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塅街道

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下轄街道

董家塅街道,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地處蘆淞區西南部,東與白關鎮相連,南、西、北與龍泉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25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董家塅街道
董家塅街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國民政府徵購董家瑕地區全境土地籌建兵工廠,後由於抗日戰爭爆發而停止。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國民政府再次建廠,取名為株洲十一兵工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底,株洲由長沙軍管會湘株工礦管理處接管,後由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軍需部接收。
1951年10月,改建為活塞式航空發動機修理廠——國營331廠(中國南方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前身)。
1955年12月,設董家塅辦事處。
1959年6月,撤辦事處設董家塅區人民委員會,將周邊早禾坪、曲尺、黃泥塘、南華4個農業大隊划入。
1970年7月,將董家塅區與中心區合併成立南區,並設立董家塅辦事處。
1972年2月,市政府將原農業大隊的管理許可權劃出,改為董家塅街道,屬南區。
1997年5月,屬蘆淞區。
2015年,五里墩鄉行政區域併入董家塅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轄10個社區:欣月、幸福、友好、中心、勞動、南苑、南華、新泉、新立、南沿;下設16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董家塅街道轄10個社區、4個行政村:友好社區、幸福社區、勞動社區、南華社區、南沿社區、新泉社區、中心社區、新立社區、南苑社區、欣月社區、五里墩村、百井村、道田村、朱田鋪村,街道辦事處駐勞動社區民主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董家塅街道地處蘆淞區西南部,東與白關鎮相連,南、西、北與龍泉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25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總人口463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373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919人。總人口中,男性23233人,佔50.1%;女性23140人,佔49.9%。14歲以下8023人,佔17.3%;15—64歲31904人,佔68.8%;65歲以上6446人,佔13.9%。2011年,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29人。
2015年末,董家塅街道總人口5427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董家塅街道常住人口為48579人。

經濟


2011年,董家塅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8億元,同比增長33%;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3.8億元,同比增長45%;實際引進外省投資3.3億元;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同比降低20.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6858元,同比增長15.5%。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其中合(獨)資企業3家。有大型商業服務企業3家,房地產企業3家。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學校包括南方中學鳳凰中學、外國語學校、外國語學校附屬第一小學、外國語學校石峰學校和淞南中學6所學校,在校學生7000多人,教師600多人。其中南方中學是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湖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在校學生1806人,教職工252人,學校現為株洲市語文、外語、地理、生物、政治五大學科基地。另有完全小學2所:南方一小、南方三小,在校學生2112人,專任教師119人。南方幼兒教育託管中心下屬南華、中華、幸福3所幼兒園,共有在園幼兒855人,專任教師48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有運動場1座,俱樂部1個,體育館1個、游泳池1個。有開放式門球場5個,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訓練場12個,開放式體育健身場地8處。轄區8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境內有1家綜合型二級甲等醫院,有床位610張,專業衛生人員684名,其中執業醫師24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34人。有國家級專家4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董家塅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7戶,人數1488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救助金450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補助252元,比上年增長15%;醫療救助85人次,共支出15.2萬元,比上年增長4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區服務設施11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0個。有慈善分會1個。

交通


董家塅街道境內有211省道經過。

文化


地名由來
董家塅街道因境內居民多姓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