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關鎮的結果 展開

白關鎮

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下轄鎮

白關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地處蘆淞區東部,東與醴陵市相鄰,南與淥口區淥口鎮接壤,西與董家塅街道毗連,北與長沙市瀏陽市官橋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50.67平方千米。 

1951年前,境域大部分屬湘潭縣;1993年4月,撤鄉建白關鎮;2005年,撤大京鄉改為大京風景名勝區,屬白關鎮;2010年12月,划入蘆淞區。2015年,姚家壩鄉行政區域併入白關鎮。截至2018年末,白關鎮戶籍人口為53037人。截至2020年6月,白關鎮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白關社區。 

2011年,白關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16.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5元,比上年增長22.6%。 2018年,白關鎮有工業企業102個,其中規模以上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歷史沿革


1951年前,境域大部分屬湘潭縣。
1951年6月,株洲市(縣級)成立,白關鄉屬株洲市郊區。
1959年,原醴陵縣4個村划入白關鄉。
1965年,白關鄉划入株洲縣。
1984年4月,白關鄉6個村划入株洲市郊區。
1992年4月,白關鄉劃出4個村、1個林場、1個村民小組組建大京鄉。
1993年4月,撤鄉建白關鎮。
2005年,撤大京鄉改為大京風景名勝區,屬白關鎮。
2010年12月,划入蘆淞區。
2015年,姚家壩鄉行政區域併入白關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關鎮地處蘆淞區東部,東與醴陵市相鄰,南與淥口區淥口鎮接壤,西與董家塅街道毗連,北與長沙市瀏陽市官橋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50.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關鎮地處丘陵地帶,鎮內自然風光秀美,與大京風景區融為一體,四周山巒起伏,形似九龍聚山首,簇擁村舍。

自然資源


白關鎮境內儲有豐富的花崗岩,資源儲量80萬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大嶺村和旭日村。
2011年,白關鎮有耕地面積16009畝,其中水田15466畝,旱土543畝;林地面積34956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關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白關、白關、芭蕉、成家壩、旭日、宋家灣、天福、東庄、大嶺、雙牌、雲盤、團山、沙堤、殘梅、線江、煙竹、苦竹、林場;下設7個居民小組、25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關鎮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白關社區、白關村、宋家灣村、東庄村、沙堤村、殘梅村、線江村、姚家壩村、芷錢橋村、卦石村、雙福村、嶺水村、玉泉村、雲山村、桐山村、選青村、隆奉庵村、東山村、石灣村、楠木山村、竹林村,鎮人民政府駐白關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30203100001111白關居委會
430203100201111白關村
430203100205111宋家灣村委會
430203100207111東庄村委會
430203100212111沙堤村委會
430203100213111殘梅村委會
430203100216111線江村委會
430203100218112姚家壩村委會
430203100221112芷錢橋村
430203100233112卦石村
430203100237220雙福村
430203100238220嶺水村
430203100239112玉泉村
430203100240112雲山村
430203100241220桐山村
430203100242220選青村
430203100243220隆奉庵村
430203100244220東山村
430203100245220石灣村
430203100246220楠木山村
430203100247111竹林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關鎮總人口32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55人,城鎮化率13.3%。另有流動人口913人。其中男性16352人,佔51.1%;女性15648人,佔48.9%。14歲以下5888人,佔18.4%;15—64歲23808人,佔74.4%;65歲以上2304人,佔7.2%。2011年,人口出生率13.7‰,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7.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10人。
白關鎮規劃
白關鎮規劃
截至2018年末,白關鎮戶籍人口為5303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關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16.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5元,比上年增長22.6%。
2018年,白關鎮有工業企業102個,其中規模以上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末,白關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5.4%。2011年,優質稻種植面積6000畝;油菜種植面積1500畝;蔬菜種植面積7964畝,其中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5000畝。建有2個大型大棚蔬菜基地和9個常規蔬菜基地。
白關鎮畜牧業以生豬、雞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3517頭,雞飼養量559180隻,生產肉類2611噸。
全鎮依託農業綜合開發,已逐步探索出一條種養結合的致富之路,形成蔬菜種植和生豬養殖兩大支柱產業。
目前全鎮建有3個大型大棚蔬菜基地和6個常規蔬菜基地,是湖南省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湖南省放心蔬菜基地、株洲市綠色食品基地。在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株洲中南蔬菜批發市場都設有專點銷售,並已形成兩個國家農業部確定為重點推薦蔬菜品牌:白關冬瓜和白關絲瓜。白關蔬菜目前已有白絲瓜、長青冬瓜、白菜苔、紅菜苔等14個品牌通過湖南省農業廳綠色食品辦檢測,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白關鎮農業特色養殖業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經營,現已建成華意科技園、福盛農業養殖公司、乳香豬養殖基地、湖南農大良種豬擴繁中心等四家以“公司+農戶”型的農業化龍頭養殖企業。以訂單農業的發展方式,以北京農業大學及湖南省良種豬育種中心為技術支撐,興辦了加拿大系列“雙肌臀”優質瘦肉型豬擴繁示範基地。

