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為盟

漢語成語

歃血為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hà xuè wéi méng。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表示誠意指發誓訂盟。

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處


唐 蘇安恆《請複位皇太子第二疏》:“歃血為盟,指河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臣曾與齊侯歃血為盟,約以歲時朝聘,不敢有闕。”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說不定國王還要~呢,珠盤玉敦的準備也是不可少的。“

示例


長征時,劉伯承用“歃血為盟”的辦法,和少數民族約定各不相犯,使紅軍勝利的前進。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