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
明末清初官員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萬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繼官舉家遷往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康熙年間,晉封為平南親王。
尚可喜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轉戰數萬里,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清代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七十三歲。康熙皇帝賜謚曰敬。
大事件
1604
出生
1604年出生遼東海州。
1634
航海歸金
明崇禎七年(后金天聰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會,逮捕副將俞亮泰、仇震泰,然後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二月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金。
1636
封王從征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此清初“三順王”。並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口舊部安置於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同年十二月,隨皇太極征討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簽訂城下之盟。
1676
去世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后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務農。曾祖父尚生遷至北直隸衡水,祖父尚繼官遷至遼東海州,尚可喜便出生於此,在五子中排行第四。十八歲時因后金入侵遼瀋,他隨父尚學禮遷徙遼西松山避難,期間母親死於戰亂。後父子先後加入明軍。尚學禮先投遼東巡撫王化貞,后隨毛文龍入皮島。
明天啟三年(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參加明軍水師,翌年赴皮島尋父,也投入了毛文龍的麾下,被收為養孫,賜名永喜。
尚可喜畫像
明崇禎四年(后金天聰五年,1631年)十月,皮島發生兵變,東江總兵黃龍被耿仲裕、王應元等拘禁,沈世魁攝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聞訊后趕回皮島鎮壓兵變,殺耿仲裕、王應元等帶頭者,扶黃龍復出視事,黃龍為表達感謝,當即提拔尚可喜為游擊。
明崇禎六年(后金天聰七年,1633年)二月,明軍收復登州后,孔、耿等竄逃海上,尚可喜又奉黃龍之命率艦隊圍堵叛軍,因遭颶風而全軍散沒,登陸登州后被明將祖大弼疑為叛黨,幸得黃龍搭救而返回旅順。因平叛有功,他被擢為副將,駐守廣鹿島。同年七月,已投后金的孔、耿引后金兵攻陷旅順,黃龍兵敗自殺,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數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黃龍死後,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由於當初尚可喜曾鎮壓皮島兵變,使沈世魁失去權力,所以沈世魁對他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明崇禎六年(后金天聰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騙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此後,尚可喜派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瀋陽,與后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並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
明崇禎七年(后金天聰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會,逮捕副將俞亮泰、仇震泰,然後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二月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金。
明崇禎七年(后金天聰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來到盛京,皇太極出城三十里相迎,與上年孔、耿歸降時同樣待遇。皇太極盛讚尚可喜“達變通權”、“知明運之傾危,識時勢之向背”,賞賜珍寶無數,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旋封總兵官。
尚可喜故居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等三順王隨清軍入關,追李自成至望都。后與吳三桂隨英親王阿濟格延長城而下,佔領了李自成侄兒李錦所據的延安,后出武關進兵至湖廣、江西,追擊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后,班師北京,奉命回駐海州。
順治三年(1646年)與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進攻湖南。
順治五年(1648年)班師回京。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共2萬餘人進軍廣東。他們沿天津、登州、武昌、岳陽、南雄、韶州、英德、清遠,最後直抵廣州城下。途中由於部下違反軍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繼茂接任,兩路大軍同歸平南王節制。
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軍抵達廣州,一路勢如破竹,望風歸降。南明永曆帝逃亡梧州,然而南明兩廣總督(原李成棟麾下副將)杜永和拒絕投降,尚可喜等圍困城池長達10個月,最終於十二月攻下,俘虜了范承恩等,斬首六千餘級,並將餘下的人逐到海邊,溺死者非常多,盡殲廣州少壯男子,死者七十萬人,史稱“庚寅之劫”。
荷蘭使臣紐霍夫筆下的尚可喜
順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慶打敗南明將領李定國,轉而平定潮州叛將郝尚久。
順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於新會再敗李定國,鞏固了清朝在廣東的統治。
尚可喜駐粵26年間,維持社會秩序,重建禮樂文教,安撫南明遺民,促進農業發展,捐資廣建佛寺容納明末出家學者。同時他還沒有按慣例進行圈地。他在東南沿海一面打擊鄭成功等的沿海抗清勢力,一面上書朝廷取消遷界禁海之命,朝廷不允后就鎮壓百姓反抗。