第二產業

2011年末,白關鎮實現工業總產值8.2億元,比上年增長39.5%。有企業6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有服飾產業園區1個,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1個,市級農業產業化企業1個。
白關鎮依託自身的交通區位優勢,形成了以機械加工和硬質合金生產為特色的鄉鎮工業經濟,全鎮目前共有工業類註冊企業67家,其中規模以上(年產值2000萬)工業企業11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4家,規模工業總產值達10億餘元,利稅在2000萬元以上。全鎮現有神農米業、三葉達(刀具)等湖南省著名商標,擁有硬質合金螺旋刀熱整形技術、湘合力升降機、漢唐溫室大棚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實用性新型專利。
金色沙堤小區
金色沙堤小區
城市向東向南,蘆淞首當其衝。2012年,新蘆淞(白關)國際服飾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我鎮沙堤村。從項目規劃建設用地到居民安置拆遷,至2014年年初開始動工建設的白關4.0國際服飾產業城,彙集“園區產業化、產業城市化、園區生態化、工商同步化、居住社區化、配套社會化、生活家庭化”的建園理念,立足打造生產加工、產業配套、生活休閑、物流配送、商務辦公、商貿展示等多功能、綜合性的專業平台,為中南服飾產業升級“智”造專屬模版。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於一體的26萬平方米大型立體廠房在2015年年底全部交付使用,新蘆淞(白關)國際服飾產業園園區也已出具雛形。2016年初,佛山童裝、卡爾菲特、波亞米特、淘氣貝貝、香港多力貝貝等30餘家服飾知名企簽訂入園協議,並於同年6月相繼搬遷投產。服飾產業園項目的建成為白關鎮帶來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潛能,同時也為我鎮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水平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第三產業

2011年,白關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21.4%。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89個,職工130人;城鎮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5500萬元。
白關鎮作為“山水京姚”旅遊開發的核心承載區,充分依託大京風景區和白關天然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業觀光休閑旅遊產業。
2014年10月國慶期間,白關鎮漢唐周庄項目——白關楚天華遠花海基地成功舉辦株洲市第一屆花卉展覽旅遊節,吸引了長沙、湘潭、萍鄉等省內外周邊地區城市超10萬餘人次的遊客參觀。
目前,漢唐周庄項目正在全力加速二期工程的建設,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天然居城市森林等項目征拆工作也已順利完成。這些項目的推進都是為了建設“山水京姚”,傾力打造“湖南第一國際慢城”,開動馬力拉動白關鎮經濟全面快速轉型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文化


地名由來

五代時,馬殷佔據湖南,在榨頭坳與朱田鋪之間分設五關,此處為五關之一,稱為白關。南宋時開通醴陵至長沙的驛道,沿途“五里一墩,十里一鋪”,白關為其中一鋪,故名白關鋪。

交通


白關鎮境內有320國道和滬昆高速公路G60貫穿東西。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關鎮有初級中學1所白關中學,在校學生488人,專任教師57人;有聯校1所:大京聯校,在校中學生113人,教師14人,小學生125人,教師12人;有完全小學6所,在校學生972人,專任教師83人;有公辦、民辦幼兒園6家,在園幼兒750人,專任教師42人。
城鄉統籌,提質改造,加強中小學學校建設
白關醫院
白關醫院
2013年,蘆淞區區委、區政府全額累計投入近6000萬元,拆除8棟教學危房,維修24棟舊教學樓、師生宿舍,改造、新建塑膠運動場8個,新建教學綜合樓6棟,所有學校消除教學危房。
擴建改造后的的鄉鎮學校,校園封閉式垃圾容器、安全飲用水、沖水式廁所一應俱全,教室里是嶄新的課桌椅、講台和黑板。學校儀器設備、圖書、體衛器材、藝術器材、信息技術設備全部配套。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白關鎮有技能人才932人,農技人員295人,農村實用人才127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白關鎮有中心綜合文化站2所、農家書屋18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個;藏書24300冊,音像製品1400冊;有民間嗩吶王1人、獅子龍燈隊4個、腰鼓隊12個。轄區內有籃球場5個,23%的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關鎮有衛生院2所:白關中心衛生院、大京衛生院。有村醫療點18個,有床位60張,專業衛生人員45名,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5人,藥劑師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白關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戶、248人,農村583戶、988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救助金210萬元,比上年增長50%;月人均補助142元,比上年增長33%;醫療救助211人次,民政部門醫療救助及資助參加合作醫療共支出23.6萬元,比上年增長62.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6人;五保戶127人;精簡退職、社會救濟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7萬元,比上年增長20.3%;社會福利費比上年增長5.7%。

