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丘系

醫學術語

薄束核、楔束核分別位於延髓下部,薄束結節和楔束結節深面,接受脊髓傳導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的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纖維。

概述


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二級纖維,線左右交叉,稱側丘系,腦橋、中腦,止於丘腦的腹后外側核。其功能為傳導對側半身的深感覺。
薄束核、楔束核纖維,弓形走向中央管腹側,左、右交叉,稱為內側丘系交叉,因交叉后的纖維在中線兩側上行成為內側丘系。其中由薄束核發出的纖維傳導下半身;楔束核發出的纖維傳導上半身。
傳導精細觸壓,刺激具、空形式。
內側丘腦系位於延髓椎體束背面、中線兩旁上行,經腦橋、中腦止於背側丘腦

解剖學特點


內側丘係為軀幹、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及皮膚精細觸覺傳導路的第二級上行纖維,上行途中形成一扁平纖維束。在延髓,纖維排列中線兩側,呈矢狀位;至腦橋驟然旋轉90°,由矢狀位變為橫位,居被蓋前緣,其纖維定位由延髓的背腹關係變為內外關係,到了中腦,又被紅核推向中腦被蓋的腹外側,纖維排列關係再一次發生轉位,即由內外關係變成了前內斜向後外。
人腦內側丘系位於腦幹深層,在內側丘系主要行程中,於不同的腦段,分別與脊髓丘腦束、三叉丘系、外側丘系、脊髓小腦前束、脊髓頂蓋束、頂蓋脊髓束、丘腳纖維及斜方體纖維等有較密切的伴行或毗鄰關係。

組織學特點

軸突終末的突觸聯繫:
(1)軸-樹突觸,為主要類型。突觸后樹突多為中等大小以上。多為不對稱型突觸;
(2)軸-體突觸軸-體突觸,較少見,多為不對稱型。突觸后成分為神經元胞體;
(3)軸-軸突觸,多為對稱型。突觸后軸突可含圓形突觸小泡也可含扁平突觸小泡;
(4)軸-軸-樹系列突觸。即潰變的軸突終末與非潰變的軸突終末形成軸-軸突觸,後者又與樹突形成軸-樹突觸。
(5)突觸複合體,較多見。全部為以樹突為中心的匯聚型突觸複合體,複合體中央為中等大小的樹突,其周圍為潰變的軸突終末及多個正常軸突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