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亞運會

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

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這是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中國派出63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7個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國台北時隔12年後,作為中國一個地區的代表隊重返亞運大家庭。亞運會開幕前不久,為中國申辦本屆亞運會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亞奧理事會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親王在8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不幸去世,成為本屆亞運會最大的遺憾。

開閉幕式


開幕式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1990年9月22日下午,舉世矚目的第11屆亞洲運動 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開幕。
36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5200運動員參加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角逐,經過14天的激烈競賽,亞洲各國運動員創下一連串輝煌的紀錄。中國健兒和各路健兒一起,刷新42項亞洲紀錄和98項亞運會紀錄,打破4項世界紀錄,超6項、平5項世界紀錄、中國選手喜獲大面積豐收,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第一,即:得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總計341枚。
1990年9月22日,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日,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高擎亞運會火炬,在前女排隊員張蓉芳及跳水冠軍高敏的護衛下,跑入北京工人體育場,在繞場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點燃了亞運聖火。16點52分,應亞奧運理事會邀請,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宣布了第11屆亞運會的開幕。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6578位運動員參加此屆亞運會。中國的陳龍燦代表所有參賽運動員宣誓。在開幕式上,大型團體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場面,向現場七萬多名中外觀眾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嶄新精神面貌。
1990年創作了第11屆亞運會主題歌《燃燒吧,火炬》。
最後在北京亞運會上中國隊以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從而確立了亞洲體壇霸主的地位。

閉幕式

熊熊燃燒了16天的聖火熄滅了。亞洲體育史上規模空前的第11屆亞運會的圓滿成功,將同在比賽中創出輝煌成績和新紀錄的體壇健兒一起,被載入史冊。第11屆亞運會的閉幕式於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中國近萬名文藝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燦爛》,中央電視台向國內外轉播了閉幕式實況。參加本屆盛會的各國運動員遵照“團結、友誼、進步”的宗旨,使奧林匹克精神--“重要的在於參與”在賽場得到充分的體現,第11屆亞運會獲圓滿成功。
在本屆亞運會上,7次刷新世界紀錄,89人次打破亞洲紀錄,189次改寫亞運會紀錄。如此大面積地刷新世界紀錄和亞洲紀錄,在亞運會史上是不多見的。它反映出亞洲體育運動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向世界水平逼近,並預示亞洲體育運動將成為世界體壇不容忽視的力量。這是亞洲人的驕傲。
由於大多數亞洲國家經濟尚不發達,體育基礎差,起步晚,總體實力與歐美體育強國相比,仍有距離,個別項目差距還很大。亞洲地區體育發展的不平衡和缺少競爭,也影響了不少運動項目的發展和提高。
令人高興的是,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等多方面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亞洲體育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11屆亞運會全面檢閱了亞洲體育的總體水平,射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項目,依然顯示出雄厚的實力;游泳、自行車等個別項目提高明顯,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國運動員獲得全部金牌的3/5,不僅意味著總體水平在亞洲佔有較大的優勢,也意味著他們在代表亞洲同歐美體育強國的競爭中,將負起新的責任。
絢麗多彩的東方文化,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連續兩屆亞運會的東道主,都力圖把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體育項目——跆拳道和武術推向世界,這是值得稱道的。現代奧林匹克中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是先從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開始,逐漸被人們認識、了解而最終接受的。具有亞洲色彩的體育項目,為什麼不能更多地成為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呢?
亞運會的圓滿成功,不僅使亞洲各國各地區的人民、運動員之間增進了了解;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了解到一個自強不息、勇於進取、勤勞智慧的民族的性格。
本屆運動會在“團結、友誼、進步”的旗幟下,人們通過交流得到的互相理解,是無法用獎牌計算的。中國作為東道主,成功地舉辦了亞運會,也成功地讓全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亞洲。

