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碧瓦的結果 展開

碧瓦

范成大詩作

《碧瓦》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近景,次句寫遠景,三句寫天空所見,末句寫地上所見。前二句寫權貴們成天在豪華幽暗的殿堂歌舞昇平,尋歡作樂,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后二句寫風雨過後春景消逝,遍地殘花,以此暗喻南宋朝廷偏安局面岌岌可危,進而表達內心極度的悲憤。但全詩筆法委婉,思緒內蘊,綿里藏針,畫外有音,意味深長,發人深思。此詩構思精妙,立意深邃。

作品賞析


這首詩難道僅僅是描寫自然風光。從“碧瓦”這個別開生面的題目,我們可以窺視到作者的深意和奧妙。雕樑畫棟的琉璃瓦樓房,不是富麗豪華的苑囿,就是王侯將相的宅邸。再聯繫詩中的綉幕、赤欄橋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園,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昇平,恰似燕雀築巢於幕上,不知禍之將至。這首詩描寫的焦點。詩以“碧瓦”為題,意在導引讀者由此去尋求題旨。
首兩句“碧瓦樓頭綉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碧瓦樓”外觀華麗、美輪美奐,卻不知道樓里的人在做什麼,被綉幕遮住了,人們看不見。詩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後的情景,用心就在於讓讀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顯貴,上至天子、下至寵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萬里疆土,換來了他們的碧瓦樓。綉幕遮住的裡面,肯定是一幅醉生夢死的尋歡作樂圖。朝廷如此腐敗,國事也不值得一問。
后兩句“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現在是無風無雨、氣朗天清、柳絮飛天、梨花鋪地,但若一番風雨後,匆匆春歸去,又是一種什麼情景呢。詩人這裡描繪的是一幅墜綠殘紅、飛絮飄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與辛詞相似,但筆調卻更為凄婉。
這是一首通篇寫景的七絕。乍看起來,是一首絕妙的春日即景小詩。作者筆下絢麗的暮春景色,猶如一幅色彩斑斕、富有生趣的圖畫。近景,富麗堂皇的碧瓦樓前垂掛著錦繡的帷幕;遠景,濃墨重彩的朱欄橋外,橫斜著一泓清溪。在這無風無雨、氣朗天清的春日裡,橋下,綠水淙淙;空中,柳絮飛舞;地上,梨花鋪雪。整個畫面層次分明,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花香水氣彷彿從畫中溢出,給人以身歷其境之感。讀者可以從詩人描繪的優美圖畫中,享受到賞心悅目的自然之美。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詩人看到秀美的田園風光和赤攔橋內侯門如海的貴族庭院,一派溫馨承平的氣象。他想到朝廷傾覆,山河飄搖,南宋王朝只落得在一隅半壁的殘山剩水中苟且偷安。詩人深感沉重的痛楚和不盡的感慨,於是寫下這首詩表達自己憂國意識。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後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並加資政殿大學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傳世。
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