時供100;內設多功能教室,可用於農民技能培訓、遠程教育、放映電影、卡拉OK、歌舞等;另外還設有文化活動室、辦公室等,建築面積300㎡。同時,建一個室外宣傳櫥窗,修建一個標準籃球場和一個羽毛球場,是我鎮文化活動主要陣地。可為全鎮2萬餘群眾、場鎮2000多居民以及1000餘名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場所,從而促進我鎮農村文化健康發展。

建設情況

近幾年,我鎮投入資金40多萬元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全鎮建有村(居)文化活動室10個,圖書室10個、體育文化廣場10個,配有籃球場、乒乓球台、健身路徑等設施。村文化設施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形成了鎮、村二級文化設施網路體系。

活動開展

該鎮配備了文化專職3名,我們以文化廣場為主要陣地,利用現有文化設施,依託企業、學校、社區,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文化演出和比賽活動,並指導協助開展各類科普文教宣傳和科技培訓。成立了舞龍徠舞獅隊、秧歌隊、耍吶鑼鼓隊、廣場舞活動隊等4支隊伍。
2008年,全鎮共舉辦和參加各類文化體育活動15場,專項文藝比賽3場,文藝展覽2期,參與活動人員達2萬人次;廣場舞活動30場次,參與人數達500多人次;送電影下鄉500場次,送圖書下鄉20次。

機構情況


黨政辦公室編製: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武裝、編製、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等方面職責,負責承辦人大、政協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負責人:陳登森。
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經濟統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等方面職責。辦公室主任黃尚平。
社會事務辦公室:主要承擔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場鎮環境衛生、社區管理等方面職責。辦公室主任黃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解、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交通建設、運輸市場管理、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辦公室主任羅連貴。
財政所辦公室(編製5人):主要承擔財政收支、預決算、財務管理、各項農民補貼兌付和耕地佔用稅、契稅徵收管理、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等工作。辦公室負責人王永平。
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編製2人):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市容環境管理、環保等方面職責,辦公室負責人何保平。
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編製16人):主要承擔農技、農機、水利水保、水產等方面的重大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資源環境保護、災害防治等工作。辦公室主任董婷婷。
林業站辦公室(編製2人):主要承擔森林資源調查與監測監督管理,林地、森林防火、林權管理,木材經營加工、運輸管理,制定林業規劃等方面工作,站長王國順。
文化體育中心(編製2人):主要承擔文化、宣傳、體育、科技培訓等方面服務工作,站長繆傳蛟。

特色產業


羊角鎮烏江大橋
羊角鎮烏江大橋
一、建材、化工、能源、食品等工業企業初具規模,歷史悠久,投資及開發潛力極大。
長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是羊角鎮的建材支柱企業。始建於七十年代,其後通過兩次技改和擴建,達到設計規模為年產425#、525#普通硅酸鹽水泥20萬噸,企業擁有固定資產3500萬元,職工400餘人,年創利稅500餘萬元。
烏江化工有限公司:是羊角的化工支柱企業。始建於六十年代,擁有固定資產4000餘萬元,主要產品為磷肥、硫酸、原煤、硫鐵礦等產品。
以豆腐乾、食醋為主的食品工業近年來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現有豆腐乾生產廠家32家,食醋生產企業2家,全年食品工業產值達到3000萬元,年創利稅達150萬元。
二、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近幾年來隨著全面的村道公路、塘庫堰和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羊角近年新(擴)建公路在25公里以上,目前大部份村、組通了公路,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三、農村產業化項目發展良好
因食品工業的較快發展,帶動了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全鎮年出欄生豬在10000頭以上,成為羊角的又一支柱產業。
5000餘畝退耕還林項目的實施,改變了羊角的綠化環境和農民的生活方式。
1萬餘畝的棗樹項目建設,不僅促進了農村產業化調整進程,而且將為觀光農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四、商貿流通異常繁榮
隨著“兩小時武隆”、“8小時重慶”交通工程的實施,羊角到涪陵只需1小時,到重慶只需2小時,渝長高速路通車後到重慶也只需1小時。同時,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推動羊角第三產業的迅速擴張。因此,羊角的發展條件優越,羊角的商機無限。

