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灘鎮

襄陽市谷城縣下轄的鄉鎮

廟灘鎮為襄陽市谷城縣下轄的鄉鎮,位於谷城縣東南部,襄陽市西北部,既覽一江漢水之秀麗風光,又為古城襄陽通往谷城縣城的要塞。鎮政府駐政府街,下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廟灘因建廟於灘祈求平安而得名,有著兩千多年建制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一條漢江,環鎮流淌;三萬畝灘塗,一望無垠;三大溶洞,景觀別緻;四處古寺,內涵豐富;八大景觀,惟妙惟肖;素有“上南川,下南川,四十八個大泉眼”,“油砂土,活水田,賽似小江南”之美譽,堪稱漢江流域的一顆明珠。

歷史沿革


1948年12月下旬,在第二次襄樊戰役中一敗塗地、如驚弓之鳥的國民黨暫編第1師殘部向谷城方向逃竄,妄圖會合谷城縣民衛總隊負隅頑抗。谷城縣民衛總隊長、敵縣長尹鵬飛得知襄樊戰役國民黨部隊失敗的消息,驚慌失措,帶殘部200多人,企圖通過廟灘、茨河逃往南漳、保康大山中。24日,兩股殘兵會於廟灘鎮。奉命進入谷城參加反掃蕩的漢南軍分區86團得知敵人活動的情報后,決定乘敵驚慌疲憊之時打他個措手不及,消滅這股敵人。25日午後,經過60華里山路跋涉的89團全體官兵順利到達指定地點。黃昏時,解放軍不顧疲勞,兵分三路將廟灘鎮包圍起來,瓮中捉鱉。經過兩個小時戰鬥,搗毀敵縣政府,殲滅數個鄉保安隊和敵暫1師一部,生俘敵縣長及以下360餘人,繳獲槍支彈藥及物資一批,解救被敵人關押的幹部戰士20人。這次戰鬥使谷城大片土地收復,標誌著整個漢南地區反掃蕩勝利結束。為此,漢南軍分區首長於12月29日簽署《嘉獎令》給予通報嘉獎。
劉胡蘭式的女英雄陶二姐。陶二姐,本名陶之秀,盛康鎮黃家崗村人,1905年生。由於生性潑辣,敢說敢幹,為鄰里鄉親主持公道,“二姐”成了鄉親們對她的尊稱。1948年7月谷城解放后,她衝破封建勢力束縛,毅然參加革命工作,擔任黃崗小區婦女幹部,組織婦女們為解放軍做軍衣、軍鞋、軍被支援前線,參加清匪反霸鬥爭,多次受到縣、區領導表揚。1948年11月在反掃蕩中遭敵人逮捕。被捕后,敵人為了從她口中得到政府武器、糧食收藏地點和其他秘密,嚴刑拷打,百般折磨,她始終只有一句話:“我不知道!”敵人對她毫無辦法,又把石磨、糞桶吊在脖子上,用烙鐵烙她的胸脯,手指釘在柜子上,腳趾釘在木板上。但所有這些都沒有使陶二姐屈服。1948年12月24日在廟灘迴流灣村,敵人將她殺害。

社會


近年來的發展

近年來,廟灘鎮委、鎮政府按照“立足‘一干兩翼’,發揮三大優勢,實施四大戰略,實現五大突破,建設湖北蛋雞養殖大鎮、商貿物流重鎮和生態旅遊名鎮”的總體思路,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取得了顯著成績,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發展特色農業

廟灘生態雞蛋、南川貢芋、茅坪蓮藕、黃畈板栗等農特產質優物美,享譽全國。新一屆黨委、政府突出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蛋雞養殖形成雞苗孵化、蛋雞養殖、蛋品加工、飼料生產和有機肥加工等為一體的畜禽養殖產業化鏈條,目前已建成7個養殖小區,蛋雞存籠60萬隻,成為全市蛋雞養殖第一大鎮;種植業初步形成了沿漢江洲地3萬畝生態農業,沿丘陵淺山1萬畝花椒、1萬畝油菜、303省道1萬畝蔬菜走廊、1萬畝優質商品糧、黃畈5萬畝板栗、5000畝蓮藕和南川5000畝貢芋等優質農特產品基地。

壯大鎮域經濟

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擴大招商引進,今年以來,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24000萬元,利稅2585萬元;建成養殖規模達30萬隻的魏家山蛋雞養殖園區,引進龍王洞水電、億和制衣、愛家超市、齊勝超市、生物有機肥、生物飼料、蛋品加工等項目28個,引進資金5000多萬元。全鎮形成畜禽養殖、生態旅遊、商貿物流、水電開發、傢俱板材、精細化工等六大支柱產業板塊。

