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尖兵的結果 展開

尖兵

淮陰市京劇團1964年排演革命現代劇

《尖兵》現代劇,1964年由淮陰市京劇團演出。

分類


【大型革命現代劇-尖兵頌】
分類:電影-國產影片―藝術片―60年代―20開

簡介


淮陰市京劇團1964年排演《尖兵頌》
【淮陰市京劇團簡介】
1960年12月,淮陰專區從所轄沭陽、宿遷等6縣的京劇團中挑選出演職員200餘名,成立淮陰專區京劇團(后改名淮陰地區京劇團)。淮陰專署撥款7萬元為劇團添置服裝,劃定一宅大院、一個禮堂作為宿舍和排演場。主要演員有宋長榮、姜素娟、陳玉華、王瑤華、白劍華、王傾梅、曾雲鵬、張長富及周正雯、季鴻奎、曹正豹、王正良等。
1961年,宋長榮拜苟派創始人荀慧生為師。1961年至1963年,該團先後加工排演《望江亭》、《滿江紅》、《鎖麟囊》、《謝瑤環》等劇,深入蘇北農村,並赴蘇、皖、浙、贛等地巡迴演出。1964年排演《尖兵頌》、《送肥記》、《打銅鑼》、《紅燈記》等劇。1965年,創作的《六塘河兒女》、《雪夜》,參加全省京劇革命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獲好評。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劇團停演。
1970年2月,省戲曲學校分配16名京劇班畢業生到劇團,逐步恢復演出。從1973年到1977年,先後排演了《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杜鵑山》等。1978年排演傳統戲《小刀會》、《逼上梁山》等,中斷舞台生活14年的宋長榮復排荀派名劇《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等。1979年,劇團南下南京、常州、蘇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小劇團轟動大上海”(1980年1月23日《新華日報》)。1980年,劇團北上,演於徐州、濟南、天津、北京,並進入中南海。一曲《紅娘》動京華,中央電視台向全國轉播了《紅娘》的演出實況,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將《紅娘》拍攝成彩色戲曲片。文化部頒發l萬元獎金,表彰淮陰地區京劇團。從1979年至1982年,劇團足跡遍及全國14個省、市,《人民日報》、《戲劇報》等26家報刊發表評論文章及贊詩200多篇,中央、省級20多家電台和電視台,錄製和播放了劇團演出的錄音、錄像。
1983年,淮陰地區京劇團改名淮陰市京劇團。1984年,淮陰市京劇團赴香港演出,劇目有荀派旦角戲《紅娘》、《紅樓二尤》、《勘玉釧》、《花田錯》、《金玉奴》、《香羅帶》、《魚藻宮》,裘派花臉戲《赤桑鎮》、《遇後龍袍》、《鍘美案》、《鎖五龍》、《盜御馬》、《姚期》,程派青衣戲《鎖麟囊》、《亡蜀鑒》,葉派小生戲《小宴》、《叫關》等,主要演員有荀派花旦宋長榮、裘派花臉齊嘯雲、程派青衣陳玉華、葉派小生江其虎等。演出期間,香港16家主要報紙共發表評介文章、報道143篇,登載劇照、速寫等近80幅。
淮陰市京劇團為市級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1987年,全團有職工78人,其中業務人員55人;固定資產原值71.4萬元,其中演出裝備20萬元;公用房屋建築面積1924平方米,其中排練、練功用房464平方米。是年,演齣劇(節)目10台,演出71場次,觀眾7.5萬人次,無農村演出;全年演出收入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