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

溫建民,男,198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獲學士學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專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政協委員。

擅用手法、手術、中藥、針灸等中西醫方法,治療肢體畸形;全身各部位新鮮、陳舊骨折、脫位及併發症;頸、肩、腰、髖、膝、踝、足關節疾病。在國內中醫系統較早開展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跖趾關節置換術,椎弓根釘技術治療脊柱疾病等。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溫建民[全國政協委員、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
溫建民[全國政協委員、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
1989年12月-1993年1月在澳大利亞悉尼醫院矯形外科研修,主要從事骨關節病、脊柱外科的臨床科研工作。並就職於澳大利亞悉尼中醫學院講師,主講中醫骨傷科學、針灸學、溫病學等課程。
1993年1月響應政府回國的號召,學成回國。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培養碩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1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從醫23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骨科疾病的醫、教、研工作。擅用手法、手術、中藥、針灸等中西醫方法,治療肢體畸形;全身各部位新鮮、陳舊骨折、脫位及併發症;頸、肩、腰、髖、膝、踝、足關節疾病。在國內中醫系統較早開展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跖趾關節置換術,椎弓根釘技術治療脊柱疾病等。
參加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會議
1993年始,在總結國內外治療拇趾外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正骨手法、小夾板紙壓墊經驗,創立微創技術與手法治療拇趾外翻極其相關畸形的中西醫結合新方法,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該方法術式簡便、創傷小、不做內固定、矯形滿意、畸形不複發、術后能生活自理、恢復快、足部無痛、合併症少。繼承和發揚了中醫骨傷科學,推動了中西醫結合骨傷科事業的發展。全國有二十多個省市的數十家醫療機構採用本方法,已治癒萬餘例患者,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國內和歐美骨科界的認同,填補了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空白,並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際金獎。此項目被列為2003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推廣。
1999—2002年《跖骨頭下壓力的臨床定量研究》完成中國中醫研究院苗圃工程課題(第一完成人)。

論文著作

在國內外核心刊上發表論文一百二十多篇論文,已在國內一級雜誌發表有關論文近10篇,並被骨科雜誌,生物力學雜誌引用20處以上。
編譯了世界第一部英文版的《溫病學》,2000年在美國由Paradigm Publication 出版,並面向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為中醫藥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出版專著二十餘部:2005.9 骨傷科手術研究;2004.5 骨科關鍵技術;2002.9 骨關節外科學;2001.2 推拿學。

獲得榮譽


發表講話
發表講話
1998年《骨折複位固定器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臨床及生物力學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名)。
1999年《骨折複位固定器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臨床及生物力學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2001年《小切口手法治療拇外翻臨床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2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拇趾外翻及相關畸形》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同年獲“新思維、新發明、新技術國際博覽會”金獎(第一名,由科技部推薦 在德國 參加的國際獎獎項)。
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醫學專家稱號”。

社會活動


2013年兩會,呼籲設立中華母親節
工作照
工作照
2017年兩會,針對全面二孩開放帶來的產科“一床難求”、高齡產婦等問題,溫建民呼籲中醫院多開設產科。
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才學會骨傷分會副會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傳統醫學分會會長、中國殘疾康復學會肢體殘疾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骨科學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巴西國際中醫學院名譽院長。

社會任職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