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9條詞條名為東山村的結果 展開
- 黑河愛輝區東山村
- 廣東省陽山縣杜步鎮東山村
- 天津薊州區下營鎮下轄村
-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東新街道轄村
-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行村鎮下轄村
- 雲南省永勝縣東山鄉東山村
- 廣東省雷州市客路鎮下轄村
- 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下轄村
- 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東山村
- 山西省高平市永錄鄉下轄村
- 福建省建陽莒口鎮東山村
-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下轄村
-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東山村
- 北京市門頭溝軍庄鎮東山村
-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東山村
- 安徽省東至縣堯渡鎮東山村
- 江西省崇仁縣東山村
-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轄村
-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煤炭壩鎮下轄村
-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東山村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小岞鎮東山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市鳳儀鎮東山村
-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東山村
- 貴州遵義桐梓縣海校街道東山村
-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洋中鎮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祿豐縣妥安鄉東山村
- 雲南省德宏盈江縣舊城鎮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鯉魚塘鎮下轄村
- 山西省高平市東城街街道下轄村
- 浙江省慶元縣五大堡鄉下轄村
-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東山村
-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來舟鎮東山村
- 貴州省鳳岡縣花坪鎮東山村
- 浙江省江山市新塘邊鎮東山村
- 福建省漳州市晉江市磁灶鎮下轄村
-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鎮下轄村
-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永陽鎮東山村
-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街道東山村
- 浙江省開化縣大溪邊鄉東山村
- 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松煙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芹泉鎮下轄村
-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窯灣鄉東山村
- 雲南省宜良縣北古城鎮東山村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東山村
- 湖南省湘潭縣錦石鄉東山村
- 雲南省昆明東山村委會
-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東山村
-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紫陽鎮東山村
-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東山村
- 浙江省磐安縣萬蒼鄉東山村
- 山西省聞喜縣神柏鄉下轄村
-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東山村
- 山西省絳縣古絳鎮下轄村
- 七聯村委會下屬村
-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研和鎮東山村
-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龍山鎮下轄村
- 福建泉州德化縣三班鎮東山村
- 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冊村鎮下轄村
- 貴州省威寧縣草海鎮下轄村
- 吉林圖們市涼水鎮下轄村
- 浙江省景寧縣雁溪鄉東山村
- 雲南省澄江縣九村鄉東山村
- 雲南省麗江永勝縣東山傈僳族彝族鄉東山村
- 安徽省旌德縣廟首鎮東山村
- 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環峰鎮東山村
-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村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東山村
-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涼亭鎮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合室鄉下轄村
- 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新華鄉下轄村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東山村
- 雲南省景東縣龍街鄉東山村
- 廣東省陸豐市內湖鎮東山村
-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鄉東山村
- 浙江省富陽市富春街道東山村
-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平田鄉東山村
- 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鎮東山村
- 雲南省鳳慶縣鳳山鎮東山村
-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東山村
- 浙江省臨海市江南街道東山村
- 雲南省宜良縣湯池鎮東山村
- 江西定南縣天九鎮下轄村
-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東山村
- 浙江省餘姚市梁弄鎮東山村
-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均村鄉下轄村
- 新疆沙灣縣
-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六家子鎮東山村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牛村鎮下轄村
- 江蘇省張家港市東山村
-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端氏鎮東山村
-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東山村
- 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八義鎮下轄村
-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下轄村
- 福建寧德柘榮縣富溪鎮東山村
- 江西省修水縣西港鎮東山村
-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來遠鎮東山村
- 陝西省永壽縣永平鎮下轄村
- 福建龍岩永定區下洋鎮東山村
-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萬蒼鄉東山村
- 雲南省大理雲龍縣寶豐鄉東山
- 雲南蘭坪縣啦井鎮新建村委會
- 安徽樅陽縣白梅鄉下轄村
- 浙江省寧波市慈城鎮下轄村
- 福建省仙游縣鯉南鎮東山村
- 浙江永嘉縣橋下鎮下轄村
- 湖南省道縣白馬渡鎮東山村
-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吳家窯鎮下轄村
- 福建漳州詔安縣白洋鄉東山村
-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上涌鎮下轄村
-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北溝門子鄉東山村
- 河北省灤州市楊柳庄鎮東山村
- 福建省南安市翔雲鎮東山村
- 雲南省騰衝縣明光鄉東山村
-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星溪鄉下轄村
- 山東省膠南市隱珠鎮東山村
- 福建省永春縣東平鎮下轄村
東山村
雲南省永勝縣東山鄉東山村
該村委會隸屬永勝縣東山傈僳族彝族鄉,地處東山鄉西北邊,距東山鄉政府所在地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8公里。東鄰仁和鎮,南鄰向陽村委會,西鄰氂牛坪村委會,北鄰仁和鎮。轄千旦河、它谷坪等11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3 戶,有鄉村人口1661人,其中農業人口1661人,勞動力11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0人。
