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7條詞條名為張旭的結果 展開

張旭

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院長

張旭,男,1967年生,湖南邵陽人。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先後執教於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現為福建工程學院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人文學院院長,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系客座研究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比較文學翻譯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等。曾任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和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翻譯與跨文化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與跨學科研究,興趣兼及哲學、歷史學、語言學、英美文學、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先後主持國家社會基金項目1項(結項等級為優秀)、省部級項目6項。國際合作叢書《通天塔叢書》主編。有個人學術專著4部、合著10部,另有學術論文60餘篇散見在海內外學術期刊上。2007年獲“香港翻譯學會獅球教育基金會翻譯翻譯研究獎學金”。

主要成就


主要科研獲獎:
2009年,所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30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8年,所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獲中南大學第三屆共創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所撰論文〈朱湘譯詩音樂美的現代詮釋〉獲香港翻譯學會獅球教育基金會翻譯研究獎學金。
2007年,所撰〈關於當前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中若干問題的反思〉獲中南大學第二屆共創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所撰〈關於當前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中若干問題的反思〉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6年,所撰〈意識形態與近代英詩漢譯〉獲中南大學首屆共創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2006年,所撰〈漢語詩學規範與英語詩歌漢譯〉獲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5年,所撰〈中國英詩漢譯史論〉系列論文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2年,所撰〈彙編一部漢譯英語詩歌目錄的構想〉在第三屆全國多語翻譯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評選中獲特等獎。
2001年,所撰〈科技隱喻及其翻譯〉獲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0年,所撰〈近二十年來美國散文翻譯在中國〉在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1999年,所撰〈美國詩歌翻譯在中國〉(上、下)被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第一屆外國語言與翻譯成果優秀獎。
1999年,所撰〈當代文學中的粘連現象〉在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1997年,所撰〈美國文學翻譯在中國〉系列論文在湖南省比較文學學會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主要教學獲獎:
2009年,獲中南大學教學優質獎,中南大學。
2011年,指導研究生獲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
海外學術期刊論文:
張旭:〈翻譯規範·文本詮釋·審美再現——從霍克斯和楊憲益夫婦譯《紅樓夢》第五回看文化意象的傳遞〉,《廣譯》(台灣)2012年第6期。
張旭:〈經典的重構——一部《古蘭經》漢譯批評史的設想〉,《翻譯季刊》(香港)2011年第60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張旭:〈朱湘譯詩建築美的現代詮釋〉,《翻譯季刊》(香港)2008年第48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張旭:〈朱湘譯詩音樂美的現代詮釋〉,《翻譯季刊》(香港)2007年第44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張旭:〈文化外求時期朱湘的譯詩活動考察〉,《詩網路》(香港)2006年第29期。
張旭、何雲波:〈沉舟中的夢遊(下)——中國最後一位象徵派詩人沈寶基的詩藝旅程〉,《詩網路》(香港)2006年第25期。
張旭:〈跨越邊界與話語反思——試論希理斯·米勒的解構主義翻譯觀〉,《翻譯學研究集刊》第九輯(台灣)2005。
張旭:〈意識形態與近代英詩漢譯〉,《中外文學》(台灣)2005年第11期(總34期)。(美國MLA Periodical Index源刊)
張旭、何雲波:〈沉舟中的夢遊(上)——中國最後一位象徵派詩人沈寶基的詩藝旅程〉,《詩網路》(香港)2005年第23期。
張旭:〈中國近代英詩漢譯若干史料鉤沉〉,《詩網路》(香港)2004年第4期。
張旭:〈英詩漢譯中新格律體實驗考察〉,《翻譯季刊》(香港)2004年總31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源刊)
張旭:〈胡適與英詩翻譯〉,《翻譯學報》(香港)2003年秋季號(總第8期)。
張旭:〈網路時代的翻譯文學研究──以中國的翻譯為例〉,《世界文學》(台灣)2003年春季號(總第7期)。
張旭:〈為了忘卻的紀念──記一位中國的象徵派實驗詩人沉寶基〉,《文學世紀》(香港)2003年第3期。
張旭:〈譯經文學傳統與近代英詩漢譯〉,《世界文學》(台灣)2002年冬季號(總第6期)。
CSSCI源刊論文:
<困境與出路——全球化時代希利斯·米勒的比較文學觀>,《中國比較文學》2013年第4期。
〈融化新知與詩學重詁——白話文學語境中“學衡派”英詩復譯現象考察一例〉,《外語研究》2010年第6期。
〈“權利轉向與自我再現——評羅選民等編《翻譯中國》〉,《中國翻譯》2010年第4期。
〈文學轉型與反思——試論全球化與數字化時代希利斯·米勒的文學新觀念〉,《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第1期。(該文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詮釋·會通·翻譯——評羅選民譯《現代語境中的上帝觀念》〉,《外國語文》2012年第2期。
〈郁達夫英詩漢譯散體化現象考察〉,《外語教學》2009年第6期。
〈劉半農早期英詩漢譯活動考察〉,《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天籟之音”:吳芳吉早期英詩漢譯尋蹤〉,《外國語文》2009年第3期。
〈歷史的重構:一部中國英詩漢譯斷代批評史的構想〉,《外語研究》2009年第2期。
〈從失語到對話——兼評張佩瑤等編譯《中國翻譯話語英譯選集》〉,《外語研究》2008年第1期。
〈“桃梨之爭”的美學蘊涵——朱湘譯詩中文化意象傳遞的現代詮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關於當前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中若干問題的反思〉,《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關於翻譯研究術語漢譯的討論〉,《中國翻譯》2004年第4期。
〈比較文學課程教學在香港〉,《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3期。
〈也談網路翻譯文學〉,《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期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2002年第11期全文複印轉載。)
〈近二十年來美國散文翻譯在中國〉,《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2期。
〈走近通天塔〉,《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4期。
〈 ’98“文化與翻譯”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3期。
〈美國現代詩歌翻譯在中國〉,《中國翻譯》1997年第6期。

