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51—1956年 | 蘇聯國立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 | 教育 | 本科 |
1948—1949年上海容海中小學任教員
1956—1965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助教、講師
1958—1962年兼任北京師大附中教導處副主任
1965—1966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副系主任
1972—1975年北京師大二附中革委會主任
1975—1979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革命組副組長兼文科組組長、教務處副處長、社會科學處處長
1979—1981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系主任、副教授
1979—1984年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所長
1984—1991年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1984—至今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國家教委華北地區教育幹部培訓中心主任)
1987—至今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名譽院長
2005—至今任杭州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研究領域
國際教育比較、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副主任
國家教委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一、二、三屆成員、召集人
國家教委電教委中小學教育電視電化教材審定委員會主任
國家教委教育考試暨自學考試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兼高等師範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高等師範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老教授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評估研究會理事長
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主席之一
北京師範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顧明遠教授在演講中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
江蘇教育學院名譽教授
天津師範大學顧問教授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高等教育評估事務所顧問
《中國教育學刊》雜誌主編
《比較教育研究》雜誌主編
《高等師範教育研究》雜誌主編
《教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
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總顧問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1991年 | 全國優秀教師 | |||
1995年 | 國家出版署首屆辭書獎三等獎 | 《教育大辭典》 | ||
1995年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教育學)一等獎 | 《戰後蘇聯教育研究》 | 教委社會科學司 | |
1997年 | 曾憲梓教育基金會97年高等師範院校教師一等獎 | |||
1998年12月 | 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
1999年 | 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
2000年 | 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 | ||
2001年 | 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第四屆教學成果二等獎 | 《比較教育導論》 |

思考教育——顧明遠自選集
《比較教育》(合著、主編之一),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較教育學》(譯著),1982年,文化教育出版社。
《教育學》(合著、主編之一),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學實用教育學》(主編),198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教育發展的啟示》,198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實用教育學》(主編),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育大辭典》(12卷本,主編),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戰後蘇聯教育研究》(主編),199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STS辭典》(主編之一),199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外國教育督導》,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大系》(主編),1994年10月,北京教育出版社。
《比較教育導論》(合著),1996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較教育》(再版,主編之一),199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合著),1998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的教育探索──顧明遠教育論文集》,1998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大辭典》(增訂合卷本,主編),1998年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雜草集──顧明遠教育隨筆》。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Perspectives from a Lifetime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CERC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