全村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224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12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819 畝,人均耕地1.7畝,林地322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29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為主。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5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1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6.5 %、0%和6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1 戶(分別佔總數的41.48%和28.6%)。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4 輛,摩托車7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8 畝,有效灌溉率為 28.5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19畝(其中:田218畝,地2601畝),人均耕地1.5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32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16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74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4400畝,其他面積109584畝。無礦產資源。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2.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2.5萬元,佔總收入的33.7%;畜牧業收入82萬元,佔總收入的2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28 頭,肉牛95頭,肉羊1441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6.27萬元,佔總收入的4.5%;第二、三產業收入70萬元,佔總收入的19.3%;工資性收入18.3萬元,佔總收入的5.04%。農民人均純收入1577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7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人(占勞動力的4.07%),在省內務工52人,到省外務工20人。
該村現有農戶458戶,共鄉村人口1793人,其中男性919人,女性874人。其中農業人口1769人,勞動力1062人。該村以彝族、傈僳族為主(是彝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200 人,傈僳族458人,其他民族13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人,占人口總數的0.5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51人,參合率87.68 %;享受低保17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0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該村建有小學 8 所,校舍建築面積 13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5 人,在校學生 150 人,距離鄉中學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0人,其中小學生170人,中學生7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 0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0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5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819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14304 元(人均 16.05元),一事一議籌勞8455個(勞均 9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0 萬元,有固定資產 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0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1人,少數民族黨員 31人,其中男黨員 28 人、女黨員 3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11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0 個,團支部 0 個,共有團員 128 人。
東山村委會主要是彝族、傈僳族和漢族居住地。居住在李子坪村小組和漢仕坪上、下村小組的傈僳族中有部分為信仰基督教,他們每周要做禮拜。傈僳族非常喜愛唱歌對調,有“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說。民歌樸素感人,曲調豐富。傳統舞蹈多為集體舞,有模仿動物動作的,也有表現生產生活的。傳統樂器有口弦和蘆笙等。
傈僳族的服飾,大都穿自織的麻布衣服。男子一般著短衫,褲長及膝,有的用青布包頭,左腰佩砍刀,右腰掛箭袋。婦女上穿右衽短衣,下著長裙,頭上飾以紅白色料珠,胸前有彩色料珠串成的項圈。有“黑傈僳”或“花傈僳”之分。“花傈僳”的衣著絢麗多彩,“黑傈僳”的穿著典雅大方,各具特色。傈僳族以玉米、蕎子為主食,無論男女,都善飲酒。傈僳族的住房有兩種結構:一種是土木結構,四周用長約一、二丈的木料壘成,上覆木板。另一種是茅草房結構,先在斜坡地上豎立二、三十根木樁,四周圍以泥土圍堰,頂蓋茅草。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6月)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傳說古時撒尼(彝族支系)百姓為了反抗一個暴虐的土司而起義,為了慶祝勝利,把這一天定為火把節。
食俗 習慣於日食三餐,以雜糧面、米為主食。吃飯時,長輩價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並為長輩添飯、挾菜、泡湯。肉食以豬、羊、牛肉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湯鍋、羊湯鍋,或烤羊、烤小豬,狩獵所獲取的鹿、熊、岩羊、野豬等也是日常肉類的補充。此外山地還盛產蘑菇、木耳、雞(土+從)、核桃,加上菜園生產的蔬菜,使得彝族蔬菜的來源十分廣泛,除鮮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兩種,用煮過肉的湯煮酸菜加少許的辣椒,可解油膩、解渴、醒酒,並可解輕微的食物中毒,每餐不少。
彝族日常飲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間有“漢人貴茶,彝人貴酒”之說。飲酒時,大家常常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圓圈,邊談邊飲,端著酒杯依次輪飲,稱為“轉轉酒”。且有飲酒不用菜之習。飲茶之習在老年人中比較普遍,以烤茶為主,一般都在天一亮便坐在火塘邊泡飲烤茶。所飲用的烤茶是把綠茶放入小砂罐內焙烤,待烤成酥脆略呈黃色發香時,沖入少許沸水,稍煨片刻對入開水即可飲用。彝族飲茶每次只斟淺淺的半杯,徐徐而飲。
彝族的食用器皿,均用馬櫻花和紅椿木製成,分有漆和無漆兩種。有勺、碗、瓢、盤、盆、盒、罐、缽、鍋、甑、酒杯和酒壺,尤其以酒杯的製作最為講究,除木製的以外,還有用羊角、牛角、牛蹄、豬蹄挖空製成,用鷹爪製作的杯腳更為精美。
節慶、禮儀食俗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火把節、十月年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節日里要殺豬。火把節是彝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間進,共祝五容豐登。
典型食品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常菜;白水煮乳豬,用乳豬水煮后蘸食。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和信息都不便,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著力解決交通和人畜飲水等存在的問題,發展以核桃為主的乾果,力爭發展到1200畝。發展養殖業,豬1200頭、牛120頭、羊7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