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辛屯村的結果 展開
- 長春辛屯村
- 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辛屯村
辛屯村
長春辛屯村
辛屯村隸屬長春市樂山鎮,地處樂山鎮南邊,距樂山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村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長春市城25公里。西鄰長營高速公路,南鄰長虹村,東鄰上楊木屯,北鄰長勝村。轄后辛屯、腰辛屯、前辛西屯、前辛東屯4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
辛屯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3.14平方公里,海拔2197.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966.4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254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5畝;有林地261.00畝。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51戶,有鄉村人口4509人,其中農業人口4182人,勞動力21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1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4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3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畜牧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45.00畝(其中:田2503.00畝,地42.00畝),人均耕地0.6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6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664.10畝。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624戶通自來水,有310戶飲用井水,有934戶通電,有88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8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4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0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4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0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現有農戶1251戶,共鄉村人口4509人,其中男性2331人,女性2178人。其中農業人口4182人,勞動力2145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4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0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31.5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88萬元,有固定資產42.1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集體經濟空殼,無收入來源,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一事一議"籌資投勞難度大,村內建設只能依靠上級政府資金扶持。。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做強做大生豬養殖產業,鞏固和加強生豬產業生產基地的龍頭村位置,大力發展建築、運輸、商貿、飲食等第三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省 分:吉林 城 市:長春市
區/縣:南關區 機構名:樂山鎮辛屯村
郵 編:130116 區 號:0431
該村到2003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
該村截止2005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不到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
該村主要中學是長春市第一一二中學,內建小學。中、小學生全部就讀於此中學。
該村距離中、小學1公里。
辛屯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隱珠鎮,地處膠南城區東部,位於膠南經濟開發區管委東北5公里處,市行政辦公中心東北4.5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漁家小吃特色鮮明。
據傳,明初辛姓從雲南遷此立村。因耕地屯田,故名辛屯。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民國時稱山前屯。該村現有居民182戶,598人。
隨著村級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進一步完善,全面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老年人生活補助及中小學生助學金發放制度,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助。每逢“三八節”,村集體都要拿出專項資金為育齡婦女發放紀念品;“母親節”為50歲以上的母親贈送慰問品;“重陽節”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紀念品;“仲秋節”、“春節”為每個家庭發放月餅、煤氣票等。同時,該村先後投資近10萬元建成了老年活動室、圖書室及文化活動場所,定期舉辦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加強對村民的健康思想教育,並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村民”等活動,使村民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元堡子鎮辛屯村位於元堡子鎮西南,與左雲接壤,全村110戶440口人,耕地面積2918畝,共有黨員19名。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黨支部、村委會以青壯年勞動力為基礎,以周邊礦企為依託,大力發展運輸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提高。加大改善村容村貌的力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
建國前,村民生活貧困。建國后,村民的生活步步好,70%的戶有手扶車或拖拉機、汽車等交通及農業工具。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