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鐵皮鼓的結果 展開
- 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 魏智淵
- 君特·格拉斯創作長篇小說
鐵皮鼓
德國1979年馬里奧阿多夫主演電影
《鐵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說《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成,由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指導。講述了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醜惡,決心拒絕長大,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個人反抗史。《鐵皮鼓》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展現了德國戰時小市民的眾生相,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影片。雖然說影片中充滿了“惡趣味”的描寫,但是這些“下三路”的片段並沒有讓人難過和不適,而是帶上了一層荒誕的反諷效果。
該片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32屆國際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十九世紀末的但澤,居住著波蘭人、德國人、卡蘇白人。一天,年輕的農婦安娜·布隆斯基救了一位被德國憲兵追捕的縱火犯約瑟夫·科爾亞切克,九個月後,安娜生下女兒阿格內絲,約瑟夫則在憲兵的追捕下再度逃跑沒了音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格內絲已長大,嫁給了開雜貨鋪的萊茵人馬策拉特,但私下卻與表兄楊·布隆斯基關係曖昧,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奧斯卡來到人世。轉眼三年過去。三歲生日時,奧斯卡得到了一隻鐵皮鼓,但在生日晚會上,奧斯卡目睹了母親與楊的調情,故意摔下地窖傷了脊柱不再長高,卻意外獲得了尖聲驚叫,震碎破璃的特異功能。
1933年奧斯卡已九歲,但澤籠罩在法斯主義的氣氛中,崇拜貝多芬的父親成了納粹小隊長。在納粹的盛大集會上,奧斯卡用四分之三拍的鼓點擾亂了樂隊的演奏,把會場變成了舞場。
阿格內絲依然和楊在旅館幽會,常把奧斯卡托給尤太玩具商馬爾庫斯照看,馬爾庫斯暗戀著阿格內絲卻沒有表白,奧斯卡也明白母親和楊的事,一次他爬上旅館對面的尖塔拚命敲鼓,用尖聽震碎了旅館的玻璃。不久阿格內絲又懷孕了,她心情煩悶拚命吃魚,最終中毒而亡。
《鐵皮鼓》劇照
不久,家裡來了一位十六歲的女傭瑪麗亞,兩人形同姐弟並有了肌膚之親。可父親卻強姦了瑪麗亞。瑪麗亞懷孕后成了奧斯卡的繼母。奧斯卡不願再呆下去,參加了前線侏儒劇團。在劇團中遇上侏儒女演員古雷娜,二人情投意合恩愛甜蜜。可惜好景不長,古雷娜在撤退時被炸彈炸死。奧斯卡也回到了家鄉。
瑪麗亞生的孩子已三歲,奧斯卡送他一隻鐵皮鼓作為生日禮物。戰爭已近尾聲,蘇軍開進但澤,馬澤拉特剛取下希特勒畫像掛上貝多芬蘇軍就進屋搜查,慌亂中馬策拉特將納粹微章扔掉,奧斯卡故意撿起塞回父親手中。馬策拉特將微章塞入口中,結果卡住喉嚨,雙手亂舞被蘇軍開槍擊斃。
父親的葬禮上,奧斯卡叫了聲“爸爸”連鼓帶人跌入墓穴中。被救起后,他開始長高了。
火車站上,奧斯卡帶著瑪麗亞和孩子爬上了向西方開行的列車,但澤的田野上年邁的外祖母孑然獨行,火車噴著黑煙,消失在地平線上。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Oskar Matzerath | 大衛·本奈特 | ||
Alfred Matzerath | 馬里奧·阿多夫 | ||
Agnes Matzerath | 安吉拉·溫科勒 | ||
Jan Bronski | 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 | ||
Maria Matzerath | 卡特琳娜·塔巴赫 | ||
Anna Koljaiczek | Tina Engel | ||
Anna Koljaiczek | Berta Drews | ||
Joseph Koljaiczek | Roland Teubner | ||
Uncle Vinzenz | Tadeusz Kunikowski | ||
Lina Greff | Andréa Ferréol | ||
Greff | Heinz Bennent | ||
Gretchen Scheffler | Ilse Pagé | ||
Scheffler | Werner Rehm | ||
Mother Truczinski | Käte Jaenicke |
職員表
總導演 | 沃爾克·施隆多夫 |
---|---|
製作人 | 埃貝哈特·容克斯多爾夫 沃爾克·施隆多夫 |
副導演 | 布蘭科·拉斯蒂格 |
藝術指導 | Piotr Dudzinski Zeljko Senecic |
美術設計 | Nicos Perakis |
編劇 | 讓-克勞德·卡瑞爾 君特·格拉斯 沃爾克·施隆多夫 君特·格拉斯 |
服裝設計 | Inge Heer Dagmar Niefind Yoshio Yabara |
攝影 | Igor Luther |
配樂 | 莫里斯·雅爾 |
剪輯 | Suzanne Baron |
角色介紹
Oskar Matzerath
演員大衛·本奈特
奧斯卡是一個德國鄉村男孩。他覺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身體停留在三歲的高度。
Jan Bronski
演員大衛·本奈特
奧斯卡是一個德國鄉村男孩。他覺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身體停留在三歲的高度。
Agnes Matzerath
演員安吉拉·溫科勒
奧斯卡母親,私底下和奧斯卡舅舅幽會,一天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
資料來自:
創作背景