建設宜居鎮村

城鎮建設取得新突破,蘭康至禹家崗循環路全線貫通,安裝太陽能節能路燈200餘盞,鎮區已建成宣武、聚秀、金釵、靈水、夕照等五條主街道,初步形成了仿古、商貿、步行、餐飲等各具特色的商業街;一個集鎮面積達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的現代小城鎮框架基本構成。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路網工程、一建四改、土地整理、扶貧搬遷等惠農項目深入實施,特色產業發展迅猛,農民收入穩步增加,村容村貌美化亮化,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一景”的桂花、香樟、櫻桃、無公害蔬菜等具有田園風光式特色新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社會治安協管機制等先進經驗推廣全國,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提高,一個生態、繁榮、和諧的新廟灘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旅遊


景點

廟灘鎮
廟灘鎮
廟灘地處荊山余脈,扼居古城襄陽和車城十堰之間,西臨漢水,襄渝鐵路、303省道穿鎮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全鎮轄宣武、夕照街、聚秀街、靈水、蘭家(土康)、熊家營、迴流灣、喻家灣、高橋河、彭家莊、萬家營、高台鋪、禹家崗、鴨子湖、萬壽橋、興隆殿、柳樹溝、鄧家灣、古樂寺、財神廟、申家沖、黃畈、小河、檀樹灣、古林寺、王家嘴、皂角樹、張庄、郭峪、石庫、水溝、蔣家套、汪家洲34個村(居)委會,15100戶,總人口6.06萬人;版土面積2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7萬畝,灘塗3.5萬畝,山場7.7萬畝,自古以來就是谷東南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與樊城太平店、老河口仙人渡並稱為漢江流域“金三角”。

黃畈小河村

劉家小河位於廟灘鎮西7公里處,村中大部分居住著劉家人。小河村風景優美,茅坪河由西向東穿村而過,劉家小河由南溝衝出,和茅坪河交匯。據《劉氏宗譜》記載,這支劉家人系大漢高祖劉邦的長子劉肥的後人,明朝洪武二年由江西南昌府進賢縣紫溪村遷往湖北蒲圻車埠鎮官田村,始遷祖為元翰林院東閣大學士劉天德。明朝中期遷往襄陽府谷城縣本村居住。這支家族歷朝歷代為官者眾多,唐元帥劉巨容是其先祖,民國初期有劉臨元官至嘉魚縣知事,解放後有劉順學官至谷城縣副縣長、襄陽市城建局局長。從明朝後期,這個家族以經營茶葉聞名,劉運興曾是1862年漢口開市茶商之一,劉興漢(臨訓)少小隨祖父經營茶葉,形成谷城巨富,小河劉家祠堂房屋達386間,佔地100多畝。如今漢高祖76世孫、漢家劉氏茶坊28代傳人劉家國秉承祖業,創建“漢家劉氏”品牌,品牌價值達5.08億元,湖北省著名商標,連續三年獲評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是湖北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旅遊資源

廟灘系谷東南中心鎮,資源富饒,景色迷人,底蘊深厚,區位優越,山秀、水清、江闊、寺悠、樹古,具有外地無可比擬的旅遊資源優勢,且位居古城襄陽和車城十堰之間,既是湖北“一江兩山”的中心點,又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古隆中至武當山必經之路,如果充分抓住地理位置的優勢和獨特的旅遊景觀,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儘快搭乘被世人稱為朝陽產業的旅遊經濟專列火車,不久的一天,廟灘鎮必將發展為旅遊大鎮、經濟強鎮。

自然風光

廟灘的自然風光美不勝收,人文景觀枚不勝舉,簡而言之“美、奇、絕、悠”。
美,就是美麗娟秀,賞心悅目。山青青,水長長,江溫柔,灘遼闊,洞深幽,木靈秀,物豐饒,人風騷。
奇,神奇出眾,超乎尋常。魚奇:國家珍寶中華鱘,咕咕鳴唱娃娃魚;洞奇:藏龍卧虎,仙人修鍊;樹奇:古木蒼鬱,遮天蔽日;鳥棲:百鳥棲息,群鷗翩舞;泉奇:甘冽沁脾,養津潤肺,心隨靈願,庇佑安康。
絕,絕無僅有,獨一無二。萬畝黃金沙灘一望無垠,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其優良的水質,堪稱中國之最;千年古松,中原絕有;更有當今的世外桃源平頂山一組,享譽襄樊;號稱中原第一大的5萬畝板栗和3萬畝鄂北第一防護林更為廟灘增添特色。如此之最,匯聚一處,光彩奪目,堪稱一絕。
悠,淵遠綿長,心馳神往;動人的傳說,離奇的故事,神往的金銀街,亘古不變的古閱兵場,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的高台古渡口……
一處處景色,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傳說,一切的一切,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呢!
“美、奇、絕、悠”四字把廟灘旅遊資源的獨到之處和獨有特色點道了出來,亦可用數字把全鎮旅遊景觀,歸納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即一江、二山、三洞、四寺、五十泉,形成一目了然的旅遊細線。

