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斑背肛海兔

藍斑背肛海兔

藍斑背肛海兔俗名海兔。中型個體,體長90-120毫米。體近紡錘形。頭頸邯顯著。頭觸角粗大,國內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島、香港;國外分佈在日本、菲律賓。

概述


Notarchus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海兔科)
俗名海兔。
國內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島、香港;國外分佈在日本、菲律賓。
中型個體,體長90-120毫米。體近紡錘形。頭頸邯顯著。頭觸角粗大,外側具一深溝,呈耳狀,表面生有樹枝狀絨毛突起。眼位於嗅角基邵的前寸,黑色,無眼柄。足寬大,平滑,前端呈截狀,兩側擴張,末端呈短尾狀。身體為黃褐或青綠紅,背面和邊緣有數個青綠或藍色的眼狀斑。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潮間帶及潮下帶泥沙質海底或棲息在海藻上。爬行運動,由於水溫和食物條件變化,有類群移動的現象。雜食性,主要取食底棲硅藻,也吞食原生動物、撓足類等。2-3月為產卵旺季。
卵群帶曬乾后稱為"海粉",具有解血熱的醫療作用,亦可食用,是一種名貴的海味品。

海兔


海兔,俗稱海珠、雨虎,是一種海產軟體動物,系蚝、蚌等貝殼類的近親。據記載,全球有50種以上的海兔,大多分佈在熱帶亞熱帶海域,我國約有21種,其中主要有藍斑背肛海兔、黑指紋海兔、斑似海兔等品種。海兔體形略呈紡錘形,一般體長12厘米以上,寬約7厘米,重130克左右,但亦有更大者。海兔屬側足發達,前、後端遊離(或後端癒合),能作游泳器官。外套膜小,僅包被貝殼,掩蓋本鰓。有紫汁腺,能發射紫色汁液殺傷小型動物或逃避敵害。
它既不會跑,也不會跳,只會在海灘上慢慢爬行,所以平時大多喜棲於潮間帶的海灘或藻體上,餌料大都以底棲硅藻和沉積在海灘上的有機質為主,也攝食綠藻和底棲橈足類等小型動物,當它靜止不動時,從側面看,好似坐著的兔子,加之它那前對細長觸角,彷彿也像小兔的一雙耳朵,故得兔名。國內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島、香港;國外分佈在日本、菲律賓。
海兔的經濟價值很高,是一種食葯兼優的海味珍品。

藥用價值


【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異名】藍斑背肛海兔,海珠。
【性味歸經】甘、咸,寒。無毒。入肺、肝經。
【功效】清熱養陰,軟堅消痰。
【主治】肺燥咳嗽,癭瘤,瘰癧。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50~100g,或入丸散。
【方選】(1)治疳疾壞眼:谷精草、小青草(俱炒)、青黛、海粉、刺疾黎30g,為末,早用羊肝7片,拌葯9g,蒸熟食(《慈航活人書》)。
(2)治陰虛、肺燥、癭瘤諸症、海粉5~10g,煎湯服,每日1次。
【文獻摘錄】
《本草綱目拾遺》:“海珠,生嶺南,狀如蛞蝓,大如臂,所茹海菜,於海濱淺水吐絲,是為海粉。鮮時或紅或綠,隨海菜之色而成,或曬晾不得法則黃,有五色者。曰此物名海珠,母如墨魚,大三、四寸,海人冬養於家,春種之瀕海潮田中,扁插竹枝,其母上竹枝吐出,是為海粉,乘濕舒展之,始不在結,以點羹湯佳。“
《醫學入門》:“治肺燥郁脹咳喘,熱痰能降,濕痰能燥,塊痰能軟,頑痰能消。
隨息居飲食譜》:“溥 膽熱,祛濕化頑痰消癭瘤、愈瘰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