賽事歷史


相關新聞

人們常說體育賽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當時光回到1990年,在亞運賽場之外,還存在另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角力的雙方是中國和並不友善的國際環境。
如果說運動員在賽場可以友誼至上不那麼計較比賽結果,后一場角力則沒有退路。
當時身為國家體委國際司一處處長的張清,其日常工作就是和各國際體育組織打交道,熟知國外情況的他對當年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有著深切的體會。
北京工人體育場
北京工人體育場
“當時,歐美主流媒體關於中國的報道,多數都是負面的。改革開放的國際環境遭到空前挑戰。”張清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十分需要發揮體育作為民間外交主要平台的作用,以舉辦亞運會為契機打開局面,改善周邊環境。
據張清回憶,當時國際上曾有聲音說要抵制北京亞運會,由於外交部門和亞組委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後並未發生這樣的情況。相反,37個代表團參會在當年創下紀錄,台灣地區也在時隔12年後重返亞運賽場。
不過,張清說,那時由於外面對中國的真實情況了解不多,種種偏見、誤解和有意的曲解甚至惡意的攻擊都是真實存在的。
他記得日本代表團過來的時候,帶了幾個集裝箱的食品和飲料,“在他們的想象中,中國是一個又窮又亂的地方,沒想到過來一看,吃的東西什麼都有。”結果亞運會結束后,日本代表團離開時扔下大量帶來了卻來不及吃的食品。
來自台灣的運動員教練員私底下聊天時告訴接待人員,他們那邊的媒體老說大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結果來到北京一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半個多月會期,6000多名境外運動員教練員來北京比賽,報道比賽的媒體記者和觀賽的外國遊客接近20萬人,通過各種報道了解亞運關注北京的外國人更是數以億計,這無疑給了中國一個最好的宣傳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
10月7日的閉幕式上,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團打出“謝謝你中國”的橫幅,孟加拉國代表團則打出“中孟友誼萬歲”的標語。
中國獲獎
中國運動員獲得全部金牌的3/5,總體水平在亞洲佔有較大的優勢。男子游泳運動員沈堅強獲5枚金牌,列個人金牌數首位。但從本屆亞運會上中國運動員所取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成績來看,中國運動員仍未擺脫陰盛陽衰的怪圈。
本屆亞運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多獎選手何其多。據統計,本屆亞運會僅多塊金牌或銀牌的獲得者就有198名運動員,僅他們獲得的獎牌就達528塊,其中中國運動員有108名,佔一半以上。中國是本屆亞運會上獲金牌和獎牌最多的國家,共獲341枚獎牌,其中金牌183枚。共有73名運動員是多塊金牌的獲得者,其中中國運動員54名,佔2/3。多獎選手的前19名全是中國運動員,我國游泳名將沈堅強名列第一,他一人獨獲5枚金牌,也是本屆亞運會唯一獲得5枚金牌的運動員。排在他後面的依次是:王曉紅4金1銀,林莉4金1銀,許海峰4金,楊文意4金,庄泳4金,謝軍3金2銀1銅,張秋萍3金2銀,李敬3金1銀1銅,王義夫3金1銀1銅,國林躍3金1銀,陳翠婷3金1銀,王潤喜3金1銀,許艷華3金1銀,李對紅3金1銀,王麗娜3金1銀,鄧亞萍3金1銀,紀剛3金,黃世平3金。這19名運動員就奪取了全部310塊金牌中的64塊。獲得3枚以上金牌的22名選手中,除了韓國皮划艇選手,其餘都是中國運動員。
信心倍增
在當年的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63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7個項目和兩個表演項目的比賽,斬獲183枚金牌,占金牌總數的3/5,獎牌總數達341枚,遠超日韓,雄居亞洲霸主地位。
對於因兩年前在漢城奧運會上只有5金入賬而信心低落的中國體育界,這樣的成績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與此同時,中國健兒在競技場上的優勢,也在無形中轉化成國人的自信,民族自豪感一時間小小爆棚。
比賽開幕式
比賽開幕式
時隔多年之後,早已離開中國體育掌門人職位的伍紹祖,仍然樂於和採訪他的記者分享當時流傳的一個段子:兩個人走在街頭,無意中撞著了,劍拔弩張之際其中一人說,“小子,今天不跟你吵,辦亞運會呢!”頓時煙消雲散。
正是借著亞運會的這股熱乎勁兒,中央拍板當年即刻啟動申奧。亞運會結束之後,亞組委直接轉變為申奧團隊,目標直指2000年奧運會,不料3年後抱憾蒙特卡洛。
首次參與申奧的張清,當年正是在遙遠的摩納哥度過了那個不眠的“黑色星期四”。

賽事籌備


聖火傳遞

聖火傳遞
聖火傳遞
由達娃央宗(藏族)為北京亞運會取得火種;人們親切地稱她 為“火炬之女”,1990年,達娃央宗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
當年的火炬傳遞被稱為“亞運之光”,這束亞運之光在喜馬拉雅山被採集之後,由江澤民總書記分為四把主火炬,分別從中國的最西,最南,最東和最北點開始傳遞,最終匯聚於北京。其中經歷各省的時候,又被分成無數把分火炬,在一個月之內幾乎遍歷了中國所有縣市。而海口南端點火台,就是其中一把主火炬的起點。其餘三把分別在烏魯木齊、拉薩和哈爾濱點燃。
最後由許海峰、高敏、張蓉芳同時點燃主火炬。