小鎮特產


羊角豆腐乾

羊角鎮豆腐乾系列產品是羊角鎮傳統名特產品,歷史悠久,距今已有數百年的發展歷程。豆腐乾系列產品採用該地山泉水和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各種名貴中藥材,利用幾百年傳統工藝,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精製而成。成品美味,品種、規格齊全,營養價值極高,是饋贈親友、居家旅遊的佳品。產品銷往海內外,市場供不應求,是武隆縣10大重點產品之一。目前轄區內有生產經營戶32戶,從業人員364人,7戶商標註冊。有著名商標1個,知名品牌1個,全國26城市推薦產品1個,先後獲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商委“消費者信得過”、“消費者滿意”、“質量放心”產品稱號7個,羊角豆乾因其獨特的傳統生產工藝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羊角豆乾主要生產廠家中,“梁婆婆”因其家族傳承的羊角豆乾傳統生產工藝,其傳承人獲得“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羊角老醋

羊角老醋始創於十八世紀,生產十分考究,以大米、小麥為主要原料,輔以四十多種名貴中藥材,用羊角鎮獨特泉水精製而成。具有酸甜適度、香氣馥郁、味道鮮美,長期存放不腐敗變質等優點。經常食用有健脾開胃,預防感冒、抗癌殺菌等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病等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是極佳的調味品,它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巴渝內外,與“涪陵榨菜”、“百花露酒”並列為原涪陵地區三大名特產品,1985年被列入《中國土特名產辭典》;1987年被國家正式收入《中國名特產品辭典》第一輯;1992年獲首屆巴蜀食品節“優秀產品”稱號;92年94年被評為四川省消費者最愛產品;95年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銀質獎勵。94年省內大專院校20多位專家學者在萬縣三峽移民項目論證會上品嘗羊角老醋時,認為該產品口感和氨基酸含量在國內同類產品居領先地位。2000年羊角老醋廠獲重慶市"質量效益型企業"稱號,2001年“羊角老醋"被重慶市評審為"重慶市著名商標"和"重慶市知名產品”。

羊角碗碗羊肉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羊角碗碗羊肉距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是巴渝名特食品。其麻辣鮮香的特點,避免了大部分南方群眾對羊肉味道的不適應,又深合重慶人的口味,現食客眾多,許多外地的旅客和附近區縣的人們都慕名而來。目前羊角鎮已擁有幾十家碗碗羊肉餐館,生意非常火爆!

羊角棗

羊角棗子主產於羊角鎮境內,又名“豬腰棗”。長圓形,果頂稍凹入皮,呈褐色,外形美觀,白亮紫紅,肉厚皮薄,油大味甘,曬乾掰開,尺余長的蜜絲維連不斷。鮮棗甜脆可口,干棗肉綿甘香。棗子供不應求,市場反應良好。現羊角鎮已發展棗子基地1萬餘畝,並引進外來企業進行棗類深加工,開發新產品,市場潛力極大。

羊角豆花

羊角鎮豆花也是非常出名的,是羊角人的早飯所選,由正宗黃豆研磨,不添加任何東西。比起石灰豆粉做的豆花,簡直是一目了然。而且豆花湯是微微甘甜的,不是放糖的那種甜。而且成行。現在鎮上有十多家豆花飯館,但只有一家名叫石磨豆花,尤為突出。佐料是自助的,十多種調料,自由添加。生意十分紅火!

人口數據


總人口13527
7154
6373
家庭戶戶數3592
家庭戶總人口(總)11464
家庭戶男5887
家庭戶女5577
0-14歲(總)2868
0-14歲男1463
0-14歲女1405
15-64歲(總)9540
15-64歲男5158
15-64歲女4382
65歲及以上(總)1119
65歲及以上男533
65歲及以上女58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