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姓王
異姓王
中國歷史上進入帝制時期的異姓王,是指當朝皇族以外的、因功而受封王爵的人。最初封異姓王的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
之後的朝代也有封異姓王,但是是在皇帝勢弱的時候才會封,一旦封異姓王,就意味著一個朝代由盛轉衰或即將滅亡。亂世時的異姓王最多。
秦統一中國后,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秦末,抗秦起義風起雲湧,各地封建紛紛恢復。西漢重新統一后,一方面繼續推行郡縣制,同時保留了一部分封國,大者為王,小者為侯,分封給異姓功臣,主要的有七人:即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張耳病死,子張敖即位,后因罪被為貶宣平侯。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楚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被呂后處死。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后被外甥吳回所殺。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為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說只有吳芮、張耳,長沙國歷經五世而亡。
呂王呂台、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魯王張偃等
西漢初還有其他異姓王,比如南越王趙佗、東甌王姒搖等等,但是這些王在當時只算是附屬國,還沒有在漢朝的版圖之內。
朝代 | 姓名 | 封號 | 備註 |
東漢 | 曹操 | 魏王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受封 |
曹丕 | 魏王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繼位,改元延康,當年十月受禪稱帝 | |
曹魏 | 孫權 | 吳王 | 黃初二年十一月(222年1月)受封,黃龍元年四月(229年6月)稱帝 |
司馬昭 | 晉王 | 咸熙元年三月(264年5月)受封 | |
司馬炎 | 晉王 | 咸熙二年八月(264年10月)繼位,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受禪稱帝 | |
兩晉 | 曹奐 | 陳留王 | 原魏帝,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降格 |
曹勵 | 陳留王 | 曹操玄孫,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受封 | |
曹恢 | 陳留王 | 曹勵子,興寧元年(363年)十月繼位 | |
曹靈誕 | 陳留王 | 曹恢子,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繼位 | |
曹虔嗣 | 陳留王 | 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409年繼位,曾參與擁立劉裕為帝的上表勸進行動 | |
桓溫 | 楚王 | 原大司馬南郡公,元興二年(403年)由桓玄矯詔追封 | |
桓玄 | 楚王 | 元興二年(403年)矯詔自立 | |
劉裕 | 宋王 |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受封,二年(420年)六月受禪稱帝 | |
五胡 | 楊茂搜 | 右賢王 | 元康六年(296年)十二月自立,建立前仇池 |
李雄 | 成都王 | 永興元年(304年)十月自立,光煕元年(306年)六月稱帝,建立成 | |
劉淵 | 漢王 | 永興元年(304年)十月自立,永嘉二年(308年)十月稱帝,建立漢 | |
拓跋猗盧 | 代王 | 建興三年(315年)二月受封 | |
石勒 | 趙王 | 太興二年(319年)二月受封,當年十一月受禪稱帝,建立後趙 | |
慕容皝 | 燕王 | 咸康三年(337年)十月自立,建立前燕 | |
冉閔 | 武德王 | 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受封,永和六年(350年)閏正月稱帝,建立冉魏 | |
苻洪 | 三秦王 | 永和六年(350年)閏正月自立 | |
張祚 | 涼王 | 永和十年(354年)正月自立,已先建立前涼 | |
慕容垂 | 燕王 |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自立,建立後燕 | |
慕容泓 | 濟北王 | 太元九年(384年)三月自立,當年四月建立西燕 | |
庫傉官偉 | 安定王 | 太元九年(384年)三月受封 | |
姚萇 | 秦王 | 太元九年(384年)四月自立,建立後秦 | |
拓跋珪 | 代、魏王 | 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自立,四月改稱魏王,建立北魏 | |
