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旦

六旦

戲曲旦角兒行當之稱。通常是指年輕活潑,但地位比較卑微的女子。

出處


貼旦、六旦,都是崑曲的行當,后因貼旦和六旦在表演風格上相差不遠,兩個行當界線逐漸模糊。很多貼旦角色也已經併入六旦之中了。(其實兩個是不同的行當)

簡介


六旦
六旦
六旦通常扮演年輕活潑,身份較五旦為低的青年女子。“六”在吳語中同“樂”音,意快 樂旦。
主要劇目有:
說親》、《回話》、《跳牆》、《著棋》、《佳期》、《拷紅》等。
貼旦,是戲曲行當角色之一。此角色名由來已久,是指在主要旦角之外再貼一個次要的旦角,故名“貼旦”。所扮演的固然多數為村姑貧女、侍妾丫環,但也不乏夫人小姐、千金淑女。她們往往有獨立身份、自主的言行及鮮明的性格,在不少戲中是重要或最重要的角色。貼旦穿坎肩彩褲,系腰巾,持團扇,不帶水袖。嗓音細而脆,演唱節奏較輕快。
主要劇目有:
牡丹亭·遊園》中的春香、《釵釧記》中的芸香、《彩樓記》中的劉千金、《紅梨記》中的謝素秋等。
貼旦,簡稱貼,有時簡寫成占。南戲和北雜劇皆有此名,為旦中副角,意為旦之外再貼一旦,不表現確定的性格特徵。明代南曲系統諸劇種仍沿舊制,如明刊本《金印記》中旦扮主要人物蘇秦周氏,次要人物蘇秦之嫂、蘇秦嬸母和岳母三人均由貼扮。到清中葉崑山腔中,逐漸從旦行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行當。據李斗《揚州畫舫錄》載:“貼旦謂之風月旦,又名作旦”,著名貼旦演員董壽苓“工為侍婢”、“無態不呈”,可知其表演特點同花旦大致相同,俗稱六旦。《牡丹亭》的春香、《占花魁》的莘瑤琴、《翡翠園》的趙翠兒等皆由貼扮。崑山腔貼旦例須兼扮兒童和門子,前者如《浣紗記·寄子》的伍員之子、《尋親記》的周瑞隆;兼扮門子的,有《十五貫》、《永團圓》、《白羅衫》等。漢劇粵劇等皆有貼旦,為花旦之異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