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炮

午炮

這是百年殖民地禮儀,午炮,在避風塘,每日中午及一些特別日子如除夕,都會有一個穿著傳統西式禮服的炮手,將禮炮指向天空鳴放,自1860年開始至今未曾間斷。

簡介


在香港怡東酒店對面一個小公園內。穿過告士打道一條隧道即可到達。隧道入口在怡東酒店西面,世界貿易中心告士打道入口前面。
在香港銅鑼灣怡和大廈前面,每天中午十二時都要鳴放禮炮,這就是香港人所稱的“怡和午炮。”
怡和午炮的習俗由來已久。1842年,香港割讓給英國,就在這一年英國怡和公司從澳門來到香港。為對付海盜,怡和公司船隻上往往帶有武器,船隻出入要鳴放禮炮,後來這個傳統逐漸延續下來了。不料有一次怡和船隻搶在皇家海軍軍艦之前進港,岸上發炮,使海軍大為惱怒。以後英國當局就規定只准中午十二時鳴炮,這個規定一直保持到今天,已有150多年歷史了。伴隨怡和炮聲,外國公司紛至沓來,香港逐漸成為國際商人竟逐的天地。彈丸之地匯聚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種,除華人和英國人外還有美國、法國、日本、東南亞、非洲等。他們在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裡,各顯身手。
怡和午炮除在日本侵佔香港三年零八個月停放外,從未間斷過。每年除夕最後一分鐘還要加放炮,迎接新年。

儀式歷史


午炮這個儀式始自殖民地早期,當年英資公司(怡和集團)貨倉設於銅鑼灣,為迎接怡和的大班,在海邊鳴放21響禮炮以示敬意。原炮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偷,至今也換過多種款式了。目前所有權屬於獨立慈善基金會,可安排特定團體實際操作午炮。
若想從高處觀賞,可在世貿中心或怡東酒店裡面向海的餐廳,一面進午餐,一面欣賞午炮鳴放及銅鑼灣海景。

景區指南


午炮所在地即當年之東角,是香港第一幅公開拍賣的地皮,於1841年被怡和洋行投獲。是年怡和將總部由澳門遷至香港東角。當時,怡和在東角自備禮炮和衛戍隊,每有大班抵港或離開,例必鳴炮歡迎或送別。
日軍佔領香港。淪陷期間,原有大炮不知所蹤。光復后,皇家海軍贈予怡和一門可發射六磅重炮彈的大炮,以代替舊炮。 1947年,怡和恢復鳴放午炮。 1961年,居民投訴午炮聲響過大,水警遂收回贈炮,代以一門發射三磅重炮彈之Hotchkiss Mark1速射炮,該炮一直沿用至今。
發炮前,須搖鈴八響。此舉源自怡和總辦公樓及倉庫設在東角的年代,在當時表示上午的工作時間結束。 1946年後,怡和亦在除夕子夜時分鳴炮,以示送舊迎新。除夕夜一響因而名為“子夜禮炮”,成為“午炮”以外的另一個傳統。

提示


午炮現置放在香港怡東酒店對面一個小公園內。若想從高處觀賞,可在世貿中心或怡東酒店裡面向海的餐廳,一面進午餐,一面欣賞午炮鳴放及銅鑼灣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