德國新電影流派名導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納粹電影之一。影片氣勢恢弘,改編自德國名作家格拉斯的《德意志三部曲》之一,以一個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顛簸遭遇和奇特視角來揭示整個德國民族的歷史和納粹的醜惡。這是一部寓意電影,用兒童的視角抨擊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醜陋,尤其是納粹的罪惡和荒唐行徑有一場戲中,他躲在檯子下,而鼓點聲聲入耳,攪亂了一場納粹會議。影片充滿黑色幽默,對納粹的興起作了獨到而尖銳的抨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金棕櫚獎。
影片花絮
2張
《鐵皮鼓》宣傳照
1997年6月,在一個信奉正統派基督教組織的敦促和僅僅看了影片的部分片段之後,俄克拉荷馬州州法院的一名法官公開宣布這部電影的內容涉及到了未成年色情描寫(根據俄克拉荷馬州的反淫穢法),認定該部電影是違法的。在沒有得到法院傳令和授權的情況下,俄克拉荷馬市的警察局沒收了所有在圖書館和出租店裡的這部電影。他們甚至逼迫錄像店老闆供出經常出租這部電影的顧客的住址,直接闖入民宅,也沒收了他們的錄像帶。當地律師揚言任何人收藏任何一張這部電影都將被逮捕。在數周內地方法院檢察官被迫通過此項聲明,截止同年12月絕大部分錄像帶都被沒收。直到1998年10月,在通過了一些相關法律訴訟案之後,美國聯邦法院認為對電影帶的沒收是違反憲法的,並且指齣電影並沒有觸犯俄克拉荷馬州的法律。在2001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最後裁決,該部電影終於又可以在俄克拉荷馬州租賃。
因為片中有對未成年人的性的描寫,同樣在加拿大的部分地區禁止上映。
波蘭-英國籍女演員貝阿特·伯茲尼雅克初登熒幕,在這部電影里成為一名臨時演員,正是由於電影拍攝的地點正好在她家門口。
2張
《鐵皮鼓》海報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 | 時間 |
---|---|
西德West Germany | 1979年5月3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01年4月27日 |
法國France | 1979年9月19日 |
丹麥Denmark | 1979年9月28日 |
瑞典Sweden | 1979年10月31日 |
芬蘭Finland | 1979年11月2日 |
美國USA | 1980年4月11日 |
英國UK | 1995年1月20日 |
美國USA | 1996年8月2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98年8月27日 |
新加坡Singapore | 1999年11月28日 |
製作公司
製作機構 | Argos Films |
Film Polski Film Agency | |
Artémis Productions [比利時] | |
發行機構 | United Artists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
Kino Video | |
Argos Films |
資料來源: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1980年 | 奧斯卡獎 | 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 | 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1979年 | 金棕櫚獎 | 第3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 金棕櫚獎 | 獲獎 |
1982年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第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1980年 | 凱撒獎 | 第5屆法國凱撒獎 |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 最佳外國電影 | 獲獎 |
1979年 | 德國電影獎 | 第29屆德國電影獎 | 《鐵皮鼓》 | 傑出故事片獎 | 獲獎 |
馬里奧·阿多夫/Mario Adorf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安吉拉·溫科勒/Angela Winkler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卡特琳娜·塔巴赫/Katharina Thalbach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
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資料來源:
《鐵皮鼓》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展現了德國戰時小市民的眾生相,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影片。雖然說影片中充滿了“惡趣味”的描寫,但是這些“下三路”的片段並沒有讓人難過和不適,而是帶上了一層荒誕的反諷效果。儘管評論界對原著小說褒貶不一,但是對這部電影,評論還是一致稱讚的。影片被認為是一部擊中納粹德國要害的政治電影,是“當代德國電影的突破”,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納粹主義電影之一。(時光網)
電影《鐵皮鼓》大量省略了小說的許多情節,又保留了另外一些情節,甚至補充一些細節,正是這種刪減和保留,讓電影較為成功。這種改編原著的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成功的刪減和保留。《鐵皮鼓》做到了。(網易娛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