乞伏國仁 | 苑川王 | 太元十二年(387年)三月受封,已先建立西秦 | |
翟遼 | 魏王 | 太元十三年(388年)二月自立,建立翟魏 | |
呂光 | 三河王 | 太元十四年(389年)二月自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六月建立後涼 | |
禿髮烏孤 | 西平王 |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自立,建立南涼 | |
慕容德 | 燕王 | 隆安二年(398年)正月自立,建立南燕 | |
蘭汗 | 昌黎王 | 隆安二年(398年)四月弒君自立 | |
譙縱 | 成都王 | 義煕元年(405年)二月自立,建立譙蜀 | |
赫連勃勃 | 夏王 | 義煕三年(407年)六月自立,建立胡夏 | |
沮渠蒙遜 | 河西王 | 義煕八年(412年)十一月自立,已先建立北涼 | |
南朝 | 司馬德文 | 零陵王 | 原晉帝,永初元年(420年)六月降格 |
楊盛 | 武都王 | 后仇池國君主,永初三年(422年)四月受封 | |
曹虔季(秀) | 陳留王 | 曹虔嗣弟,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421年繼位 | |
曹銑 | 陳留王 | 曹虔季(秀)子,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463年繼位 | |
曹? | 陳留王 | 名不詳,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474年繼位,建元元年(479年)八月國除 | |
蕭道成 | 齊王 | 昇明三年(479年)四月受封,於當月受禪稱帝 | |
劉准 | 汝陰王 | 原宋帝,建元元年(479年)四月降格 | |
劉胤 | 汝陰王 | 建元元年(479年)十月受封 | |
劉端 | 汝陰王 | 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516年繼位 | |
劉哲 | 汝陰王 | 史載繼位年份不詳,疑為523年繼位 | |
劉睿 | 汝陰王 | 原壽昌令,太平元年(556年)十二月受封 | |
陳霸先 | 陳王 | 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受封,三天後受禪稱帝 | |
蕭方智 | 江陰王 | 原梁帝,永定元年(557年)十月降格 | |
蕭季卿 | 江陰王 | 永定二年(558年)四月受封 |
唐朝“異姓王”(部分為李姓,但因不是皇族,廣義上也被歸為“異姓王”):吳王杜伏威、燕王羅藝、漢陽郡王張柬之、扶陽郡王桓彥范、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陽郡王袁恕己、平陽郡王敬暉、東平郡王安祿山、西平郡王哥舒翰、汾陽郡王郭子儀、雁門郡王郭銳、武威郡王郭昕、定襄郡王郭英乂、大寧王僕固懷恩、臨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武威郡王李懷仙、晉昌王辛京杲、高平王薛嵩、南平王李希烈、通義王朱滔、武威王李嗣業(追封)、雁門郡王田承嗣、張掖王段秀實、昌化王白孝德、常山王王景崇、潁川王陳敬瑄、琅邪王王重榮、鉅鹿王時溥、蜀王王建、越王錢鏐、臨清王羅弘信、太原王王處直、上谷王成汭、岐王李茂貞、梁王朱溫、晉王李克用、魏王程日華、吳王程懷直、晉王程權等等。
宋朝“異姓王”(趙普姓趙,但因不是皇族,廣義上也被歸為“異姓王”):譙王郭守文(追封)、河南王慕容延釗(追封)、鄧王錢俶、衛王史彌遠、威武王石守信(追封)、渤海王高懷德(追封)琅琊王王審琦(追封)、韓王趙普(追封)、濟陽王曹彬(追封)、舒王王安石(追封)、廣陽王童貫(太監)、同安郡王張邦昌、鄂忠武王岳飛(追封)、鄜王劉光世(追封)、蘄忠武王韓世忠(追封)、循王張俊(追封)、申王秦檜(追封)和王楊存中(追封)、涪王吳玠(追封)、信王吳璘(追封)、永寧郡王郭師禹等等。
元朝的王爵封得很隨便,有一大堆,不一一列舉。
明朝“異姓王”(部分為朱姓,但因不是皇族,廣義上也被歸為“異姓王”):滁陽王郭子興(追封)、康山王陳友仁(追封)、中山武寧王徐達(追封)、開平忠武王常遇春(追封)、東甌襄武王湯和(追封)、麗江武靖王傅友德(追封)、寧陵武壯王馮勝(追封)、寧河武順王鄧愈(追封)、黔寧昭靖王沐英(追封)、定遠忠敬王沐晟(追封)、隴西恭獻王李貞(追封)、岐陽武靖王李文忠(追封)、舒城王丘福(追封)、河間忠武王張玉(追封)、定興忠烈王張輔(追封)、寧陽恭靖王張懋(追封)、宣平武庄王朱永(追封)、東平武烈王朱能(追封)、平陰武愍王朱勇(追封)、定襄恭靖王朱希忠(追封)、舒城王朱純臣(追封)、忠勇王金忠(蒙古)、淝水王黃得功(追封)、鄂王金聲桓(追封)、始安王瞿式耜(追封)、中湘王何騰蛟(追封)、寧夏王李成棟、延平武王鄭成功、延平文王鄭經、延平王鄭克塽、晉王李定國、秦王孫可望、蜀忠王劉文秀、延安王艾能奇、鞏昌王白文選、慶陽王馮雙禮、漢陽王馬進忠、黔陽王皮熊、真定王鄭鴻逵(不受)、漢中王吳三桂(不受)、興化王洪承疇(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