賽前準備

中國為辦好本屆亞運會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興建了以本屆亞運會主體育場為主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並建了大量的立交橋和寬敞的馬路。北京市的市容也煥然一新。

賽事遺憾

亞運會開幕前不久,為中國申辦本屆亞運會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亞奧理事會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親王在8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不幸去世,成為本屆亞運會最大的遺憾。

燈謎趣事

北京獲得第11屆亞運會主辦權的消息公布后,全國人民歡呼雀躍。燈謎界也不甘落後,由福建省三明市體委、市燈謎協會等單位牽頭,舉辦了“愛中華迎亞運”全國燈謎創作比賽活動,參賽作品都是以亞運會為題材,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際奧委會銀質奧林匹克勳章獲得者榮高棠為這此活動題詞:“運動鍛煉體質,猜謎鍛煉思維。”目的

民間參與

來自於山西臨汾的威風鑼鼓也參與到亞運會之中,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間藝術的威風,譽享全國,聲聞世界。讓世界人民見識到了中國民間的、傳統的、自己的震撼人心的藝術表演。

場館建設

北京工人體育場
北京工人體育場
按照長期從事體育外事 工作的張清的理解,從參加國際大賽到舉辦國際大賽,中國對外希望藉此擴大開放,在國際上重新樹立大國形象,對內則希望以此為“抓手”加快城市建設,提高國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北京工人體育場
北京工人體育場
1985年4月,北京亞組委成立。次年,包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員村在內的亞運會工程,在北京中軸線北端上百公頃的莊稼地上破土動工。
與此同時,一批配套工程紛紛上馬,北四環大部分路段於亞運會前建成,比四環路全線貫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軸路從鼓樓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環,最初於60年代開始建設的首條環城快速路二環路亦加快建設步伐,最終於1992年全線貫通。
歷時4年、投資20多個億,這樣的建設規模雖然無法和後來的奧運會相比,但這已經是北京繼50年代興建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以來的又一次大規模建設。
鄧小平在視察亞運會場館時,十分幽默地表達了他的讚許:“都說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很圓嘛。”

志願者

除了嶄新的場館,留在張清記憶深處的,還有當年全民參與亞運會的熱烈氣氛。
1990北京亞運會志願者
1990北京亞運會志願者
憨態可掬的熊貓“盼盼”、並非主題歌卻傳唱甚廣的《亞洲雄風》、來自雪域高原的聖火、開幕式上氣勢宏大的團體操,一一構成張清和億萬國人對那個年份的集體記憶。
“今天你捐了沒有”則一度成為彼時的流行語,為了舉辦北京亞運會,全國數千萬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億元,佔全部投入的1\10。
據張清介紹,借首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之機,當時方方面面做了不少工作,不僅在全社會形成了一次體育知識和運動精神的大普及,同時也是志願者制度的第一次試驗,為後來舉辦奧運會積累了不少經驗。
據時任國家體委主任、亞組委執行主席的伍紹祖回憶,當時的志願者被稱做“義務服務人員”,北京亞運會期間,亞組委和共青團北京市委組織的在冊“義務服務人員”達20萬人,實際服務亞運會的“義務服務人員”超過40萬人。
張清當時負責的是各代表團的接待工作,亞組委為他從體委系統和外交部系統抽調了38名官員作為“聯絡官”,分別與38個代表團對接(后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亞奧理事會制裁,實際參會代表團為37個),500多名聯絡員則是來自北外等5所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
時至今日,張清仍然對這些大學生志願者的奉獻精神記憶猶新。
亞運村沒有志願者工作餐廳,也不提供盒飯,500多人一到飯點兒就只好去周邊少得可憐的幾個小餐館“打野食兒”。
有些競賽項目的運動員一大早就要去場地熱身,有些比賽可能會一直拖到半夜才結束,這可難壞了全程陪同的聯絡員,當時北京的公共交通不比現在,太早了他們沒辦法坐車趕往亞運村,太晚了又沒辦法回學校。
有的大學生志願者不懂體育,必須進行從通用知識到專業知識的全盤培訓,可是連固定的培訓場所都沒有,只能“東一個培訓,西一個講座”,搶時間完成培訓計劃。
張清記得有一次全體聯絡員會議實在找不到地方開,又趕上下雨,500多人就在升旗廣場打著雨傘聽他講話。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張清和他的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代表團接待任務,“從結果來看,也不全是壞事。困難磨練和鍛煉了一大批青年學生、教師和幹部,這些人中有很多後來成了各方面的精英。”
18年後的北京奧運會,又有10多萬名志願者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做出貢獻,很多年輕人正是出於磨練自己的意願加入這個光榮的隊伍的。

