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大營

歷史文化

趕大營,“大營”是指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西征軍軍隊大營。“趕”,是指楊柳青貨郎追趕流動的西征軍大營做生意。

歷史背景


大營”是指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西征軍軍隊大營。“趕”,是指楊柳青貨郎追趕流動的西征軍大營做生意。
趕大營
趕大營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后,其分支捻軍興起,又轉戰河南、陝西。受捻軍影響,陝西、甘肅農民起義,佔領城池,清朝很快失去那裡的控制權。
為救危局,朝廷於1867年調閩浙總督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左宗棠追捻軍於河北、山東交界處。捻軍於徒駭河全軍覆沒。左宗棠第一戰取得勝利后,便籌劃如何收復陝甘失地。考慮西北戰亂已久,大軍進入后糧餉軍需難籌,便在河北廣備糧草軍需,又在白溝、楊柳青招募船隻縴夫,將物資運往潼關、西安。
楊柳青縴夫──趕大營先導安文忠便是在這一次招募中隨船進入西安的。時值1868年,安文忠16歲。安文忠做縴夫來到西安,發現當貨郎隨軍隊做生意掙錢多,便就地改做貨郎,隨軍轉戰遊走三年,得銀三百兩時歡天喜地回家鄉。
發了小財的安文忠回到楊柳青后沒坐享清福,謀劃去做販糧生意,沒想到在黃河遭遇風浪糧船傾覆,血本無歸。安文忠沒氣餒,振作起來重返大營路,挑起貨郎擔再去追趕左宗棠的湘軍大營。安文忠終於在甘肅肅州(酒泉)追上了大軍。
是時,新疆已經失陷多年。起因是1865年的陝甘農民起義風潮吹到新疆,新疆起義軍佔領各城后又形成割據局面,互相殘殺爭奪。佔領南疆喀什的金相印為滿足野心,居然想出去鄰國請兵助戰的主意。結果,鄰國軍事頭目阿古柏乘機而入,很快佔領南疆八城,從此賴著不走,並且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持下,成立了哲德沙爾汗王國。1871年,阿古柏又率軍侵佔北疆。沙俄不甘心阿古柏獨吞,悍然出兵閃電般佔領伊犁地區。至此,新疆全境失陷。
左宗棠剿滅捻軍平息陝甘農民起義,這一階段被稱作“平定叛亂”。到達蘭州任所后,左宗棠積極備戰,向朝廷建議武力收復新疆。一時間,引起海防、塞防的大爭論。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派只強調海防重要,以左宗棠為代表的一派力爭塞防、海防都不能放棄,新疆必須收復。結果左宗棠一派勝利。
1875年,朝廷授左宗棠欽差大臣銜並全權督辦新疆軍務,自此,收復新疆的戰爭拉開序幕。經過一年時間的整軍和籌糧籌物,西征大軍於1876年5月開進新疆。
為保證軍隊的後勤供應,西征軍廣召貨郎隨軍販售,並經審查后發給貨郎“龍紋執照”。有龍紋執照方可出嘉峪關,還可享受軍中優待,如免費住官店,路上搭軍車,進入軍隊大營的買賣圈做生意等。安文忠和一些貨郎就是這樣隨軍進入新疆的。經過兩年激戰,除沙俄佔領的伊犁外,新疆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收復,殘忍至極、罪惡滔天的阿古柏畏罪自殺。
左宗棠率西征軍收復新疆,是保衛國土的反侵略之舉,是“收復失地”,絕不可以說平定叛亂。阿古柏是外國軍事頭目,是入侵中國國土。之所以在此強調,是因為有不少混亂聲音。
安文忠是楊柳青人趕大營先導,因為對西征軍有功,軍方允許楊柳青大營客在烏魯木齊大十字路口處建房。大營客們有了住所,從此由貨郎成為坐商,發展壯大后,又成為有字型大小的大商家。這是“趕大營”的歷史背景。
趕大營壯舉從安文忠由縴夫變貨郎開始,到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阻斷時基本結束,先後延續60餘年。在這60年中,大營客們由貨郎到攤販再到坐商,一步步走向輝煌形成大商幫。當年烏魯木齊荒涼的大十字街竟成為中亞地區著名的商貿中心,而這個商貿中心的買賣字型大小竟是清一色的楊柳青人,因此,大十字商貿街被人稱作是小楊柳青。
使用被稱作“沙漠之舟”的駱駝隊,將新疆土特產運往內地,又將京津百貨運往新疆,帶頭人也是安文忠。他使用的駱駝隊最多時一次達2000多頭駱駝。他為大營客們做出榜樣,也為繁榮新疆作出了巨大貢獻。
“百藝進疆”是大營客們的又一重要貢獻。“百藝”泛指工業、手工製造業、種植業、飲食、服裝、花卉、戲曲、包括兒童遊戲等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總之,楊柳青人把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技能,包括語言、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搬進了新疆,這就是“百藝進疆”。百藝進疆的作用十分巨大,它能使各族人民增進團結、和睦相處、提高生活質量,它能增強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親和力。
打拚數年後,楊柳青商幫在新疆資本最雄厚,是各省商幫之首。新疆建省后,所用軍政餉銀一直由朝廷協助調撥。太平無事年月尚可撥足,一旦遇到“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朝廷忙於割地賠款自顧不暇時,新疆的協餉就不足或者乾脆暫絕。為使邊防穩固,禁止士兵嘩變外敵乘虛而入,楊柳青商幫總能拿出巨額銀兩以解邊疆之危。《新疆圖志》中記載說,楊柳青商幫在“官中協餉不繼時,猶時資以挹注”。實際上,這一義舉早已被家鄉人傳為佳話。“趕大營”的歷史功績有很多很多,表現在方方面面。
“趕大營”是一曲抗擊侵略、收復新疆的壯歌!戰勝艱險的悲歌!是開發西北的先聲,也是一曲弘揚民族精神的高歌!
“趕大營”的歷史
歷史事件:
商業對穩定經濟秩序,商品流通,鞏固統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國“男耕女織”式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又使商品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精明的商人就將眼光看向軍隊。“趕大營”發生在歷朝歷代,並不是專指某一軍事鬥爭。在我國歷史的戰爭中,都跟隨著一批商人,前期少,以間接為主。到了明朝以後,商人直接參與到軍隊的供給中。
“趕大營”的人群
“趕大營”中從事從事商業的人群因軍事鬥爭對象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明朝九邊重鎮設立后,給軍隊提供補給的主要是陝西商人和山西商人;為后金(滿清)軍隊提供補給的是山西商人;而拓北庭的各個時期提供補給的商人主要來自陝西、甘肅、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鬥中,除陝西商人、山西商人外,天津、北京、山東等地商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