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常里營村的結果 展開

常里營村

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常里營村隸屬延慶縣舊縣鎮,位於舊小路南側,常家營村東。以牡丹種植著名。

公益活動


常里營村開展包餃子送溫暖活動
2015年4月15日,黃沙蔽日,氣溫驟降,寒冷刺骨。舊縣鎮常里營村委員馬征開展了包餃子送溫暖活動,讓常里營村兩名大學生村官王子張和程慧娜感受到了常里營村的溫暖。常里營村兩名大學生村官與村委成員相處融洽,此次包餃子活動更讓大學生村官感受到了村裡人的樸實與熱情,他們表示以後將會繼續努力為村民的發展出謀劃策、謀福利。

媯州牡丹園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延慶縣舊縣鎮的媯州牡丹園,毗鄰風景秀麗的4A級風景區龍慶峽,在五一期間成了延慶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
媯州牡丹園原名為常里營牡丹園,位於延慶東北舊縣鎮常里營村,始建於公元2009年。園區佔地528畝,是目前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牡丹觀賞、研發、生產基地。園區現有牡丹栽培面積300餘畝,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其中花王姚黃島錦豆綠等品種尤為珍貴。園區文化氣息濃厚,仿古的亭台樓閣、水榭湖泊與國色牡丹交相輝映。每年5月,牡丹花盛開,國色天香,景色怡人,遊客絡繹不絕。
此外,媯州牡丹園還設置了休閑度假區,為遊客準備了垂釣、採摘等休閑旅遊項目;園內住宿區既有小木屋,也可在草地上自行搭建帳篷。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牡丹園門前,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牡丹文化牆,牆上的牡丹栩栩如生,均是出自大家手筆,其中的古香古韻讓人意猶未盡,如果您是書畫愛好者,一定會沉醉在這長達100餘米文化牆之中。步入牡丹園,滿園的牡丹花映入眼帘,鳳丹香玉、雪塔、烏金耀輝烏龍捧盛爭奇鬥豔;紫二喬大胡紅、勝葛巾魯菏紅萬紫千紅;叢中笑、銀紅巧對、菱花湛露冠世墨玉千嬌百媚。
媯州牡丹園在五一期間成了延慶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000餘人次。媯州牡丹園佔地500多畝,園內的各色牡丹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牡丹花因其雍容華貴、高雅端莊,素有“國色天香”的美譽,賞牡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遊客徜徉在花團錦簇的牡丹花海中,牡丹獨有的富貴吉祥的氣息瀰漫開來,其實是一種享受。
地址: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常里營村
門票:25元/人
開放時間:5月8日正式開園
自駕路線:京藏高速62號出口——延慶縣城——龍慶峽——向前4公里路北。
乘車:德勝門乘919路直達延慶東關下車,步行一站到媯水北街南,換乘875路,在米糧屯站下車,步行300米即到。
周邊景點:龍慶峽、雲瀑溝、燒窯峪摩崖石刻、盆窯陶藝園、陽光果園採摘園、白羊峪國光蘋果基地

農業發展


常里營村發展有機蔬菜種植
2009年,在北京常里營牡丹合作社支持協作下,延慶縣舊縣鎮常里營村建造了528畝的蔬菜大棚,包括春秋棚和日光溫室棚。該基地開始即採用有機蔬菜種植方式,獲取了有機蔬菜產地認證和農產品產品認證。家住延慶縣舊縣鎮羊坊村的農民劉懷旺,是北京常里營牡丹專業合作社及北京天地潤澤蔬菜基地的負責人、科技示範戶,他積極帶頭承包了部分大棚,用於種植當季和反季的茄子彩椒豆角白菜等優良品種的蔬菜,帶動了當地農民種植有機蔬菜的積極性,雖然至今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因為運用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其中包括灌溉、授粉等,產量已經達到了幾十萬斤,相信冬季上市之後將會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村官介紹


一個90后村官的鸚鵡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常里營村[北京市延慶縣舊縣鎮下轄村]
延慶舊縣鎮常里營村旁的柳樹鬱鬱蔥蔥,馬國新的一處鸚鵡鳥舍就坐落在這裡。還未走近鳥舍,就先聽到唧唧啁啁的清脆鳥鳴聲傳來。越走越近,鳥兒們的叫聲交織在一起,震顫耳膜,在旁人聽來也許不習慣,但馬國新卻嫻熟地餵食、換水、為剛出生的小鳥挪窩。綠橫版鸚鵡毛色翠綠,眼睛就像顆小黑豆轉來轉去;蘑菇頭恰似披著一身水墨羽衣,點綴著好看的藍色,充滿熱帶風情……馬國新這的鳥舍里養著近1000對鸚鵡,有300對種鳥,20多個鸚鵡品種。
其實馬國新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延慶村官,養鸚鵡都是在他工作之餘進行的。2015年6月底,他的村官任期就滿了,以後就可以專心養鸚鵡了。
“打小就喜歡這個,也沒少受過嘲諷和委屈”,2008年馬國新在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獸醫,還在學校里的時候就開始養鸚鵡了。但身邊人認為養鳥是“不務正業”,家裡人一開始也不支持。那個時候,馬國新要一邊兼顧學業,一邊苦心照料著鳥舍,他決定把喜歡、所學都結合在一起來白手起家。當記者問他什麼時候最苦最累的時候,大概觸動了他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馬國新沉默了一會兒說,“一開始家境不好,有時候真不敢回頭看”。
最初,為了及時進貨,馬國新每周都要去一趟鳥市。經常是周五中午從學校出來,不吃飯就趕緊往花鳥市場跑,然後扛著七八十斤重的鳥籠往家裡趕。那個時候沒有自己的車,馬國新要前後換乘3次公交車,步行2公里,折騰四五個小時才能到家,暴晒大雨都遇見過。等到了家裡已經是晚上8點,中午飯和晚飯都已經錯過去了。
從2008年購進第一批鳥兒到如今擁有上千對鸚鵡,馬國新也由一個青澀少年成長為沉穩的鸚鵡老闆。走過了最初的創業艱難期,馬國新的鸚鵡園已經步入穩定發展期。“現在鸚鵡不愁賣,就是規模再擴大十倍八倍銷路也沒問題”,河北、山東、廣州、內蒙古、新疆都有他的鸚鵡客戶。每個月新出生的小鳥就在400隻左右,當月就可以完全消化。去年一年,馬國新養殖鸚鵡的純利潤在20多萬元。下一步,他還將擴建一棟鳥舍,引進四五百對種鳥,並新開一家自己的鸚鵡專賣店。記者聯繫採訪的時候,馬國新正忙著裝修。
提到未來,馬國新說自己想要建一座以鳥為主題的觀光園,擴建的鳥舍會引進其他種類的鳥兒,包括一些珍稀鳥類,讓觀鳥的人住下來,變成遊客,進而變成愛好者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