賽事陣容


(註:1990年北京亞運會參賽國家及地區36個)
中國代表中國派出63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7個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華台北時隔12年後,作為中國一個地區的代表隊重返亞運大家庭。

賽事獎項


第十一屆亞運會獎牌
第十一屆亞運會獎牌
國家和地區總計
中國18310751341
韓國545473181
日本386076174
朝鮮12313982
伊朗46818
巴基斯坦41712
印度尼西亞362130
卡達3216
泰國27817
馬來西亞2248
印度181423
蒙古17917
菲律賓12710
敘利亞123
阿曼11
中華台北102131
香港257
斯里蘭卡213
新加坡145
孟加拉國11
緬甸22
寮國11
澳門11
尼泊爾11
沙烏地阿拉伯11
總計310309357976

賽事數據


賽事數據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在本屆亞運會上創造了優異成績:中國自行車女選手周玲美以1分13秒899的優異成績打破了一公里計時賽的世界紀錄;韓國射箭運動員先後6次打破女子個人全能、男子個人全能和男子團體3項世界紀錄;52人打破42項亞洲紀錄;109人打破98項亞運會紀錄。本屆亞運會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柔道、射箭、射擊、舉重、曲棍球等項目比賽,堪稱“世界水平的較量”。在強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有25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奪得本屆亞運會的獎牌,其中15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獲得了金牌。第11屆亞運會全面檢閱了亞洲體育的總體水平,射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項目,依然顯示出雄厚的實力;游泳、自行車等個別項目提高明顯,已接近世界水平。

賽事文化


會徽

1990年北京亞運會會徽
1990年北京亞運會會徽
第11屆北京亞運會會徽圖案中除亞奧理事會會徽中的太陽 光芒外,以雄偉的長城組成“A”字。長城是中國古老文明的象徵,“A”是英文Asia的縮寫,二者結合,代表在北京舉行的亞洲運動會將成為聯合亞洲各國人民的紐帶。長城圖案還構成“Ⅺ”字,表示本屆亞運會是第11屆。

吉祥物

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為中國的大熊貓,取名“盼盼”,由來自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美術設計師,現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忠仁以福州熊貓館的熊貓“巴斯”為原型設計。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誼、盼望迎來優異成績。為避免可能引發誤讀,國內報紙當時曾發出聲明,說我們的熊貓“盼盼”是一隻雄性大熊貓,這是相關機構第一次為吉祥物“盼盼”定“性”。

主題歌

主題曲
點評: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曲不是那首最讓人難忘的《亞洲雄風》嗎?事實上,《亞洲雄風》只是該屆亞運會的一首宣傳曲,真正的北京亞運會主題曲名字叫做《燃燒吧,火炬》。正是因為《亞洲雄風》實在太膾炙人口了,影響太大了,以至於《燃燒吧,火炬》被大家遺忘。
《燃燒吧,火炬》又名《高舉起亞運會的火炬》(石祥詞 施光南曲)
誰說我們遠隔?
我們的心中沒有距離;
誰說我們彼此陌生?
我們之間早已熟悉。
同生在世界東方,
同長在亞洲大地,
我們是五環中的一環,
高高舉起亞運會熊熊燃燒的火炬。
誰說感情難以言傳?
我們的微笑勝過言語;
誰說賽場互為對手?
我們熱烈擁抱在一起。
同為東方增輝,
同為亞洲崛起,
高唱團結、友誼、進步,
高高舉起亞運會熊熊燃燒的火炬。
宣傳曲
劉歡
劉歡
演唱:韋唯 劉歡
(女)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
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
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
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莽原纏玉帶,田野織綵綢,
亞洲風乍起,亞洲雄風震天吼!
(合)我們亞洲,江山多俊秀;
我們亞洲,物產也富有;
我們亞洲,人民最勤勞;
我們亞洲,健兒更風流!
四海會賓客,五洲交朋友,
亞洲風四起,亞洲雄風震天吼!
韋唯
韋唯
啦~啦~啦~啦,亞洲雄風震天吼!
啦~啦~啦~啦,亞洲雄風震天吼!
(男)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
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
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
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
莽原纏玉帶,田野織綵綢,
亞洲風乍起,亞洲雄風震天吼!
(合)我們亞洲,江山多俊秀;
我們亞洲,物產也富有;
我們亞洲,人民最勤勞;
我們亞洲,健兒更風流!
四海會賓客,五洲交朋友,
亞洲風四起,亞洲雄風震天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