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7條詞條名為張旭的結果 展開

張旭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張旭,字旭之,男,河北深縣人,1947年12月生於北京,漢族。天津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天津師範大學津沽學院文學系對外漢語專業主任。

人物經歷


張旭[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張旭[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1966年考入清華大學數學與力學專業,“文革”期間,分配至河北省承德地區,從事過幹部、教師等職業,1979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著名語言學家邢公畹先生學習漢藏比較語言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後來擔任天津商學院(今天津商業大學)語言教學部主任,其間曾赴韓國忠清大學講學,后調入天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今國際教育交流學院),1998—2003年擔任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並擔任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專業學科帶頭人,2004年赴日本神奈川大學講學。2006年,受天津師範大學津沽學院聘請,組建對外漢語專業,並擔任專業主任。曾任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張旭教授通英語,懂數學,學術興趣廣泛,曾在著名語言學家邢公畹先生指導下學習漢藏比較語言學和音韻學,與著名語言學家劉叔新先生亦師亦友,其學術思想深受邢、劉二位先生影響。

研究方向


為語言理論、漢語方言學、語法學、辭彙學,兼及詞典學和漢英對比與翻譯等。

主要貢獻


語言理論方面有《語言學論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漢語研究方面有《語言問題探索》(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深縣方言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5月)、《漢語漢字研究論集》(合編,王蘊智、張旭、董蓮池、周寶宏,中華書局,2004年12月)、《漢語形態問題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2月)、《漢語語言學問題》(商務印書館,2015年8月);
詞典學方面有《簡明英漢商業辭典》(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美國英語慣用語辭典》(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英漢對比與翻譯方面有 Syntax in Chinese and English(《漢英句法比較》,英文,與美籍華裔學者Chikang Wu合著,1990年)。
主持過兩部天津市社科基金項目:《詞位複合理論研究》、《現代漢語形態研究》。
1998—2003年,擔任天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專業的學科帶頭人;2003—2007年,擔任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天津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國家漢辦HSK審題專家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為本科生主要講授現代漢語,為研究生主要講授語言理論等課程。1994年以後較多接觸對外漢語教學,1996年赴韓國忠清大學講學,2004年赴日本神奈川大學講學。
(1)專著:
Syntax in Chinese and English(《英漢句法比較》)(與Chikang Wu合著,1990年)。
《簡明英漢商業辭典》(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美國英語慣用語辭典》(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語言問題探索》(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
《語言學論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深縣方言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5月)。
《漢語漢字研究論集》(合編,王蘊智、張旭、董蓮池、周寶宏,中華書局,2004年12月)。
《漢語形態問題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2月)。
《漢語語言學問題》(商務印書館,2015年8月)等。
(2)論文:
《漢語詞序和詞序變化》(翻譯,《國外語言學》1981年4月)。
《現代漢語和侗語的量詞》(《民族語文研究文集》1982年)。
《天津話概說》(《天津日報》1983年4月25日)。
《論漢語否定結構》(翻譯,南開大學《語言研究譯叢》第一輯,1984年3月)。
《天津話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南開學報》1986年05期)。
《論語義在句法分析中的重要性》(南開大學《語言研究論叢》第三輯,1987年)。
《天津話新舊兩派聲類分析》(南開大學《語言研究論叢》第四輯,1987年)。
《論現代天津話里的齒音字》(《天津商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深縣話的特殊語法現象例析》(南開大學《語言研究論叢》第五輯,1988年)。
《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語言學新著——讀劉叔新著〈辭彙學與詞典學問題研究〉》(《渤海學刊》1988年03期)。
《說翻譯》(《天津商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韻籟〉語音考析》(南開大學《語言研究論叢》第六輯,1991年)。
《英語慣用語單位及其範圍的確定》(《天津商學院學報》1992年04期)。
《論英語俚語》(《天津商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美國英語慣用語研究——兼論英語慣用語辭典的編纂原則》(《天津商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解釋與翻譯》(《南開學報》1994年03期)。
Views on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英漢對比三論》)(《天津商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中介語研究的理論思考》(《天津商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估價副詞“就”和“才”的語用過程分析》(《天津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漢語語流變調理論釋說問題芻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Views on Interlanguage( Journal of ILC,Japan,2000,10)。
The Tianjin Speech(《天津方言概說》)(《語言問題探索》1995年)。
《重論主謂謂語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語言獲得理論芻議》(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研究》2001年6月)。
《第二語言獲得問題的理論思考》(《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副詞研究平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關於語言解釋理論的再思考》(《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現代漢語形態研究芻議》(日本神奈川大學《人文研究》總第153輯,2004年)。
《關於語言解釋理論的思考》(《南開語言學刊》2004年02期)等。
另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日本語言學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