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寺
青果寺
遂在此地結廬建寺,稱為青果寺。金螯聽信烏龜的饞言,變化成一個紅臉大漢,與烏龜一道直奔金螯山頂。遂在此地結廬建寺,稱為青果寺。
射洪縣青果鄉後面有座金螯山。
清果寺本名“清果寺”,四合院建築,5層面分明軸對稱文廟石板地建築。
第三層面上的正中特大“大雄寶殿”及四鄰建設最考究、壯觀。“大雄寶殿”中呈軸及平面中心對稱的四柱(每根等大為二人才能合抱),這四柱頂端上方支撐最頂層(二層之上)以上的四柱之內的最高層(2)屋體。
現在寺廟為後任新建,老寺廟被青果中心小學佔用。有大雄寶殿等佛教經典景點,
金螯山腳下有一石洞,洞中有一隻金螯在裡面修鍊。在大禹治水時,又爬來一隻烏龜,與金螯做伴修鍊。金螯苦苦潛修,五塵不染,六欲不生。烏龜則貪戀紅塵,常化成人出洞遊玩,窺視人間繁華,偷吃人間煙火。在一個月光皎潔晚上,烏龜偷偷出洞,聞著金螯山頂飄來的桃香,饞意頓生。遂化成一個黑胖和尚,上山吃桃。剛到山頂,就被玉蟬攔住。烏龜口吐一黑色彈子欲致玉蟬於死地。玉蟬拔下頭上的金針反擊。烏龜落荒逃回洞里,繼續鼓動金螯同去。金螯聽信烏龜的饞言,變化成一個紅臉大漢,與烏龜一道直奔金螯山頂。猛見一紫衣少女與一白衣壯士正在摘桃。烏龜再進饞言,要金螯拿下紫衣女收做夫人。金螯怪聲大叫惹惱了玉蟬,遂拔下頭上金針直刺金螯。金螯性起,口吐一團烈火直撲玉蟬。玉蟬躲避不及,被金螯吐出的三昧真火給煉化了。紫衣女見狀,大怒,把手中的花藍向上一拋,只見霞光萬道瑞氣千條直罩金螯。金螯拚命反擊,再吐烈火把整座山變成了火海,山林樹木盡化為灰燼。這株桃樹也未能倖免。好在花藍放出的萬道霞光照射下來,撲滅了烈火,將金螯化成了水。而烏龜也五百年道行盡失,最終只能變成石龜藏身於青崗河中。後來,散花仙女轉化為陳滿姑、玉蟬轉化為白馬,金螯轉化為匪首王沫、烏龜轉化為王義手下的王義。峨眉山長老普靜大法師雲遊至此,在金螯山腳下修建一座寺廟,取名青果寺。這一帶遂取名叫青果鄉。
在通家山寺院內,建有射洪籍作家吳因易的創作生涯館,館內陳列有吳因易部分作品手稿計200餘件、作品10餘部、發有吳因易作品及相關報道的報刊雜誌30餘件,並陳列有由我國著名作家馬識途、賈平凹等名家字畫30餘軸……
“女兒碑廟會”長龍陣
每到農曆的正月19日的前後三天,來自西充、鹽亭、蓬溪、南部和射洪的6縣的民眾與青崗四鄉八鄰的鄉民約3萬餘人扭著秧歌、舞著龍燈獅子、從青崗鎮出發一路歡行通家山。其中,最具特色是“朝亭子”,即由80餘人抬著10餘張桌子(其後改為汽車)每張桌子立著1—3名身著戲裝的演員,組成一個場景。10餘個場景組成一條長龍,在秧歌、龍燈獅子、鑼鼓嗩吶和萬人空巷追隨民眾的護送下,從青崗鎮一路步行至2.5公里遠的通家山,而追隨者的長龍陣也達2.5公里,其場面非常火爆且十分壯觀。
位於射洪縣青果村陳家灣,在明清的時候青果寺香火鼎盛,和尚人數眾多。周圍的土地都被寺廟佔有,大多數人都在河上的手下租地種地,稱為佃戶。位於附近的陳家灣,水源豐富,自然也就成了和尚洗衣做飯取水的好地方。長期以來大家都稱此堰塘為“和尚堰”。
洗馬堰
位於射洪縣青果鋪埡村,相傳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曾經過四川,在經過此地時,人馬走車勞頓。於是停下來,喂馬休息,等待飯飽食足,在開始其逃亡之旅。目前,還有一泉眼,長流不止,不論乾旱與否,不論春夏秋冬。
金鰲山
射洪縣青果鄉後面有座金螯山。據說當年峨眉山的一個方丈(峨眉山長老普靜大法師),四處尋找地形,一路從峨眉山出發,經過遂寧的廣德寺和靈泉寺,一路巡山捕脈。走到青果自后,前面再無路。仔細一分析,原來此地風水絕佳,九條山脈終止於此,故稱之為“九龍歸洞”。遂在此地結廬建寺,稱為青果寺。後面青果寺也成為青果的別稱。
三龍場
位於射洪縣青果鋪埡村,處在蓬溪、射洪交界處。由三山交匯而形成,在民國很繁盛的集鎮。此地人才鼎盛,民風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