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作用

擴散作用

擴散作用是指在驅動力的作用下物質(原子、離子、分子)的轉移過程。在岩漿熔體中,擴散作用是由於相鄰部分溫度上的差異引起的。概括有兩種情況。在岩漿侵入體的不同部位存在溫度梯度﹐一般邊緣較低﹐中心較高。岩體中的溫度梯度﹐會產生濃度梯度﹐使高熔點組分向低溫區擴散﹐出現低溫區高熔點組分集中現象。岩體邊緣暗色礦物較多。擴散作用的大小以單位時間內質點擴散範圍表示(平方厘米/秒)﹐稱擴散係數。

地質


擴散係數與岩漿的溫度成正相關﹐而與岩漿的黏度成反相關。

生物學與化學


擴散作用特徵
物質及擴散作用經細胞膜進出細胞時,有如下兩種共同的特性:
⒈物質的擴散方向受物質濃度梯度影響。即細胞內外某物質的濃度若不同時,則物質會由高濃度擴散到低濃度的地方,若兩邊濃度相差越大,則物質的擴散速率越快。
⒉不必消耗ATP,即可進行此擴散作用。

理解


分子簡式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個,P代表高能磷酸基,“-”表示普通的磷酸鍵,“~”代表一種特殊的化學鍵,稱為高能磷酸鍵。動物是由線粒體的呼吸產生 植物體是由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 結構式及球棍模型。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遠離A(腺苷)的“~”斷裂,ATP水解成ADP+Pi(遊離磷酸團)+能量。
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細胞中,它與ADP的相互轉化實現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證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生成ATP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另一條是所有活細胞都能通過細胞呼吸生成ATP。

延伸


(一)無氧代謝:劇烈運動時,體內處於暫時缺氧狀態,在缺氧狀態下體內能源物質的代謝過程,稱為無氧代謝。它包括以下兩個供能系統。 ①非乳酸能(ATP—CP)系統—一般可維持10秒肌肉活動 無氧代謝 ②乳酸能系統—一般可維持1~3分的肌肉活動 非乳酸能(ATP—CP)系統和乳酸能系統是從事短時間、劇烈運動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ATP釋放能量供肌肉收縮的時間僅為1~3秒,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夠供ATP合成后 分解的能量維持6~8秒肌肉收縮的時間。因此,進行10秒以內的快速活動主要靠ATP—CP系統供給肌肉收縮時的能量。乳酸能系統是持續進行劇烈運動時,肌肉內的肌糖元在缺氧狀態下進行酵解,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在體內產生乳酸,同時釋放能量供肌肉收縮。這一代謝過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縮的時間。
二、擴散作用的類別
有些物質擴散時是受到細胞膜中蛋白質所調控,此稱為「促進的擴散作用」(facilitated diffusion)。而有些物質則不受到細胞膜中蛋白質所調控,此稱為「單純的擴散作用」 (simple diffusion)。
⒈單純的擴散作用(simple diffusion)
一般氣體分子的擴散屬此類,也就是生物體的氣體交換(如動物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時,吸入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均是此「單純的擴散作用」。由於此類的擴散作用不受細胞膜中蛋白質或載體(carrier)所影響,所以細胞膜對這些氣體分子的擴散作用沒有調控能力。此類的擴散作用猶如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香味擴散作用,均是屬「自然發生」的現象。不過二氧化碳溶於水后,變成 HCO3-(即CO2+H2O -->HCO3-+H+)時,則不能再以單純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⒉促進擴散作用(facilitated diffusion)此類擴散作用需要細胞膜中蛋白質的協助才能進行,惟因細胞膜中協助物質擴散作用的蛋白質性質不同,所以此類擴散作用又可分為如下兩種:
⑴藉蛋白質通道(channel protein)的擴散作用。數個蛋白質於細胞膜中形成通道(channel),物質必需經由此通道才能進出細胞。此通道管制物質進出有其專一性,即某一種通道只允許某一種物質進出細胞;目前已知的通道蛋白質均是屬於離子專用的通道,如K+、Na+的專用通道等。雖然細胞膜中有此通道,且通道具專一性,可是物質並非全天候可自由經此通道進出細胞,因為通道的一端尚有門(gate)管制著,當通道開門的時候,物質才能進出,當通道關門的時候,物質則不能進出細胞。雖然此通道開門關門機制仍不很清楚,可是生物本身的某種生理需求,或是周圍環境因素變化(如光照),都可影響此通道門的開關。
⑵藉載體蛋白質(carrier protein)的擴散作用。必借著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質的攜帶,物質才能擴散進出細胞。此載體管制物質進出有其專一性,即某一種載體只攜帶某一種特定物質進出細胞。
以上所述三種物質擴散作用(即單純擴散、藉通道蛋白質擴散作用和藉載體蛋白質擴散作用),均不需要能量ATP的供給,一般稱為「被動運輸(或輸送)」(Passive absorption或passive tran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