出版著作


何雲波、張旭等著:《越界與融通——跨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卡邁勒·納特著、張旭譯:《崛起的印度》,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張旭著:《湘籍近現代文化名人·翻譯家卷》(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成果),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張旭著:《中國英詩漢譯史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張旭著:《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張旭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羅選民主編,田德蓓、張旭副主編:《外國文學翻譯在中國》,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3。
羅選民、張旭等著:《話語分析的英漢比較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科研項目


“林紓年譜長編”,福建工程學院社會科學啟動基金,一般項目,5萬元,2013年—2014年。
“近現代湖南翻譯史論”,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一般項目,1萬元,2011年—2013年。
“湘籍近現代文化名人·翻譯家卷”,湖南師範大學人才引進專項資助項目,6萬元,2011年—2012年。
“希利斯·米勒文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一般項目,自籌,2009年—2010年。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考英語測試與高校英語能力要求銜接研究”,一般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1萬元, 2008年—2010年。
“中國英詩漢譯史論”,一般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萬元;中南大學配套研究經費5萬元,2008年—2009年。
“經典的重構——朱湘譯詩新探”,重點項目,中南大學人文社科項目,0.6萬元,2007—2008年。
“中國英詩漢譯史論”,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規劃項目,5萬元,2006年—2009年。

社會影響


2010年9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英詩漢譯史論”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在結項中獲優秀等級。所出版的《中國英詩漢譯史論——1937年以前部分》在2012年由中南地區人民出版社優秀圖書評選委員會評委優秀圖書。
2011年所出版的《湘籍近現代文化名人·翻譯家卷》被收入湖南省重點文化工程《湖湘文庫》(乙編70號)。該叢書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2010年出版的專著:《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有書評2篇:(1)袁麗梅的“縱橫古今 跨越中西——《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評介”(載《中國翻譯》2010年第6期);(2)袁麗梅的“縱橫與跨越——張旭新著《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評介”(載《中國比較文學》2010年第4期);該書由現任台灣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台灣中央研究院單德興教授做序:“學科的旅行與翻譯——序張旭《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載《外語與翻譯》2008年第4期),序中對本書做出高度的評價。
2008年出版的專著《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中南大學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成果),收入“翻譯與跨學科學術研究叢書”,該叢書目前在國內學界影響較大。有書評3篇:(1)Lu Shao, “Fusion of Horizons: New Perspectives on Zhu Xiang’s Poetry Translation”, Per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Vol 18, No.4, Dec. 2010;(2)傅勇林的“視界的融合、中西化合與中西譯學的雙向熔鑄和綜攝——讀張旭博士《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載《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3)譚曉麗的“史料鉤沉文化闡釋——《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述評”(載《外語‧翻譯·文化》(第七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另外該書還被許多高校翻譯學專業的研究生列為推薦書目,並被多次被引用。2009年度,該書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30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論文:《文學轉型與反思——試論全球化與數字化時代希利斯·米勒的文學新觀念》(載《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第1期),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6期)作為首篇全文複印轉載;同時被收入《文學研究文摘》2010年第3期。
論文:<朱湘譯詩音樂美的現代詮釋>(全文約3萬字),獲第二屆香港翻譯學會獅球教育基金會翻譯研究獎學金,獎金1萬港幣。該獎項主要針對兩岸三地的優秀博士,每年頒發一次,每屆得主僅一名,本人也是迄今大陸唯一一名學者獲此獎項。該文後發表在香港核心刊物《翻譯季刊》(2007年第44期,頁46-95),該刊目前被香港多家高校翻譯研究學科列為核心刊物,同時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ranslation Studies Abstract來源期刊;該文後收入劉靖之、陳德鴻編:《蛻變中的中國翻譯研究》(香港翻譯協會,2011年,頁181-222)。該集精選《翻譯季刊》第1至第50期優秀論文16篇,為慶祝香港翻譯協會成立40周年而編選。
2013年8月31日在福建省圖書館所做報告《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從<紅樓夢>的英譯說起》系2013年度“福建百場社會科學報告”;9月6日《福建日報》登有記者對張旭教授所做專訪:《文化走出去,“絆”在哪裡?》,該篇被多家媒體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