尚可喜畫像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安達公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准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尚可喜登記造冊,準備舉族遷回海城。不料平西王吳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聖旨后,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並加封尚之信為鎮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南方群起響應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皆為吳三桂統轄;廣東平南王麾下將領也有劉進忠、祖澤清等多人舉兵響應,沿海群島並起。尚可喜堅持效忠清室,以廣東彈丸之地牽制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心北上,為清政府平叛創造有利條件。期間,廣東數度危急,清政府派尚可喜之子額駙尚之隆的人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調兵由簡親王喇布率領,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廣東十郡,已失其四,廣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後院堆滿柴火,欲在危急時刻舉火自焚。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晉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當時廣東正受到賊寇衝擊,盜賊並起,博羅、河源、長寧、增城、從化諸縣先後告警,可喜於是分兵將他們剿定。同年十二月,自覺時日無多的尚可喜在廣州鎮海樓上召集畫師為自己繪了7幅畫像流傳後世。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后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歸葬海州鳳翔山,后又遷葬今海城市八里鎮大新村文安山。
關係 | 姓名 | 官職/封號 | 註記 |
父親 | 尚學禮 | 明朝時任明東江游擊,后戰歿於樓子山 | |
兄弟 | 尚可進 | 遼東名將 | 公元1633年陣亡於對后金的作戰中 |
尚可愛 | |||
尚可和 | |||
尚可位 | |||
妻妾 | 劉氏 | 被皇太極封為智順王夫人 | |
楊氏、舒氏、胡氏 | |||
長子 | 尚之信 | 襲爵平南親王 | 加封太子太保 |
次子 | 尚之孝 | 原先授可喜藩下都統,后授平南大將軍,承襲平南親王,后又為宣義將軍 |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卒 |
七子 | 尚之隆 | 官至領侍衛內大臣 | 娶和順公主 |
後代 | 尚其亨 | 晚清大臣 | 曾出洋考察憲政 |
尚小雲 | 民國四大名旦之一,京劇表演藝術家 | ||
尚世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 | ||
尚世鉉 | 北師大物理系的教授 | ||
尚世南 | 鋼鐵冶鍊專家 |
尚王陵園
按照尚可喜的遺囑,康熙二十年(1681年),死後的尚可喜歸葬海城。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政府撥8000兩白銀修建尚王墓園,賜田萬頃,安置家屬,派兩名四品頂戴的佐領和100名士兵,世代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餘年。建國后尚王墓園被列為地方文物。
1996年,國家鼓勵民間興修紀念館,搶救歷史文物。尚可喜第11世孫尚德新先後投資幾十萬元,包括後人共投資200多萬元,按照族譜圖樣,在海城八里鎮小新村東南的文安山祖墳地,基本修復了尚王陵園。
尚氏族人祭尚可喜
2004年,平南王紀念館落成,正廳懸掛著一幅高2.74米,寬0.81米的尚可喜彩繪畫像,尚可喜身穿九蟒五爪親王朝服(也稱蟒袍),腰系鍍金珊瑚轉環御賜黃腰帶,胸前配掛臘面朝珠(108顆),肩擔五蟒披肩,頭戴親王冠帽。尚王陵園是社會力量搶救保護的一處清代文物,也是遼寧省境內第一座民建清代的歷史人文景觀,現已對國內外遊人開放。
•黃龍:“公大度非人所能,且馭變定亂濟世才也。”
•皇太極:”不費一弓,不折一矢,而王率甲眾卷,傾心歸命,首建大勛,為國家肅清海島,此識時之俊傑,宜有以優禮之。“全攜兵民,盡載盔甲器械,乘危涉險,航海來歸,偉績豐功,超群出類,誠可嘉尚。”
•康熙帝:“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勛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賜王封,及定鼎燕京,復能殫竭忠忱,襄大業。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疆重任,鎮守粵東,海氛寧靜,百姓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劃,數建膚功,朕甚嘉焉。”““王素矢忠貞,若人人盡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每念王懷誠事主,至老彌篤,朕甚悼焉!”
•王鉞:“王起身營伍,無學術,而性明達,曉暢軍事。每上文移一切章奏,令左右誦之,輒能解其大略,有所處置,得當者常十六七。然性貪好利,諸子女頗多,不能一一為之計。一女子出嫁,非萬金不可。一男子授室,則數萬金。計諸子至四十餘人,女子稱是。故其晚年好利甚,凡粵中市舶、鹽鐵、材木等利,往往皆藩下人專之,大為民害。”
•尹源進:“王生而權奇驍果,有識量,甫成童,善弓馬,結納豪傑,以俠烈見稱。”
•天然和尚:“平南王具佛性而無定力。.”
•顧誠:“尚可喜、耿繼茂以漢族同胞的鮮血在清朝功勞簿上記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筆。”
•李治亭:“尚可喜是清初發展史上一位傑出人物。他歸清后,四十餘年征戰,為締造多民族國家政權清王朝,為發展和密切滿漢民族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當這個政權‘君臨天下’時,尚可喜維護國家的安定與統一,反對分裂,表現了以大局為重的政治胸懷。他的遠見、膽識與貢獻,深得太宗、世祖、聖祖的信任與倚重。”
•張玉興:“尚可喜本是在努爾哈赤率后金八旗兵攻入遼瀋地區,並瘋狂肆虐時,與父兄等一道不甘兇殘的民族壓迫與奴役,憤然而起,投入到以皮島為根據地的明東江總兵毛文龍部下,加入了反抗后金的行列,從此進行了十年的浴血奮戰,他以戰功升至廣鹿島副將。這是正義鬥爭的十年,是善良反抗邪惡,為國效命,悲壯的十年,氣壯山河的十年,是尚可喜一生中最為有意義、最為光彩的十年。他於國於民,皆著功勛。尚可喜父兄均戰死在抗金戰場,后又遭后金逼迫而舉家數百口罹難,可謂國恨家仇集於一身。然而,尚可喜在形勢變化,痛感被長官逼迫,個人性命危險之時,又陡然投降后金,並掉轉身來屠戮自己的同胞,成為可恥的叛賣者,又可謂罪行昭著。這本是再清楚不過的問題,而史家就應毫不含糊地展示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