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菰米的結果 展開

菰米

中藥

菰米,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實。9~10月,果實成熟后採取,搓去外皮,揚凈,曬乾。功能主治為:①《本草拾遺》:止渴。②《綱目》:解煩熱,調腸胃。③《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治心臟病等,或作利尿劑。

基本介紹


菰米
​(《本草經集注》)
【異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辭》),安胡(《七發》),蔣實(《楚辭》王逸注),茭米(孫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圖經》),雕菰(《綱目》),茭白子(《江蘇植葯志》)。茭白俗稱篙筍(湘南地區的叫法)。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實。
【採集】9~10月,果實成熟后採取,搓去外皮,洗凈,曬乾。
【藥材】乾燥的果實,呈圓柱形,長1~1.5厘米,直徑1~2毫米,兩端漸尖,表面棕褐色,有1條因稃脈擠壓而形成的溝紋,腹面從基部至中部有一條弧形的因胚體突出而形成的脊紋,脊紋二側微凹下,長至0.6厘米。折斷麵灰白色,富有油質,質堅硬而脆。氣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飽滿、無蛀者為佳。
產江蘇等地。
【化學成分】穎果含蛋白質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
【性味】①《本草拾遺》:“性冷。”
②《綱目》:“甘,冷,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遺》:“止渴。”
②《綱目》:“解煩熱,調腸胃。”
③《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治心臟病等,或作利尿劑。”
【美食】假使我們拜現下流行的穿越之風之賜,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去看一看古人的餐桌,我們將會驚訝地發現許多我們陌生的食材和烹飪方式。作為一名美食愛好者,若是準備穿越,不妨帶上一部中國烹飪史,去鉤沉那些在時光中消失的美食,細細數遍它們的前世今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微有毒性。