郵政電信

2011年,白關鎮設有鎮郵政所1個,郵政服務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移動服務網點2個,聯通服務網點2個;全鎮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信號覆蓋率達95%。

基礎設施

水利
2011年,白關鎮轄區有水庫1座,即大京水庫,水域面積達3600畝,蓄水量1500萬立方米;山塘185口,水域面積950畝,蓄水量150萬立方米;有大京灌渠1條,渠道全長13.8千米,灌溉面積1.1萬餘畝。
給排水
2011年,白關鎮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600、D1100排水管道3.2千米。

城鎮建設

2013年,白關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實際,因地制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發展。同年6月,白關鎮黨委、政府共同委託株洲市規劃設計院編製完成《株洲市白關鎮總體規劃》和《白關鎮鎮區街道景觀提質工程設計方案》。
2014年7月9日,經過多方協調,內外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白關鎮中心街區正式啟動城鎮提質改造一期工程,完成白關鎮白關社區夏家壩渠至團山框架橋之間老鎮區提質改造任務。
白關中學
白關中學
設計內容包含鎮區街道道路改造、建築立面改造、景觀提質、路燈改造及管線綜合改造,涉及屋頂平改坡、外牆統一刷漆,統一空調機位,統一風格,結合建築外挑空間,增設騎樓、騎牆,給水、燃氣、電力、通訊、路燈、雨水、污水配套管網全部下地。
同時在320與浙贛線之間拉同一條新街。一個服飾城的中央商務區、山水京姚旅遊開發的核心承載區、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具有湖湘特色的兩型示範鎮、宜居、宜游、宜業的株洲城區第一鎮蓄勢待發。

旅遊


大京風景區

大京風景區是一個以山、水、林、禽同生共榮為主要特徵的自然景觀與盛極明清的古廟遺跡為主的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集遊覽、度假、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景區規劃面積30平方千米,京水湖面近3000畝,蓄水量達1500萬立方米。景區內有金輪古寺、京水湖、松濤林海等一級景點3個,有神龜軼事、山水佳處、四邑名山等二級景點7個,有天上人間、月亮山、幽幽山谷等三級景點9個。
白關鎮風景
白關鎮風景

白關花海

白關花海全稱“白關楚天華遠花海基地”,該基地亦是株洲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白關鎮漢唐·周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位於蘆淞區白關鎮大京風景區入口的320高等級公路旁邊,毗鄰蘆淞千億服飾城、航空城,總佔地面積500畝,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項目是以種植、繁育花卉苗木為主體的觀光農業、高科農業、設施農業為基礎模式,引進歐洲元素和台灣農業經營模式,緊扣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兩型理念,朝著建設美麗鄉村的新型城鄉一體化目標,決心打造成湖南省頂尖型的農業、旅遊農莊。
莊園內大面積種植、繁育了各類花卉苗木,並從美國引進美國紫薇、美國杜鵑、複葉槭等名貴喬木花卉苗,寶瓶棗樹、嘉寶果、山楂樹等珍稀特種果樹。
2015籌建的四季循環花海基地,規劃種植80餘個品種的花卉,並依據各季節各花卉的不同花期,實行規模化、交替性種植,實現花海四季循環交替開放。據悉,四季循環花海基地中的精品玫瑰園作為株洲地區首個大型玫瑰主題花園,種植了100多株來自雲南的玫瑰樹苗,包括卡羅拉、粉佳人、坦尼克等10餘個玫瑰品種。待每年5月花開浪漫時,漢唐·周庄將是您休閑觀光的絕佳目的地。

獲得榮譽


2014年7月21日,白關鎮被公布為全國重點鎮。
2015年成功申報湖南省建制鎮示範試點。
2016年獲批產城融合示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