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南地甲骨
小屯南地甲骨
甲骨批名。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南地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批帶卜辭的甲骨,被稱為“小屯南地甲骨”,為建國后“考古10大發現”之一。
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全三冊,中華書局1983年10月出版,是對1973年小屯南地春秋兩季發掘成果的整理,簡稱“《屯南》”。
1972年12月下旬,小屯村村民張五元在村南公路旁取土時,發現了六片帶字甲骨,當即交給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3年3月下旬,安陽工作隊開始在村南進行鑽探,確定發掘區域並設置了永久性的測繪基點。1973年3月下旬至8月10日、10月4日至12月4日,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共開探方21個,總面積430平方米。
先後參加這次考古發掘的有戴忠賢、劉一曼、曹定雲、王金龍、屈如忠、孫秉根等考古專家。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姚孝遂也參加了部分發掘工作。
1973年小屯南地春秋兩季的發掘,共出土甲骨1萬餘片,其中有字甲骨總計5335片,是1949年後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不僅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字資料,而且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考古學資料。後來,它與婦好墓一起,被評為建國后考古10大發現之一。
以上內容根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3年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簡報》編入。
據統計,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小屯南地的發掘中,共發現卜甲、卜骨1萬餘片,刻辭甲骨5335片,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多數是小片的,而整版的和接近整版的較少,據初步統計約有100片左右。有的骨版保存較好,字跡清晰;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腐蝕太甚,字跡剝蝕不清。
卜骨、卜甲均經過整治,在其背面(少數在正面)有鑽、鑿、灼的痕迹。絕大多數卜骨、卜甲有鑿、無鑽、有灼;少數有鑽、有鑿、有灼,或有鑽、無鑿、有灼。
刻辭絕大多數為卜辭,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祭祀、天象、田獵、旬夕、農業、征伐、王事等。另外還發現一些地名、人名和方國名等。
非卜辭的刻辭數量很少,有習刻和記事刻辭兩種。此外,還發現4片書辭,是朱書,可能是用毛筆寫在骨版的背面,字體比較大,筆畫粗壯。
郭振祿《小屯南地甲骨綜論》介紹詳細。
考古研究所成了小屯南地甲骨整理小組,對所獲的甲骨進行整理,於1980年和1983年先後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南》)上冊(一、二分冊)、下冊(一、二、三分冊)。該書上冊發表了刻辭甲骨拓本4589片,下冊發表了甲骨刻辭釋文、字詞索引、部分摹本、甲骨的鑽鑿形態等。
《小屯南地甲骨》一書是1973年小屯南地春秋兩季發掘成果的整理。
版本介紹
小屯南地甲骨(下冊全三分冊)
版次:1
冊數:全三冊
印刷時間:2008-9-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01898
包裝:盒裝
定價:¥318.00
內容簡介
一九七三年小屯南地甲骨的大批出土,是殲古發掘的一次共重要的收集,舉世矚目,經過殲過古所諸同志的長期努力和精心整理,《小屯南地甲骨》(以下簡稱《屯南》)一書終於公開出版了。資料是完整的、出土的坑位及地層是明確的。凡是關心這批資料的海內外學術界人士均為此感到欣幸。但這僅僅是一部了原始資料,要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料,通過這部分資料以了解商代的歷史文化,則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長期的、艱苦而辛勤的研究工作。
特別感到幸運的是,作者們與這批資料都有一段特殊的因緣。一九七三年,姚孝遂恰好正在掘現場,躬逢這批甲骨出土的盛況,肖丁是《屯南》一書的責任編輯,作者們是唯一的除古所諸同志之外有幸首先接觸到這批寶貴資料的人,作者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使這批寶貴的資料發揮它應璶的作用而作出作者們最大的努力。
目錄介紹
第一分冊目錄:一、釋文凡例;二、引書、引文目錄;三、釋文;四、本書上冊勘讀。
第二分冊目錄:一、索引凡例;二、部首;三、檢字表;四、字、詞索引;五、隸定字、詞表;六、人名索引;七、地名索引;八、摹本號登記表;九、摹本圓版。
第三分冊目錄:一、小屯南地甲骨鑽研形態;二、鑽研統計表;三、骨面鑽研統計表;四、鑽研摹本、拓本目錄表;五、鑽研圓版=1.摹本圓版=2.拓本圓版;六、後記。
1985年,姚孝遂、肖丁合著《小屯南地甲骨考釋》由中華書局出版,對該批卜辭做了分類考釋和研究。
1980年在小屯南地挖掘出的,被稱作“易卦”卜甲,後來很受學界關心。
小屯南地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