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雞指名亞種
白馬雞指名亞種
白馬雞指名亞種(學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是大型雞類,體長80~100厘米。通體大都白色,頭側緋紅色;頭頂具黑色短羽,耳羽簇白色,呈短角狀。胸淡灰色或白色,飛羽灰褐色,尾羽特長,大都輝綠藍色,末端沾紫色光澤,羽枝大都分離,披散而下垂。黃昏時棲於枝上發出響亮粗獷的“嘎、嘎、嘎”叫聲,遠處可聞。棲息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以小群活動,覓食於林間草地。不喜飛行,受驚擾時扎入附近灌叢。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葉、幼芽、根、花蕾、果實和種子為食。繁殖期5~7月。4月中旬群即開始逐漸分散成小群和配對,一雌一雄制。每窩產卵7~15枚。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活動和警戒。雛鳥早成性,出殼后不久即隨親鳥離巢活動。
白馬雞指名亞種
該亞種體羽大都白色,背沾灰,兩翅表面暗灰,飛羽暗灰褐色。
白馬雞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這裡的主要樹種有紅杉、岷江冷杉、雲杉、高山櫟、油松和高山松;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冬季有時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帶活動;高山灌叢和草甸是白馬雞垂直分佈的上限。
喜歡集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至春季,有時集群多達50~60隻。白天活動,通常從清晨一亮天即開始活動和覓食,一直到黃昏。中午多在樹陰處休息,晚上棲於樹上。常在早晨和傍晚鳴叫,鳴聲宏亮而短促,好像“咯……咯……咯……”的聲音,很遠都能聽到。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葉、幼芽、根、花蕾、果實和種子為食,種類包括瑞香狠毒、唐松草、毛香火絨草、四川忍冬、野蘋果、野豌豆、杜鵑等。此外也吃昆蟲、蜘蛛、蜈蚣、步行蟲等鞘翅目昆蟲及鱗翅目幼蟲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在繁殖季節。冬季多吃樹根和種子,春季以綠色植物的嫩根、嫩葉為主,夏秋季以植物的葉蕾、花、果子為食。幼鳥以昆蟲為主,隨體土增長,食物中昆蟲所佔比例逐漸減少。
繁殖期為5~7月。4月中旬群體即開始逐漸分散成小群,然後進行配對。通常為一雄配一雌。營巢於3000米以上至4000米左右的向陽坡針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灌叢中地面上或倒木下或林中岩洞中。巢周圍均有灌木或高草隱蔽。5月下旬到6月初產卵,每窩4~7枚,多時達16枚,卵為黃褐色或青灰色,光滑無斑,卵的大小平均為58.4×44.1mm。孵化期為24~25天。
分佈於青海(斑瑪)、四川(馬爾康、康定、木里)、西藏(東南部)。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