一江

“一江”就是被鄂西北地區尊敬為“母親河”的漢江,至今保持中國水質最佳,漢江流經廟灘,由於地勢平坦,沖積沉澱形成5萬畝灘塗濕地,3萬畝漢江防護林和2萬畝空曠廖寂,一望無垠的灘塗濕地;傍晚,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牛羊牧歸,白鷺翩飛,構織成一幅風光旖旋,生態悠美的自然風景畫,讓久居鬧市的人們怎不心弛神往,結伴而至,返璞歸真,親吻大地,真實享受一下田園風光。

二山

“二山”就是神奇動聽,風景優美的白虎山和原始風貌,奇山怪石的平頂山。
廟灘前進八仙洞
廟灘前進八仙洞
白虎山,海拔500米,山石呈白色狀,模看成虎,側觀似佛而雄距漢江之濱,與對岸青獅山遙首相應,共佑沿岸居民平安而聞名遐邇。山上景點眾多,草木茂密;山下古渡阡陌,廟宇聳峙;山中,動人傳說,令人神往;高台漁影,靈山神寺,金銀大街,練兵戰場,古渡碼頭,還有石豬、石羊、石門、九龍口,特別是令人稱奇的金釵街來歷和高台漁影的傳說,讓人彷彿又回到了遠古時代......,當然,這些迷人景觀再輔之於時代氣息,開發建設如蹦極、漂流等娛樂項目,定會成為遊人如織的名勝景區。
平頂山,位於廟灘西南邊陲,海拔千米,毗接南漳、茨河,以“山高、石奇、路險、樹聖、景幽、與世隔絕而披上神秘的面紗,主要景點:千年古松,鄂北人工引水長渠,中原霧淞,千畝梯田,桃園山莊等,最重要的是其位居承恩寺景區要道,有機地把廟灘景觀與承恩寺景觀連為一體,無形中給廟灘旅遊增添一份厚重的色彩。

三洞

“三洞”即被稱為高峽平湖,藏龍卧虎,人間仙境的高橋河流域風景區中的龍王洞和憋虎洞,以及八仙洞水庫風景區中的八仙神洞。三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洞穴通幽,怪石嶙峋,造型奇特,別有洞天。龍王洞,洞穴幽深,外窄里敞,石景栩栩如生,呈龍王、佛像、牛頭、蓮花、神鷹、烏龜等形狀,氣溫恆定,四季如春;憋虎洞,斷涯奇穴,虎形栩生,尤其是關於歷史名臣劉經略的傳奇故事,讓人肅然起敬;八仙洞,幽深莫測,神秘詭異,其動人心弦的傳說與八十年代紅遍全國的《八仙過海》電視劇相輔相成,又將成為廟灘旅遊資源的一大重頭戲。

四寺

四寺就是:靈山寺、古樂寺、古林寺和承恩寺,給古老的廟灘鎮史增添了厚實的籌碼。廟灘的來歷與四寺的淵源關係,絕對又是一個神奇的傳說。靈水寺以靈山祖爺降虎鎮邪,保民平安而為世人稱道;古樂寺以悠美悅耳的古老樂典而唱誦古今;古林寺由歷經500餘年滄桑的神奇大古花柳樹和古林聖泉相得益彰,為辛勞的窮苦大眾遮陰蔽涼,庇護造福;承恩寺則是神仙大佛庇佑一方的神靈聖地;四座古寺大多已經湮滅,依然沉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廟宇樓台,奇山聖水,以及一個個蕩氣迴腸的傳說,給廟灘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神往。

五十泉

五十泉則是呈蒙大自然厚愛而贈送廟灘的又一神來之筆,古有“上南川、下南川、48個大泉眼”,加之檀樹灣和古林寺兩處的泉眼,這50個綿綿細流的聖水泉眼,滋潤著廟灘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川大地,養育著一代代辛勤勞作的廟灘兒女,構成獨特的地質風貌和美妙絕綸的人間仙境,有詩為證:油沙土、活水田,賽似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